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岬十子【笔墨纵横--海岬书社第一回展】
http://www.haijia.org/haijia.jpg【笔墨纵横--海岬书社第一回展】
海岬十子:
杨林 邵岩 殷永泉 姜锡朋 刘元堂 刘艺 刘华锋 耿仁坚 丛培波 苏生子
序曲:
由于风
--唐燎原(著名诗人,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
我是在对杨林等人现代书法的质疑中,走进了一个先锋书法家的小世界。
所谓的现代书法,是与传统书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但它首先是统摄在”现代主义”又化艺术思潮中的一种创作。而现代主义思潮.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它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凡高、塞尚等人的绘画。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庞德、艾略特、卡夫卡、毕加索,萨特等诗人,作家、画家,哲学家的相继登场,与古典主义相对抗的这个现代主义,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漫延开来,并波及到五四之后中国的一代文学艺术家,诸如鲁迅、徐志摩和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们。而它大面积地进入中国,则是在1979年前后,以朦胧诗的崛起和“星星画展”的美术界革命为标志。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艺术.它的一个标识性的表征,就是由严格的客观写实转换为高强度的事像变形,以此传达艺术家现代生存处境中复杂的内心经验。当马蒂斯以无视既有法规的粗野笔触和扭曲造型,表达了剧烈冲突的内心世界而被嘲笑为“野兽”时,法国美术史上一个著名的流派——”野兽派”由此诞生了。这正是一切现代主义艺术所走过的道路:因打破传统法度而被·看不懂”、而被嘲笑,终而因其创新性的奉献,被视作艺术变革的先锋。
中国当代所有品种的现代主义创作:诗歌.小说、美术、音乐等等,无不来自欧美现代主义对应性的影响,而唯独书法这个中国本土独有的品种,却缺乏可资借鉴的变革资源。因此,从五四之后直到1980年代,当中国的众多文学艺术形式都随着时代的现代化变迁而升级换代后,唯有书法在内部的小变动中,保持着整体形态上的岿然不动。
那么,书法的整体形态有必要变动吗?1980年代中期,中国的现代书法在以北京为核心的少数艺术家的探索中登场.时隔不久,地处沿海一隅的杨林、刘毅、邵岩等人迅速跟进.随之,在中国书法界汇合成一股飓风。在这里,汉字的形体和明确的表意功能被完全颠覆,成为笔墨磨擦运动牛点线喷溅的”天书”。这似乎正是马蒂斯当年在绘画中所干的事。
我也”读不懂”这些书法,却眼见着杨林们的动静在不断弄大,不但时常参加一些国内国际的书法展事,并逐渐在本地形成一个先锋书画家的小世界。而我因”不懂”对现代书法生出的质疑、诘难和攻击,则由与杨林等人的“单挑”,转换为在小世界中的混战。
但那一天我突然松弛了下来。当历经数年的交锋.从现代主义艺术史到先秦的哲学文化,到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等人的文学艺术革命、到当下文学艺术界各种思潮和代表性人物的传承与走势,乃至明清家具工艺、乃至西域草原民族的变迁……一路延续下来后,我大体上明白了我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并因此而意识到,从他们之中走出什么样的角色都不奇怪。
接下来的事情是,这其中的两位几年前先后去了北京发展,第三个成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书法研究生,第四个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读研。
而本地的这个小世界,则在缩小了之后又胀开,始终呈现着根基性的吸附力。进而在激进的先锋姿态中,整合出更具包容性,因而也更为宽敞的艺术向度。
几年前,我曾把他们视作由庞杂的前沿艺术理论武装到牙齿,而又在一座寂寞的小城中心宅落寞的刀客,但如今顺着这片刀锋看过去,则是一片虎皮般斑斓的气焰。
但他们欠下了我的一笔债——若干年前我为报纸副刊所起的”海岬”这个名字,如今却被若无其事地挪用成了他们的“海岬书社”,当我追究起这件事情时,杨林则一副慷慨:用我们的书法还你。
2006年春节威海
缘起
杨林
以前,非正经文人或没点学问,是不敢言雅集或结社这回事的。现在好办,只要不违法,什么事都可以干。沙龙,俱乐部替代了传统的叫法,性质似乎也变了。这没什么不好,当然也说不上什么好。
海岬书社是几个写字的人,无聊之中的追求一一有聊。岁数最大的与最小的相差了十几岁,可都喜欢用毛笔在宣纸上涂抹,有几位因此捧上了职业书法家的饭碗,有的还读上了当今最牛逼美术学府的学位,不可谓中毒不深。“臭味相投”, “同声相求”,虽都是古人的说法,但显然是不准确的,试看本社之内:人殊其面,字殊其人,坐以论道,必不以似谁,学谁为能事,时或观念相左,争至怒目相对,痛诋、谩骂实为聚会之主要内容,可还是能凑到一起。
“笔墨纵横”是书社第一回展的展名,取“纵横”二字,另有深义在于“纵接千古,横比东西”,也就是取传统和现代都关照的意思。至于社员们现在做得的好与不好,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也无关宏旨,重要的是大家有胆量去想,去作,去争取!
