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8-12 14:07

独守清寂,与古为新——荣宝斋在线专访邹涛先生


邹涛先生近照


邹涛先生出席“与古为新——张铁林、邹涛作品展”


邹涛先生、张铁林先生在展厅与友人、工作人员合影

邹涛,1962年出生于宁夏,浙江衢州人,旅居日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书法》杂志编委、西泠印社社员、全日本华人印社社长。
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奖、1991年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等。著有《趙之謙年譜》、《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篆刻津梁》等。出版有《鄒涛金石書画集》、《鄒涛篆刻選》等。曾在中国美术馆、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等举办个展十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成田山书道美术馆、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国寺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近年,邹涛在荣宝斋《艺术品》杂志,日本《书海》、《书21》杂志开辟专栏长期连载书画篆刻文论。


记者:邹老师,您好,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您长年旅居日本,国内对您报道的文字不多,我们采访您之前查了一些资料。看到您大学的专业是法律,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是怎样一种机缘,让您走上职业书画篆刻家之路呢?
邹涛:我是91年去的日本,说起来也二十几年了,老一辈的书法家许多还知道我,新一代的我基本不熟悉,他们对我也不甚了解。知道我的,也可能是通过《中国书法》、《艺术品》(荣宝斋)等杂志,前者,我是编委,每期都有我的名字,偶尔也还有一些文章之类的;后者从创刊开始我写有关文房的文章连载,每月一篇,至今也有37期了。国内的展览参加的不多,已有多年没有参加国展之类的展览了。曾获得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展览优秀奖,说起来那是1990年的事。二十几年,弹指一挥间。
我大学学的法律,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公安部工作,就在天安门旁边。那时候工作之余,与北京的有志青年们一道,爱好书画篆刻,没有功利,属于纯粹的爱好艺术的热血青年。那时展览非常少,能发表的地方也很少,也就《书法》、《中国书法》、《西泠艺丛》几家,记得八十年代,在这三家杂志上发表过作品,高兴得乐不可支。89年我们曾在中国美术馆组织举办过“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李先念、康克清、赵朴初、启功等为展览题词。90年三届中青展得奖,91年西泠印社第二届评展得奖,92年《中国书法》杂志专题介绍,在当年北京的年轻一代中,我算出道比较早的。
由于自己家庭的原因,91年赴日,这样,就在日本定居了下来。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在日本,靠法律吃不了饭,而书法篆刻倒是可以混饭吃的。这样,在异国他乡,我走上了书法篆刻的专业道路。


记者:我们看到您91年旅居日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旅日?您只身旅日却又能快速融入到日本书画篆刻艺术圈,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邹涛:当时,我妻子在日本工作,于是我也想到日本看看国外的生活情况。由于我们主办的“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在日本影响巨大,日本曾派出当时书法界最强阵容来参展,我也因此结识了当时日本最具实力的书法家们,像老一辈的书法家古谷苍韵、成濑映山、谷村憙斋先生,年轻一代的高木圣雨、有冈俊高、佐佐木宏远、谷村俊二等等。我到日本之后,又认识了一大批日本书法界的名家,如高木桑风、种村山童、西岛慎一、樽本树村等等,得到了他们的各种关照。这样也就很自然地与日本书法界开始了交流。97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特为我写了展览前言,日本书法界像高木桑风、谷村憙斋、中岛蓝川、樽本树村、高木圣雨等老师、朋友,还有一些学生,来了数百人,也可谓是空前的。
九十年代中期,回国时拜访刘正成先生,当时他忙于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的工作,闲聊之中,刘先生希望我也能参加编著一卷,当时我挑了“赵之谦”卷,并答应两年内完成。这样我回到日本,开始找资料。
随着资料搜集的越来越细,越发知道自己学识的浅薄,也越感责任之艰巨。于是,痛下决心,深入研究书法史论。前后花了七年时间,编完了《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附带编纂了《赵之谦年谱》,这两本都是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
后来,应日本《书海》杂志之约,开始撰写篆刻艺术连载,每月一期,连载了五年,应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邀请,修改出版了《篆刻津梁》。现在又应荣宝斋《艺术品》杂志的邀请,在撰写《文房雅玩》连载。这么算来,在日本二十几年,还真没闲着,为日本有关方面,也编了不少书。
有一次,在《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聊天,李刚田老师当时任主编,他突然说:“邹涛,你怎么知识这么丰富?好些事儿,现在书法界可能没什么人去研究了。”我说:“我在日本是闲极无聊,除了写字画画就是读书做学问,没人理我啊,我倒想有人请客吃饭,哪怕我请人吃饭啊。我一个闲人,人家没闲着的。我也只能在家‘与古为徒了’。一不小心,什么乱七八糟的杂识学到了不少。”我成了个杂家。幸好,托刘正成先生的福,我成了赵之谦问题专家。此外,对吴昌硕艺术情有独钟,花了不少时间,写了不少论文,现在又主编《吴昌硕全集》,也算学有专攻了。


