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9-3-2 16:38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 侯廷峰

                                                                                                   

      
2018年1月13日下午,由董玮、李林、衣雪峰、贺进四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发起,尚艺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在尚艺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梁文斌主持,出席论坛的二十余位高校青年书法教师、高研班导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针对议题——《书法"美术化"和"文化化"各自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纷纷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将嘉宾们的发言纪要逐一刊布,希望能对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本期嘉宾 —— 侯廷峰






侯廷峰北京师范大学高研班花鸟工作室导师,兼北京人文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现场发言纪要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讲得都比较深入比较专业,有很多见解可称得上是真知灼见,很受教益。我虽然以画画为主,但我知道书画是不可能分开的,所以一直以来我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这么说,在我的艺术生活中,我把书法和画画放在了同等重要位置,不断地临摹不断地学习。这样一路走来,正是对书法如此关注才成就了我的画画,虽不敢说自己取得了多大成绩,但是从中获益匪浅。对于书法,我虽然没有像你们专业的书法家做得深入,但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就简单地说上几句吧。
书法在我们当下红红火火,貌似繁荣,再加上信息传媒的高度发展,可以说这是书法特别火热的时代。除了老牌美院,更多的大专院校争相开设书法专业,这些给年轻人特别是初学者带来很多困惑,碑耶帖耶?魏晋耶明清耶?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该学哪家,连一些专家甚至也在喋喋争论之中。我们对这些现状,特别是在教学上,对艺术的精神应该有一个共识:无论现象多复杂,那只是表象,抓住根本的东西、抓住本质的东西,就不会偏颇。把握住根上的东西,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其实这种争论我们的前人早就开始了,所以对待书法这个问题上还是要宽泛一些,因为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生命状态和生命崇尚的体现,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明白这些,就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论碑帖,不论南北,不论魏晋明清,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可以师法,为我所用。
书法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表现的是一个创作者生命状态和生命崇尚,所以一个人学养的高低、认识的高低、经历的多寡都会影响到你的艺术。书法也好,画画也好,都不能太“专一”了,特别是不能钻到某一点里,那样就会越走越窄,甚至会走火入魔。某一项技术可能越钻研越高超,而对于艺术而言,不是要我们去“钻”,而是要我们去“养”,书法是需要慢慢滋养的。我们要在多临帖的同时,多读读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的书,多到名山大川、历史古迹走走看看,在静下来的时候思考思考人生,这些所有的经历与磨练都是宝贵的财富,都在养我们的人,养我们的艺。这种养要慢慢地来,急不得的,很多事情、很多问题有时到不了某个年龄段就难于理解。我们二十几岁和四十几岁看的东西,四十几岁和六十几岁看的东西,理解和认识是不会相同的。所以书法一方面要刻苦继承,另一方面要静心慢养。
我就说这些吧,只是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往期精彩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点击姓名即可浏览嘉宾发言纪要)
王东声   肖文飞孙长铭丁   剑张永华朱中原邱洪章衣雪峰徐   涛杨沛沛贺   进周治锐李立山巩海涛杨沛沛   乔   棕




砥砺、前行——2018尚艺“之最”
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们是这样学习碑的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 侯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