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 乔棕
2018年1月13日下午,由董玮、李林、衣雪峰、贺进四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发起、尚艺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在尚艺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梁文斌主持,出席论坛的二十余位高校青年书法教师、高研班导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针对议题——“书法‘美术化’和‘文化化’各自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纷纷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将嘉宾们的发言纪要逐一刊发,希望能对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本期嘉宾——乔棕
乔棕,清华大学在读书法博士,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展览馆馆长,篆刻教研室主任。
乔棕现场发言纪要
刚才听了孙老师的一段话,我有同感,每到过年写对联,父亲就提前告诫我说要老老实实写,不然就不挂,丢不起这个人啊!他认为他代表的是人民的心声。这种对书法艺术不理解的现象应该非常普遍,就我个人所见,韩国、日本的书法现状也差不多如此。
面对今天热火的书法界,我想说几件泼冷水的事。一个事情是,我一位朋友从韩国来,他正在韩国圆光大学读书法博士,聊天中说到的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很意外:早些年韩国有多所高校设置书法专业,甚至我们有些大学开设书法专业时也要借鉴他们的课程设置。和中国的书法高考热、考研热、考博热相反,近年来韩国的书法专业却逐渐减少,目前只剩下一所高校招收书法本科生,每届只有十多个学生。我朋友所在的圆光大学只招书法博士生,由于他们的书法专业就业压力很大,韩国没有人报考书法博士生,只好招收中国学生。韩国的书法教育一直作为艺术专业来发展,也曾经到过一个高峰,我们还不太发展书法教育的时候,韩国就已经到达高峰。目前书法专业萎缩到这种状况,我感觉是有必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给诸位要汇报的还有一件关于书画回流的事情。一位朋友专门做书画生意,以前在国内做,现在他发现日本的旧书画十分便宜,民国时期和文革时期流出去的那些书画作品已经开始大量回流啦!其中有许多中国的大家,也有一些日本的本土艺术家。
现在,日本的80后、90后年轻人大都成家立业,然后有了自己的住房,许多人感觉中国书画和现代装修不和谐,就把祖传的书画作品当成废品卖掉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日本人,特别喜欢收藏书画,每一件都精心装裱,定期更换,为了妥善保存,都配上精致的专用梧桐木盒。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每一家都收藏几十幅书画作品或者更多。“纸寿千年”,存留到现在,这个数量非常庞大,100年以前的字画,10块、20块钱人民币一张,太便宜了!我这位朋友装了好几个集装箱,成本不过二十多万块钱,准备运到国内来出售。正像上世纪初到60、70年代中国书画大量流向日本一样,这些字画今天又从日本回流到中国,而且增加了日本的本土艺术家的作品。
日本在历史上曾对中国文化非常崇拜,即使明治维新采取了“脱亚入欧”的政策,但一直没有舍弃汉字教育,并把书法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现在将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这些受过书法教育的日本成年人却把书法当成垃圾处理掉了。反观我们自身,书法教育的普及远远不如日本,再过50年或100年,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怎样对待我们留给他们的书画作品?但愿中国不会再出现这种视书画为敝屣的现象。
与会的诸位都是书法圈的一线教学中坚,当我们陶醉、遨游在书法艺术之海的时候,与韩国和日本的现状比较下,再想想14亿人民的声音和他们的眼光,这个问题可能是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担当。诸位怎么看?
往期精彩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王东声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肖文飞第三届当代青年书法教育论坛纪要——孙长铭
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
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们是这样学习碑的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