记者:您能否介绍下当下日本书画篆刻艺术圈的现状?对比国内有哪些不同?
邹涛:我曾经在中国书法杂志上介绍过一些日本书法界的现状,区别还是有一些的。日本书法界大体上分成两大类:汉字书法和假名书法。我在这里只说下汉字书法。
大家都知道,汉字书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他们跟我们一样,学习传统的书法经典,从楷书开始,然后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等。日本的书法展览很多,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或者门派类的。日本一年一度的日展,是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展览,有日本画、油画、雕刻、工艺和书法。日展的书法部门展览,类似于我们的国展。这个展览也有一个组织,归属于日展系统,不是独立的,但代表着日本书法界的权威和级别。它有明显的级阶,必须得过两次“特选”(每年10名),才有机会晋升到上一级,绝大多数书法家,都被这个奖项局限,而不能有更大作为。
晋升到上层的,都是过关闯将的书法家,不存在行政部门的空降。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书法界,相对专业性比较强。只有在日展上出人头地,才能在日本书坛立足,日展的阶级、奖项,决定了这个书法家的地位。
除了日展,书法界都依属一家报业,比如“读卖书法会”、“每日书道会”等等。会的不同,艺术思想、方针路线也不同。读卖系相对比较传统,每日系比较前卫。报业体系的书法会下面,还有很多地域性的或门类性的团体。每个有点名气的书法家还有个人的书法会。类似于金字塔型。日本很早就与我们国内书法界有交流。五十年代后期,他们为了与大陆进行书法交流,特别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团体,叫“全日本书道联盟”,这个团体,平时没有什么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国书法界的一个对外窗口,负责与中国书协联络,并进行互访、展览等交流。下属十几个日本最重要的书法团体,传统和前卫的都包括,不分门派。
具体到书法家,除了极个别的优秀书法家外,他们主要以教学生挣钱而很少有靠卖自己作品挣钱的。即便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在家里或租借场地当教室,收徒教学,其中包括儿童、中小学生、成年人等等。他们收取学费,作为生活的来源之一。一般的职业书法家收入并不是很高,多数类似于企业的职工或公务员水平。在书法团体有一定职位的著名书法家,由于他们可以决定一定级别的展览中自己学生的参展、获奖等等,可能会有一些额外收入。现在,学生的“谢礼”也在被严禁之列,书法家的收入受到了限制。应该说,在日本当职业书法家也非易事。


记者:请问您在日学习、创作、交流环境的不同对于您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邹涛:身在日本的利弊是很明显的。利,是有比较多的时间读书、写字,或者说做学问,也可以说是闭门造车。由于远离国内,受时人影响也少一些。所谓有时间,是因为在日本,没什么人打扰你,何况我在名古屋,是个中等城市,除了一些老朋友过来玩,陪着旅游,当向导,通常都是在家,时间比较充裕。多年来,曾在日本的大学任教,工作规范,但也比较轻松。日本人一般也是很少到人家里玩的,我又不喝酒,所以,平时很少在外应酬,相对国内,就比较清静。
来日本这二十几年中,托老师朋友们的福,看过日本不少老一代书法家们的收藏,也为他们编书做释文,见的古代书画的真迹相对比较多,这对于我在日本的学习和研究有不少帮助。
十年前,我曾经为西泠印社编纂过《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以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六十周年,后来又编纂过《日本藏赵之谦金石书画精选》,网罗了不少日本的民间收藏。因此,这些年有了不少积累,写过一些书、也写了不少论文,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这也是我现在为什么要负责编纂《吴昌硕全集》的缘由。
不利的一面,就是与国内的交流相对减少,有交流的仅局限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地区。交流较多的有北京的王镛、刘正成、李刚田等老师,好友董国强、徐海、王彦、骆芃芃、杨中良等等;上海的韩天衡老师;杭州的朱关田、王冬龄、祝遂之等老师,好友陈大中、沈乐平等等,还有西泠印社的一些印友,大部分是老朋友。新朋友比较少。你在网上不太搜得到我的消息,跟我交往偏窄有关。近些年,托微博、微信的福,联系上不少新老朋友。今后,我非常期待在荣宝斋这个平台上,也能认识一些新朋友。


