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碑问古——尚艺书院济宁游学4月13日约起
济宁历史悠久,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是全国名胜古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还是发现和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区。目前已知的汉碑刻石藏量多达40种,其中汉碑21种,刻石19种,主要存放于济宁汉碑馆和任城王墓、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嘉祥武氏祠、梁山杏花村附近。一个地区发现和保存这么多两汉碑刻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之最。
应济宁市汉文化博物馆之邀,4月13日,尚艺书院师生将从全国各地齐聚济宁进行访碑习拓,这也是尚艺书院继福建(泉州)、山西(祁县、晋中、晋城)、河南(柘城、周口、洛阳、郑州)、湖北(来凤)、湖南(张家界)、山东(临沂)等地游学之后,再次启动书法学习与文化参访模式。
行程1:济宁博物馆
济宁汉碑馆即济宁汉碑群,又称小金石馆,位于博物馆内东侧,和铁塔寺、声远楼遥相呼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馆内收藏的汉代碑刻,占全国汉碑藏品的一半以上,个个都是国宝级别的文物。目前全国仅存汉碑有70余块,济宁就有39块,而历代碑文化中最著名的当数汉代碑刻。全国西汉刻石可能不到10块,而济宁收藏的西汉刻石就7、8块。因此,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天下汉碑半济宁”的说法可谓名符其实。
汉碑室(小金石馆)
禳盗刻石
行程2:任城王墓
汉任城王墓群,位于济宁市城北3公里(今济宁任城区李营街道肖王庄村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任城王墓群是东汉时期历史文化的见证。
墓室内共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近200件,其中3件玉器,经专家鉴定为国内少见的一级文物,更为珍贵的是,该墓发现了近800块石的汉代题记刻石约4000个单字,是我国至今所知汉代石刻中最为辉煌的重大发现。刻字为汉代民间使用字体,书体为隶书,用笔简捷,结体自然,作风朴实,因非出自一人手笔,故有多种风格,艺术价值很高。内容包括地名、人名、数字、计量等,对我国历史及书艺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砖砌墓室和题凑石墙
行程3:汉文化博物馆
济宁市汉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10年,是鲁西南地区著名的文物景区之一,坐落于济宁市区北11公里,占地9.9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体工程采用江南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古意幽然。素有“孔孟之乡”美誉的济宁,不仅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书法艺术的宝库,这是历史留给济宁人民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一笔巨大文化遗产。
习拓
行程4:四山摩崖
四山摩崖石刻包括山东邹城市的葛山摩崖石刻、尖山摩崖石刻、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作为一种佛教传播的形式,它们的存在不仅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极为罕见的资料,亦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和意义。
葛山摩崖石刻
铁山摩崖石刻
冈山摩崖石刻
往期游学再现
预祝此行圆满、成果丰硕!
砥砺、前行——2018尚艺“之最”
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们是这样学习碑的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