第一回展的十个人,身份都是社员,没有社长,定下的规矩是以后也没有社长。只是每回都要有一个展览策划人,这回是我。我提出的惟一学术宗旨是:“每个人的作品都要是全新的创作”。结果,就是有人不听,竟然还有以临摹古帖来充数的。勤奋?懒惰?或者是勤奋的懒惰,不好结论。但我认为对此应当展开批判并加以谴责。这类作品本回还是人展了,妥协的理由在于:我认为这可能是对权威的蔑视和挑战,这也是我喜欢干的。或许临帖也是一种特殊的创作?
希望下回展览的策划,另有一个坚持原则,勇于负责的人,能把展览办得更好。
杨林 2006-1-2
笔墨纵横--海岬十子之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0/yanglin.JPG
杨林
1961年生于山东威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威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参加展览:
第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
法国巴黎二十世纪现代中国书法大展
第二三届流行书风展
2001韩国全州国际书法双年展
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
西安2003国际墨的艺术展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书法展
巴蜀点兵现代书法十五周年纪念展
三剑客书法作品展(北京)
《中国书法》首届年展
正大书风展(南京)
首届韩国首尔双年展
全国首届中青年艺术书法百人展
作品发表:
中国书法 书法报 书法导报 江苏画刊 现代书法 书法之友 艺术丛林 美术报 青少年书法报 书与画荣宝斋 中国书画 等
理论著述:《论陶博吾的诗书画艺术》《陈独秀晚年书法述评》《走在边缘》《绘声绘色》等
出版作品集:《三剑客书法作品集》《杨林书法作品选》
作品收藏:
国内--今日美术馆王朝艺术中心等
国外--法国索邦大学 韩国全州政府 日本宇部政府等
笔墨纵横--海岬十子之杨林
有欲乃刚
“如果你觉得这种声音有点吵了,就证明你已经老了”。一本介绍重金属音乐的书,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想,去掉时尚因素,这其实还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青春活力的标准。这标准是那么无情,它要考验的不仅仅是你耳膜的承受力,还有你肾上腺素的水平。
说实话,我现在已很少听摇滚音乐了,那可是个力气活。我有时想艺术青春与生理青春到底有多大关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我们又能抓住些什么,留住些什么?想到这些问题,忽然意识到我早已跨过了不惑之年。不管联合国把青春的阶段怎样人为地划分延长(谢谢!我现在还处于青年时期),时间总要为你无情地留下岁月沧桑。
“艺也沧海桑田”。石开先生对这二十年书坛人物进退有如是感慨。大浪淘沙,昔是今非。本来沧桑变幻对于为艺之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坏事,人生阅历、体会的增多,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都会使人趋向成熟、老道。写字更有古来的“人书俱老”一说。可老就意味着好吗?我总是爱怀疑一种现成的说法。
是的,近观二十世纪中外艺坛几位大师级人物,其艺术成就基本上是与时俱进与寿同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人却难以艺与寿齐。其重要原因之一,我想应该是看谁真正能够保持住青春活力和赤子之心。中国人当中,齐白石是好样的!再看西人,毕加索参观儿童画时说:“我十几岁就画得像古人一样好,可我花了一生的时间想画得像孩子们一样。”毕加索晚年对米罗的揶揄之中其实也不无妒忌:“他装成一个滚铁圈的孩子,也装得太久了!”