记者:从这次您与张铁林老师的合展看,您的书法篆刻作品涉猎广泛、入古极深,能看到书法方面甲骨文、权量诏版、骃玉版、汉魏隶变、唐人写经对您的影响。您的篆刻作品能小中见大,方寸中见乾坤。当代社会很浮躁,请问您只身在异国他乡、在文化不同的现代化日本社会环境下,是怎么做到的?
邹涛:首先我要说,我做得很不够,还有待今后的继续努力。
我以前写字比较随心所欲,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很"任性”,篆隶行草相对比较现代,这跟多年来呆在日本有关。当代书法,日本比我们走的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过像上田桑鸠、井上有一、手岛右卿等等前卫性书法家。他们走在了世界前卫艺术的前沿,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即便是今日,很多前卫性书法,也很难超越那些前辈。我也喜欢探索性的书画,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时,创作了不少探索性的作品。现在看,都很不成功。
近十几年接触古典书法的机会多了,自然而然会进行一些反思。特别是,研究书法史,研究近现代文化的变迁,看到五四运动之后,社会走进了近代化,继而现代化,日常生活全盘西化,我们再也看不到长袍马褂,百姓几乎都住上了洋房,甚至很多人穿着西装革履,开着汽车,拿着手机微信、微博,一切都在变,就连我们的语言,也由文言文改成了白话文,繁体字改成了简化字。
在急剧变化的百年里,还有一样变化不大的,就是我们的书法。书法依旧是繁体字,依旧是真草隶篆。我们现在是不是需要改变它?怎么改变?值得深思。书法不单单是艺术,它自古就具有两重价值:文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代前卫书法,比较注重于艺术性,这比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状态。不过,我们往往偏重于西方审美意识,而可能对古典缺乏足够的重视。至少,前些年我是这样。
现在觉得,我对古代书法的艺术性发掘得远远不够。所以,我这几年把目标转向古代。随着年岁的增长,也自然而然更喜欢和倾向于古典,尤其是秦汉南北朝,以及唐人写经,尽量从中找自己的感觉。
这次展览的书法作品正是学习唐人写经、秦篆、汉简的心得汇报。秦篆的学习,除了秦权量、诏版,我留意到新出土的战国秦骃玉版,以及秦印等等。至于篆刻,我本来就喜欢秦汉印。如果我们观察印章史,我们还可以发现,秦汉印章基本都是方寸,而在南北朝以后印章的尺寸逐渐放大,到了隋唐,放大到了两寸,甚至更大。
其原因是,秦汉印章用于泥封,隋唐印章用于钤盖于纸。纸张的发明和普及,改变了印章的使用方法,也改变了印章的大小。而且,隋唐印章文字也发生了变化,篆书、隶书、楷书,都有使用。
这一点,从前并不为篆刻界所重视,而我觉得这是刻巨印的本源,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前面已经说到,我有安静的时间与环境、有充足的资料,更有旺盛的探求心,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前行。


