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9-3-2 16:26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 董玮

                                                                                                   

      
2018年1月13日下午,由董玮、李林、衣雪峰、贺进四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发起,尚艺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在尚艺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梁文斌主持,出席论坛的二十余位高校青年书法教师、高研班导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针对议题——《书法"美术化"和"文化化"各自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纷纷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将嘉宾们的发言纪要逐一刊布,希望能对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本期嘉宾 —— 董玮





董玮 师从王镛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北大名家工作室主任。现为尚艺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河北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主任导师。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寸耕社”、“五号线”成员。






现场发言纪要
象形法是六书之首,是汉字诞生初期最主要的造字方法。仰韶时期的刻画符号,以及甲骨文、金文中的很多字,明显都是模拟物体的形而来的。那时“书画同体而未分”(张彦远语),可以说字就是画,因此有“书画同源”之说——这也就表明了早期的书法具有明显的美术特征,甚至可以说没有“美术化”就没有汉字、没有书法。
随着书体的演变,汉字越来越抽象,象形意味越来越弱,书与画渐渐疏离,这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文人介入书写,促使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汉字的书写中(象形的减弱也为传统文化的渗入去除了障碍),在魏晋时期达到了高度融和,产生了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这并不是说早期的书法没有文化的成份,而是说在魏晋时期文化的融入更为自觉、表现得更为显著。
再后来,由于很多画家同时擅书,书家同时擅画,又推动了书与画的融和,以致之后形成了“书画印一体”的观念。在相互交融中,书法影响绘画,绘画也反过来影响书法——这可以说是书法的第二次“美术化”,但这与造字之始的“美术化”有着本质不同:第二次“美术化”明显增强了书法的空间布局和整体意识,对书法有着不小的促进。
回顾书法史我们可以看出,书法是“美术化”和“文化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好的书法作品是二者兼备的。“文化化”和“美术化”都是可取的,没有“文化化”或没有“美术化”,我们今天都不可能看到那么多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内涵意蕴的书法作品。我觉得今天我们讨论的其实不是“文化化”和“美术化”的问题,而是过度“文化化”和过度“美术化”的问题,这确实也是当代书法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焦点问题。
中国书协十多年前就一再强调提高书家的文化素养,近两年还专门开办了“书家国学修养班”;某个著名高校也在极力倡导“文化书法”,听说他们书法班里的毡子连一个墨点都没有,老师若是看到学生在教室练字就会训斥:“赶快去图书馆看书,书读多了,字自然就写好了。”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效果并不好。我觉得问题之一是太狭隘地理解了“文化”,认为多看几本书(还必须是古代文学书)就是有“文化”了,这是误解,其实“文化”包含的东西很多,当代社会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完全按古人的知识结构来要求今人。
问题之二是过于强调了文化,忽视了书法本体的技能,造成了本末倒置。如果把“道”比喻成水,“技”就是盛水的皮囊,我们的目的是得到水,但如果没有皮囊盛着,水就无法得到。“技道”的关系也类似,因此我认为作为书法专业的学习,“技”是第一位的、应该首先具备。十多年前《中国书法》杂志社曾举办过一个“学者书法展”,参展的都是国内一流的学者,他们确实很有学问,但写的字大多庸俗不堪,我想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旧时文人小时候的“童子功”,也就是“技”的锤炼。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书法创作曾出现过“过度美术化”现象——遇到“山”字就画一座山,遇到“水”字就点很多点,甚至连颜色也用上了,那种做法很低级,后来逐渐被摒弃,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但近些年又有另一种”美术化“倾向——大胆借鉴其他视觉艺术的处理手段,强调视觉效果,注重构成关系、夸张变形,减弱汉字的可识性以及文字内容的可读性(甚至不可阅读)。我对这类作品非常关注,从中发现了很多富有才情、奇思妙想的精彩作品,让人惊叹汉字的可塑性之强、书法的拓展空间之大。当然,这类作品不同程度地减弱了书法的文化内涵,某些随意变形显得荒诞、狂怪。对此,刘正成、于明诠等老师都曾撰文剖析过其弊端,他们的文章不啻为一剂纠偏的良药。



往期精彩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点击姓名即可浏览嘉宾发言纪要)
王东声   肖文飞孙长铭丁   剑张永华朱中原邱洪章衣雪峰徐   涛杨沛沛贺   进周治锐李立山巩海涛杨沛沛   乔   棕 侯廷峰杨武刚




砥砺、前行——2018尚艺“之最”
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们是这样学习碑的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 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