站在书法这块艺术的边缘地带,我想要提问的是:你还能看得动“现代书法”吗?我说的不是“看懂”。这种真正的“涂鸦”,正经的“胡涂乱抹”,需要的是青春的***和天性的浪漫,你去刻意、去伪装还真不行。八十年代一批遗老先生们的图式化理解,今天有人要守住文字底线的“托古改制”以及学院派的假古董制作等等,在我看来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连传统都讲究个“无意于佳乃佳”,你还在那里“有意”个什么劲。在这里,我要终结一个貌似正确的谬论,即“离开文字就不是书法”。我要说:书法完全可以独立存在,“书法”之于文字就如同光之于灯一样,仅仅是他在的存在而已。
虽然书法需不需要现代化仍然是一个被争执不休的话题,但撕掉传统风范外衣,突然裸露而现的所谓“现代书法”还是带有强暴性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使那些正准备穿上长衫,摇着折扇,吟诵着古诗走进书斋、高阁的老少先生们惊呆了,然后是不知所措。是的,在书法汹涌澎湃的复古大潮中,这股细小的反动逆流并不因为众多传统书家对它的敌视和不屑而使其穿透力和震撼力稍有减弱,也不会因为官方书坛给不给予它一席之地而显出沮丧或受宠若惊。在我看来,一切想成为大师的想法都会害了自己,因为这个时代不是艺术家的时代,更不是产生艺术大师的时代,当然,为了骗口饭吃则需另当别论。
试着看懂和理解“现代书法”,首先要有一种冲动,一种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甚至生理冲动。可惜我们早已不具备单纯的心地,去接受单纯的艺术形式了。千万不要相信“现代艺术”是西方的“文化垃圾”,“已被人弃之如敝屣”一类的话,也不要相信是个什么我们都古已有之的说法。正如现代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一样,假如你相信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话,那么它的美学参照标尺,不可能避开西方现代美术,它的古典与现代的转换就会是一种必然。而古典与现代形态的并存恐怕也会是一种文明与文化永远的状态。
如果你的艺术心态没有老化,如果你不是别有企图,你最好还是不要有意拒绝“现代”,那会陷入矫情。我也不说现代民主制度、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美好,我也不想指出我们的封建文化传统有多糟,总之“以苦为乐”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敢说这里面有“自虐”的倾向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是,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超越时代的,这种超越有时指向未来,有时又回到本源。“专家点头群众认可”那是外行的鬼话,“雅俗共赏”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是天大的幸事,但也可能是灭顶的灾难。想想吧,历史上有几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是被当时大众所接受的。你想玩真正的艺术,知道了这一切便会心态平和了,可心态平和了还能搞什么艺术,胸中无块垒可浇还能有好的作品?
杨林 2002.8.24
杨林参展作品:
1、
作品名称:阳天无云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248*62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5/yangtianwuyun01.jpg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6-4-12 18:34 编辑 ]
杨林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由于风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68*137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5/youyufeng.jpg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6-4-12 18:35 编辑 ]
杨林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由于花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68*137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5/youyuhua.jpg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6-4-12 18:35 编辑 ]
杨林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由于墨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137*68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5/yongyumo.jpg
杨林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由于艺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68*137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5/youyuyi.jpg
杨林参展作品:
作品名称:玄
创作时间:2005
作品尺寸:35*35cm
作者:杨林
http://xs75.xs.to/pics/06146/yangyin-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