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莹881 发表于 2006-5-12 18:49

《清明上河图》的“尖嘴立牛”和“驴儿们大唱三角恋爱”新考

《清明上河图》的“尖嘴立牛”和“驴儿们大唱三角恋爱”新考

                     黑龙江省龙江县    思莹

    堪称国之重宝的《清明上河图》,1973年揭裱此画时,在画首约80厘米处删除了一块。在网上见到的《清明上河图》,多是前后多出了一块“续了狗尾破了头”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仍国之瑰宝,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国宝的神韵,亟应尽快恢复《清明上河图》之原貌,才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子孙,无愧于全人类!
    一、故宫博物院的“尖嘴立牛”之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称:“卷首稍后,在汴梁市郊店铺林立的街衢上,一队扫墓后匆匆返回的轿骑,其前导的一马突然发情狂奔,在此惊险关头,一老翁赶忙抽身欲抱蹒跚学步的幼孙。原在老翁背后柱之旁残缺一大片,原绢已失,到明末清初揭裱时补绢余画一尖嘴立牛正在张口嘶叫,殊碍原画意境。故1973年新裱时揭下,留存归档,不再复 原。”在该段画面上只剩下一位老夫人和身后留下一只尖嘴紧靠在木桩杈上。木桩杈是用来搭“草棚一角”的。
    二、“公驴嘶叫母驴发情”之论
    有“大义灭‘恩’,叫板‘千年积案’第一人”王开儒先生、杜玉川教授及很多国内知名的动物学家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研究,这些专家都认为,当年缺失的地方确实是一头驴。“而画中所谓的尖嘴立牛其实是艺术大师精心刻画的一头发情的壮年母驴。尽管年代久远,绢素残破,但发情母驴之神态毕肖,即便是接笔也是有据的。再看拴在斜对面铺下张嘴嘶叫,四蹄翻刨的牲畜,体小,耳大、立鬃不垂,正是一头公驴。”
    从寇忠豪老人收藏祖传多年的《清明上河图》摹本画中看,争议处的动物应是一头肥硕的驴。
    是“从各种角度看,这个画面正是一场驴们的精彩绝伦的‘三角恋爱’——”。
    三、《清明上河图》中的“傩舞”之说
    近日刘河浚先生提出新说:《清明上河图》中颇有争议一段实为傩舞。并著此文以证其说。“这里描绘的是:一个巫师,手执法器正在追赶一个蒙着兽皮狂奔的人,他们是在‘跳傩’。”
    “《清明上河图》中描画的这一场景,生动再现了当时民间‘避煞’仪式。凶猛的熊罴打头阵,巫师紧随其后,扫墓归来的一群人,也跑着追赶。大伙一道在驱除疠鬼,虽然人们见不到鬼魅的阴魂。”
    这一说法很有创意感,但到目前为止已见到所有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都没有发现“巫师”、“蒙着兽皮”的人、“熊罴”和大伙一道在“跳傩”之景。
    四、故宫博物院又“续了狗尾破了头”
    网上说:1994年12月5日的人民日报载:“11月29日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出一则惊人的消息:在流传过程曾被裁截后半部分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最近被……补全……”
 为什么要补呢?是“由城门而入城关,是画卷的第二个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正当我们欣赏得入神时,画卷戛然而止了。据我推想,这幅名作经过千年的辗转流传,后半截已经佚失,或为奸商裁去,另成一卷出售牟利也是可能的。”“这个长卷到这里截然终止,令人有不足之感”,“画卷在流传中确残了后半部”。                  
《清明上河图》全画共有80多个补丁,分布在画的各个部位。揭裱过程中,故宫博物院共做了50多处改动。当然,这些改动中,最引人关注的,争议最大,还是从画卷前半部分删除的那块所谓的“补绢”。
    我家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与故宫除争议处外,其它极为相同似一人所为,确保存得相当完好。结合网上见到的《清明上河图》,与著位专家探讨如下:
    一、是谁蹂躏了《清明上河图》的神韵
   故宫博物院删除了“尖嘴立牛”和后面的车,此处应为“草棚一角”;补了头续了尾,你们是专家不假!《清明上河图》让你们这么一折腾,这幅神品的卷画就莫名其妙的木桩杈无故而张嘴,你们对我们的古代文化遗产怎么就那么没有敬畏感?!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千年的国宝,只因为你们没有读懂读透就“殊碍原意”毁掉!这么永远让人读不懂了吗?岂是张择端这样的大师所为。
   故宫博物院共做了50多处改动,在改动前有没有:力学专家对破损处做过力学分析吗?《清明上河图》摹本、临本、仿品极多,哪些数学家做过数理统计分析吗?你们是今天的专家,可删除一块、可补个头续个尾,那明天的专家删在那又补续在那哪?后天的专家还要干什么哪?
    二、争议处有一牲畜无疑
    不论故宫博物院的“尖嘴立牛”,还是众说纷纭的母驴发情,都说明此处有一牲畜无疑。是牛、是驴、还是其它什么牲畜且不论,“欲抱蹒跚学步的幼孙”的一老太太身后有一车我们别忘了,它也许是揭开国宝神韵的一把钥匙。
    三、此处的画意新探
    一老板刚刚运到一批船货,几个脚夫前来找活,你们上船卸货是记件活,并吩咐管家快去找车找人卸船运货。船货不能久放岸边,又是清明节,用工较困难,是个急活。管家怎干待慢,急忙到对面农家找车喊人。一生只靠养车为生的老人家,干忙涉水找老板要拉脚赚鈛,马通人性,看着水没老人腰马惊呆了。有人干活吗?有!两位扫墓刚刚回来的脚夫应声回答。快去,记件活。知道了!喊声、应答声使马再次受惊而嘶叫。可吓坏了去找爷爷的幼孙,揸傻着双手望着那匹马,坐在车上的老奶奶起身欲抱幼孙。
    这一切,引来了斜对面铺前胆小的毛驴张嘴惊望,笨拙的老牛侧目张望。更引起了店中歇脚的,喝茶的,店小二等铺人无不侧颈。
    四、争议处侧是马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称:“其前导的一马”,到寇忠豪老人收藏的“争议处的动物应是一头肥硕的”上看都有马的迹象。而我家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偏偏就是一匹肥硕强状拉车用的马。
    木桩杈旁是台车,车上坐着老太太,老太太右边车上拴着一匹马。车与老太太相比较应是台马拉的大车,车与车轮相比较、象是现在的平板车一样,这是有利于装车拉货的需要。再看看这匹马,身向后坐,目视老主人而嘶叫。马眼和嘴角间有一道缰绳,马耳朵直立竟在树杈中凸起的小三角处、利用扫苗微机放大技术,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鬃毛直立整齐、尾粗而短,且在马背的上搭处,画家用断笔法表示此处马毛被上搭磨掉了,更强化了马是和车配套用来拉脚的马。这里要说明一点,用微机放大技术此处的小孩不是“蹒跚学步的幼孙”,而是大得多的幼孙。
    画家把马画得肥硕,即反映了老人的勤劳爱马,又反映了老人是靠马拉脚为生的车夫。马通人性在嘶叫,驴、牛不同表情构成了人与动物有机和谐的社会关系。

土匪 发表于 2006-5-13 18:15

簡單的一幅畫,文尾把構建和諧社會都扯出來了,不服都不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上河图》的“尖嘴立牛”和“驴儿们大唱三角恋爱”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