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研究会 发表于 2011-7-17 18:29

回忆朱老
朱复戡先生驾鹤仙游已有十几载。由于一生淡泊名利,故在世时不为人们普遍熟知,而在中国艺术史他却是一位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祖籍浙江海宁,生于上海。四十岁以后更名起,号复戡,另署伏戡。幼承庭训,天资聪慧。翰林王秉兰授以《说文》,督其临摹《石鼓》、钟鼎款识。七岁肘,以石鼓文书体作八尺大字集联于上海怡春堂笺扇主,适逢吴昌硕得见,不禁赞不绝口,称其为「小畏友」。一时「神童」美誉名传沪渎。十六岁加入由吴昌硕、李瑞清、吴侍秋、俞语霜、任堇叔、程瑶笙等一大批当时海上著召金石书画家组成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交游于冯君木、沈曾植、郑孝胥、罗振玉、康有为等名士之列。此时,年青的他如鱼得水,见多识广,艺事益迸。十六岁篆刻作品编入《全国名家印选》,十八岁出版字帖,二十二岁《静龛印集》问世,并由罗振玉署签,吴昌硕题写靡页。当时有前辈评日: 「临摹碑版,下笔即是。又工刻石,秦玺汉印,往往乱真。」可见其书法篆刻艺术的才华,在上海这块鸿儒硕彦聚集之地已崭露头角,名扬一方。
  朱复戡书法以篆文和草书见长,篆书得益于早年对石鼓和彝器铭文的研习,风格敦厚遒劲。草书取法黄道周、王铎,并以篆书笔法拙之,气韵宽博开张。其纂刻,早年得到吴昌硕亲授,同时又受到赵之谦影响,这在其早年的《静龛印集》中可见一斑。如「春水草堂」 「梅墟草堂」「杨庶堪印」 「十鼓止载数骆驼」便酷似缶翁。再如「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般」和「安博湖涵」,似有赵之谦、徐三庚意味。朱氏的一些早年作品,虽然还本目成面目,但其佳作中,雄丽幽雅气息己昭然可见。由于早年积累了深厚的书法和文字学功底,步人中年后印风为之一变,用刀如笔,直追周秦两汉,尤其是对古玺印的探究及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他以古玺印为形式,取铜器铭文人印,用凿金削铁、力能扛鼎的氏」刀法,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其白文印线条浑厚刚劲,而富有金属感,尤其章法一洗古玺印陈调,令人耳目一新。朱复戡的篆刻作品气势磅礴,古质雄奇,其中以仿古玺或仅印为主调的创作形式,是其风格的基本所在,我们可从朱氏的代表作之中去读懂他那独特的篆刻语言。如「身轻一剑知」 「潜龙泼墨」 「汪统忒翁信玺」 「谬城汪氏之玺」 「朱式之玺」「汪氏潜龙」等作,无论从刀法、字法、章法还是形式和气息上都有强烈的朱氏色彩。其结篆以钟鼎铭文或石鼓或两者兼用;用刀犹如搂金凿砚,锋芒毕露,兼有赵石(古泥)趣味。章法平中见奇,线条厚重,力能扛鼎。晚清的赵之谦、黄牧甫都是引用金文入印的高手,但朱复戡无论在结篆布局和用刀上皆有别于赵、黄两家。赵之谦以柔雅之美取胜,黄牧甫则以坚韧之美见长,而朱氏所表现出的是金文最本质的质朴、雄浑和敦厚之美(试以朱氏的「正修堂考藏记」为例与赵、黄相比较)。在创作形式上,朱氏也有一番革新。民国印坛高手李尹桑(茗柯)、乔曾劬(大壮)都以取法古玺自出新意相标榜,但李乔两人的作品基本恪守正局格式,从根本上未能真正突破古玺印模式的藩篱。而朱复戡的过人之处在于将人印文字的笔致变圆浑为方棱,追求一种雄强、奇崛、拙朴的审美取向。他在这方面的得意言辞,常见于他的印章边跋之中。难怪当年马公愚先生赞其为「拟古玺千载一人」。
  朱复戡与陈巨来、方介堪等崇尚工细一路的写实派印人不同,他的创作不斤斤计较于笔笔到位而是追求总体效果,大体可称是一个写意派艺术家。话虽这么说,但是在朱氏的大量篆刻作品中也不乏令人叫绝的工稳之作。如: 「秦诏铜量之楼」 「岁丙辰吾以降」 「谬城汪氏」 「正修堂藏」诸印,见刀见笔,耐人寻味,是朱氏以铭文、石鼓、秦诏、权量文字等人印作品中精巧一路的饺佼佼者。朱氏在章法的经营中时有出奇之招,有些印章的章法看似平稳,但总有一股灵动之气,例如,「车如流水马如龙」 「平阳汪氏」 「江山如此多娇」,真是遣笔逸逸,章法自然的高手。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所谓名师大家的不同凡响吧。可以这么说,当年的朱复戡,在书法篆刻方面的影响,或许不逊于同辈中的任何一位大家。
  我们在赏读艺术作品时,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和理性的思考。从朱复戡的书法、篆刻创作理念与审美意识上作分析,他与吴昌硕、齐白石相类似,强调气势,追求力度。这佯,作品中往往缺乏一种最具细细赏玩的内涵和意韵。到了晚年,朱复戡的印章更不时地流露出一些个人习气,创作陷入程式化,个别印章布局沉闷,用刀琐碎,线条木讷,完全失去了他「黄金时期」的那种鲜活和灵气。尤其是在印章边栏的处理上,刀痕毕见,刻意制作的痕迹一览无遗,这些都是为后学者所不足取的。提出这一意见,作者丝毫没有轻贬朱翁之意,自然也动摇不了他在现代篆刻史上的地位。恰恰相反,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应该持有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尤其是艺术鉴赏和拜读名家名作时,干万不能爱屋及乌。只有以严肃的态度来研究和解读名家的作品,才能避免盲目崇拜,真正达到在艺术上有所获益,为我所用的目的。
  朱复戡先生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作品,如《朱复戡大篆》《朱复戡草书千字文》《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静龛印集》《复戡印集》《朱复戡篆刻》以及《朱复戡金石书画选》等。晚年,他在青铜器鼎彝的考证、铸造以及对山东一地《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的修复方面,皆作出了历史性的功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朱复戡墨迹遗存行草书札、行草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