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艺术与金钱
您写的一篇年轻时候拜访林散之先生的短文,最后写到了一句话:“凡物一旦被金钱所侵入,人类情感的东西就被排挤了”这句话一直让我受益匪浅,当您出游回家收到林老寄赠给您的作品让您感动至今,虽然那个时候书画不以货币计值,但它蕴含林老对您的知遇和勉励。当下,书画成为商品,万物似乎都与金钱不无关系,您是如何看待当今艺术与金钱这一话题的?
石开:我认识的所有老先生,对金钱都有想法,都喜欢金钱,我没有认识一个老书画家对金钱如粪土,我所认识的,谁要是跟他谈起是可以换钞票的事,人家两眼都放光。因为当时社会很贫穷,书画家也都生活在贫穷线左右,当然这个钱要是正当得来的,一点也谈不上脏,这是很光荣的事情,但那个时代收获跟付出有些没有理顺,老先生在那个时候也谈不上有收入,我认识的那些老先生是七十年代,现在交往普遍了以后,全国都在交往,甚至跟世界都有交往的时候,不稀罕,人就变的懒惰了,现在回想这些事情,林先生在收获跟劳动没有理顺的时代,他对金钱跟物质观的处理方式让人油然起敬。
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特别是艺术品被金融所利用以后只能按照金融方式来走。比如说我,已经脱离贫困,并远远抛离贫困,艺术家不应该去追求艺术品的价值,与人家斤斤计较如何如何,但艺术品与金融挂钩以后,先期的一些朋友在我们身上投了注,用大量的金钱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就在定价上就要考虑先前投资者的利益,要保持价格稳定性,只能跟金融走,这个非常无奈。现在我的亲弟弟都不敢向我要一张半张的艺术作品,我有时候觉得人生做的太失败了,金钱在其中阻碍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让艺术品有一定的价值,叫做价值保存,有人认为价值稳定更有利于流通,前段时间艺术品作为礼品,最近社会整顿礼品市场大大萎缩,萎缩到正常情况下艺术品可以作为礼品来赠送的,任何事情做到正常就比较好了,社会也就理顺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书画家受到时代赠予是最多的,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最容易赚钱的,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很荣幸,现在来北京做艺术的艺术家多如牛毛,有一整个地区居住着都是艺术家,这个现象不太正常,也是没有理顺的原因,作为艺术家不应该花太多心思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我在金融方面或者在书画交易上我的投入还是比较多的,我要自我检讨,做艺术家不应该把太多精力去研究这个,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提高自己艺术作品的质量,既然衣食无忧的时候就要更好的将艺术品做到真正名副其实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这才是正道才会抓到本体,这点很重要。
来源:杏坛艺讯
石开:艺术价值有时候与商品市场并不等同
近年来喜收藏,收藏了不少自己喜欢的近现代书家的作品。我特别喜欢恋旧情的人,比如康有为,因光绪皇帝的关照,一辈子忠君不已,使我非常敬佩这个人。
康氏书法各人理解不同,有人喜欢也有人不怎么喜欢。
若从字形与点画判断,其审美价值也许不够完美,但其中流露出的天趣和一股莫名的情绪,却是那一代书家所普遍缺失的,仔细欣赏,韵味无穷。因为他的鹰品太多,大约占一半以上,有人看鹰品说话,自然会得出不佳的印象。当代书家有些也注重字形变化,但一般都不能在所流露的信息上做有意思的文章,不是贫瘩就是太过浓烈。有时形式太过,韵味反而缺失,像康有为那样把握到适度,千载难逢。当然,因为康有为有即兴的成分,不是每件作品都精彩,这也是事实。
康有为七言联
我中意的书家只有几位,以鸦片战争为始到一九四九年止,他们是康有为、吴昌硕、郑孝青、徐生翁、黄宾虹、齐白石。本来于右任也算一位,但这几年我看了于老真迹不下五千件,倒胃口了,但即便如此,最近还是买了一件他晚年的四尺草书对联,在我看来,是千里挑一的。
齐白石题画书法
艺术价值有时候与商品市场并不等同,而能做到艺术水准与艺术市场并进,实属不易,因此,他们认为我是幸运的,并认为我坚守了一种艺术底线。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自己的作品能卖钱,很自然就会问自己,怎样做才能值钱而不是抢钱,.至于怎样增加作品的含金量,是专业问题。如果不按质取值,或是没有自信其价值的保全,漫天要价则是道德问题。我是一个文化人,既重专业,也重道德,而尊严是我的底线。在我看来,作为艺术家,我们生活在当今中国经济最好的年头,实在是一种福分。我虽然流落到卖艺为生的地步,但因收入尚可,好象还没有失落感,人们还没有投来鄙视的眼光,这使我非常感恩。
石开 作品
善鉴者鉴书,首要看的不是书画的形式而是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是不入鉴的!
{:1_28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