浅谈魏碑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19-8-8 10:57 编辑魏碑指南北朝时期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的石刻书法,故又称“北魏”或“北碑”。
魏碑一般分为造像、石碑、摩崖、墓志四类。其中造像以龙门二十品最为著名,内容多是行贿佛大爷,给亡灵找个好职位。据说单是龙门石窟,就有三千六百多通,可见这方面的书法资料有多丰富。
石碑内容以纪念和歌功颂德者为多,就如今天常见的公益事业中的碑文。摩崖的内容也有纪念的,如石化山及其它旅游区那些直接依山石镌刻的文字,多属于此类,不过是时代不同而已。墓志更是国人所熟知,不再介绍。
魏碑风格多样,其中以摩崖最为奇葩,即使阿狗阿猫拿个凿子去附近山头的山石上凿上“某某到此一游”亦属摩崖书法一类。不过,面积二千多个平方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书法作品刻的是佛经,有个叫四山摩崖的,所刻内容也是佛经上面的。
南北朝民众信奉佛教普遍得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甚至有个皇帝还玩了一个小游戏:自己出家当和尚,让大臣筹钱赎回来。那个年代抄写佛经供奉也很流行,所以,那个年代也有很多“低头党”。
凭“摩崖”二字,也许有人会联想到某些作品是在刻在悬崖峭壁上的。确是如此,今天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摩崖作品,还修了栈道,估计当年刻此类作品跟七八十年代石矿场凿炮眼差不多,用绳子吊在悬崖上工作。
因工作环境特殊,故其中一些就由刻工用粉笔在石面上画个圈圈叉叉就开凿,故什么笔法之类完全是多余的,反正那儿刻了个可以辩识的汉字就OK;造像、石碑与墓志中,这种现象应较少。只是过去没有电脑雕刻机,来料加工量大,即使主家请高手在待刻面写了字,镌刻时仍有所减省。故涉及到魏碑的临习,在笔法方面往往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模仿今天名家的,二是自行探索。
我看过今天一些魏碑名家的教学视频,李松、胡立民、孙伯翔三人的都很好,也适宜初学者模仿。至于本人,最为叹服沈延毅的用笔,其作品将“意趣横生”四字阐释得极为深刻,只是他并无临帖教学视频,不适合初学者学习。此外,网上有不少人在魏碑方面的功夫很深,也写得很好,可缺乏教学视频,也就不介绍了。
在楷书史上,估计魏碑作品最为丰富,可绝大部分作品无书者姓名,故只有学某某碑而无习某家之说,这也是特色一种吧。
2019.8.8 {:1_8:} {:1_27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