记者:这次展览中,能看到您的绘画作品是用最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却传达出西方绘画的样貌,请给我们讲讲您的创作经验。
邹涛:我的绘画是偏感性、艺术性的。书画同源,但毕竟不一样。书法的文化传承价值高于艺术,而绘画,艺术性高于文化传承。绘画的演变也比书法快得多。比如,现在的人物、花鸟画类,已经很写实,中西合璧。我一直在这方面做尝试,山水画呢?我选用了中国画颜料中的蓝,近似于青花的色调,这是我最喜欢的色彩。
97年中国美术馆个展之后,我一直在尝试。我经常去一些地方写生旅游,长江、黄河、云南、青海、山西,这些画是写生的延长和细化。我比较如实地表达我的直观与感受,所用的技法比较西式,洋为中用吧。有人觉得这种画比较像日本画,我自己并不觉得。使用岩彩,我们可以追溯到敦煌壁画,甚至更早。日本用岩彩的历史才几百年,比我们晚千年。所以,岩彩画和水墨画一样,都是我们的传统画种。


记者:请问未来您在书画篆刻艺术追求方面有那些规划和设想?
邹涛:我目前的学术研究任务比较重,首先是《吴昌硕全集》,其中的篆刻卷两册2015年春季要出版,接下来是书画和文献卷,任务艰巨。还有《文房雅玩》等其他的几部学术论著要完成。研究之余,今后要多花点时间创作。书画篆刻方面,新的一年里会有一些展览,目前正在策划中。还有,篆刻作品集正在汇集之中。有什么具体的活动,随时向大家汇报。2015年闲不了。


记者:近几年,国内国学热升温,书画篆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刚刚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学生必须每周拿出一课时学习书法。关于书法教育方面不知道日本的情况怎么样,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邹涛:这是个非常英明的举措!学习书法要从娃娃开始。日本学生在学校学习书法大约是战后才确定下来的。之前,都是通过书法老师开办的私塾学习。后来,丰道春海等日本书法家倡议,经过不断努力,最后日本文部省决定把书法课纳入小学课堂。他们有几十年的经验,对我们肯定有借鉴的地方。比如,学生书法的课本、学生书法课专用道具、学生书法相关的杂志、展览等等。我相信,相关部门已经研究过了。不过,今后,教学用具方面,我相信,荣宝斋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记者:另外这几年国家一直鼓励发展传统文化,您觉得这些上层设计对于书画篆刻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邹涛:大好事!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传统,无论对内对外,都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这几年上层设计,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意义非常重大。书画篆刻特别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相信,今后书画篆刻艺术的发展前景广阔而辉煌。


记者:邹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荣宝斋在线的专访,您是我们上线后第一位采访的艺术家,请问您对艺术品电商怎么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建议指导、寄语祝福。
邹涛:谢谢!这次能有机会和荣宝斋在线合作,也说明我们有缘分在。我的作品集、专著,大多是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现在又在荣宝斋《艺术品》杂志上刊登连载,都说明了这个“缘”字。
我很珍惜这份因缘,所以希望荣宝斋这杆大旗举得更高,新的一年里汇集更多各方正能量,使荣宝斋在线成为网络世界艺术品的领头羊。你们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更有广大的支持者,一定能把荣宝斋在线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平台办得有声有色。再次表示感谢。


注:本文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价值判断。

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8-12 14:13



方寸乾坤(2.3×2.3cm) 邹涛老师作品,下同


吉金乐石之好(青田石   3×2.5×7.8CM)


篆书王羲之《兰亭序》(49.5x36cm)


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9.5x36cm)

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8-12 14:18



临汉简《急就章》(49.5x36cm)


拟甲骨文《论语》二则(40.5x28cm)


与古为新(青田石6×6×5CM)

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8-12 14:19

本帖最后由 渤海郡男 于 2015-8-12 14:23 编辑


小楷欧阳修《醉翁亭记》(36x49.5cm)


篆书吴昌硕诗《刻印》(49.5x36cm)


隶书[醇酒旧书]对联(137x34cmx2)

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8-12 14:28



山雾幽玄---长野溪流(F50号,91x116.7CM,绢本,中国画颜料)


都江堰宝瓶口(F20号,60.6x72.7CM)纸本,中国画颜料


远观图(31.5x40.5cm)金笺色纸板 中国画颜料


与鸥同渔图(31.5x40.5cm)金笺色纸板 中国画颜料


三峡-失去的風景(60.6×72.5cm)纸本 中国画颜料

汉研 发表于 2015-10-15 14:57

{:1_272:}{:1_27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守清寂,与古为新——荣宝斋在线专访邹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