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王绍波
王绍波,1986年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曾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深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水彩画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作品《渔歌》荣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作品《秋》、《酥油茶》曾蝉联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大展金奖,并被特邀参加中国水彩历史总结性大展“中国水彩百年展”。
作品《荷雨莲风》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作品《风神》应邀参加“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作品《水云之乡》参加“第六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学术提名展”。作品被收入《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六十年》经典画集,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记者】: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荣宝斋在线的独家专访。您的这次展览举办的非常成功,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非常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整个从艺经历吗?
【王绍波】:好,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喜欢的原因也说不太清楚。最早的时候在青岛台西,靠近海边的地方居住,我的邻居有个小孩,比我大几岁,他经常画连环画,照着小人书画,当时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在想为什么画的那么好看呢,就这样他的画让我心动了。
【记者】:冥冥之中对美术的一种缘分。
【王绍波】:可能,环境的熏陶,或者说周围环境对我绘画的影响,还真有。先是邻家小孩,后来是我姐姐的同学,他画的一个女知青戴着草帽,拿着锄头,那么一张画,当时就让我感觉这就是画家,非常专业。那样的感觉,在我后来喜欢绘画和真正从事绘画学习过程当中总给我提醒。特别迫切的想要学画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跟着一个画画的老师开始学习画画,入手就开始学画中国画,学写意画,学白描,临摹一些工笔画,像于非闇先生的丹十图等等。后又被老师推荐到台东区办的首家美术特色的夜校学画,一周上两次素描,学习水粉画等一些西画的基础。中西画兼学,使我现在对中国画情有独钟,对西洋画也乐此不疲。其实这样的混合在绘画的某些方向上,要进行一些综合、融合和创造,这是一个命题。
【记者】:王老师,您觉得中国画和西画之间有没有互通性?我们怎么去互补?从二十世纪徐悲鸿先生提出这个命题,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家都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绍波】: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非常大,这个命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专门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很多,但也有一些争议,对东西两大文化的差异是否能够进行融合,以及他们这种差异本身是否会造成分道扬镳,分道扬镳后是否越远越好,而不是拉近,对峙的观点和统一的观点都是有的。但就我个人的艺术实践体会得出,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贴近或者融合,比如说从某些技术层面来说融合还是很多的。这个东西未必需要明确找到某一个方向,未必需要从两者的差异上去解决。
但是到了近现代,当下的艺术语汇已经纷繁多姿,无论油画还是国画,无论什么观念、技术和材料,强调的不再是简单明晰的概念,而是一种融合了多数手段的东西,甚至于打破了自身概念和界线的很多的东西。那么是否必须要强调所谓东西方的差异的不可融性,我觉得这个命题在当下有可能是削弱的。就我个人来说,在画国画时,某些西方绘画的元素会自然渗透,自然的表现出来,而在画水彩画时,又会含有一些东方意蕴的笔墨语言。其实就是这样,只是画到这了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当然这种混合过程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的契合,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否则就会变成一种表面化的东西,不只是单纯的学习一下,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东方艺术和西方绘画,都深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往沟通融合的方向去追。
【记者】:我觉得这次您的中国画作品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主,视觉冲击力强,笔墨酣畅,花鸟意境浓郁。您能谈谈您学画的过程,那位老师对您的影响比较大吗?
【王绍波】:因为从小随着老师学画,几年之后,有幸拜访了青岛非常著名,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花鸟大写意的画家——宋新涛老师,跟他学习花鸟画。宋新涛是青岛大学的前身,山东纺织工业学院美术系的创始人。他的写意花鸟画遵循传统脉络,从八大、陈淳到吴昌硕、李苦禅。因我当时非常喜欢他的大写意花鸟风格,洒脱之中彰显浑然大气,于是受他教诲,从临摹入手,无论是在笔墨上,还是在中国绘画的构图布局上都要求严格,不得马虎。至于艺术创作上要求放松表现,那是一种心态,是对艺术严谨,甚至严苛的一种态度。在他的严厉要求之下,我觉得积累了若干年后,对传统笔墨和传统思想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笔墨造型这块儿上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记者】:纵观当下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结合传统,谈谈您对大写意花鸟画的认识?
【王绍波】:就我个人而言,在近几年的创作当中我体会到,这种传统艺术的影响以及传统艺术当中笔墨精神的表达,和我的大写意花鸟画的联系非常直接,并且反映了现在画家对当下艺术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发展整体氛围的把握和感受。然后通过转化,酝酿出绘画创作的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和笔墨的结合就导致我现在做中国画风路,注重情绪表达,注重对客观物象的整体精神引导的一个指向。
总体来说,无论是写意花鸟画也好,还是写意的什么画也好,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寄托于某种形象的表达,比如说寄情于山水的描绘,寄情于人物形态的传达,寄情于花鸟画这种氛围的宣泄,这些东西我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表达人们对它的一个认识,而非简单的形象描述。最终如果画家不在他的花鸟画当中予以一定创意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就是单纯的流于表面了,只是一种描述,或者说照相式的传达。
【记者】:对,苏东坡先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王绍波】:是,所以我现在画大写意花鸟画,写意写在哪儿呢?写在一种情绪一种状态,是一种联想,唤起一种共鸣,是激发心灵的,而非感官愉悦的。所谓绕梁三日,这个涵义,你要琢磨。
【记者】:王老师,刚才我进来之后看到咱们工作室有很多有情趣的小东西,我觉得这些可能跟您画画之余的文化修养积淀有一定的关系,就这方面您能给我们谈一谈吗?
【王绍波】:我们刚才谈到,绘画不是简单描绘形象的问题,因为它要表现你的心灵,你的想法和观念,或者说表达一个更大的理想。
其实美术家他做的这项工作看起来是创造美的事物,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一个画家,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艺术家他这一生当中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绘画,他的整个生活,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他对这个世界想说什么,他对这个世界想奉献什么,都是通过他所选择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的。所以说绘画本身看起来可能还不单纯是一个画画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生存的态度问题。所以说当艺术家把这个问题纳入到自己思索范畴当中去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美术问题了,而是要厚积薄发,绘画要讲求格调,要讲求修养。
【记者】:您在绘画之余主要有哪些兴趣?
【王绍波】:比如说文学的东西,这跟绘画都是比较有联系的。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不拘风格流派,我是一个喜欢看杂书的人。其实到后来,没有时间的时候,看书就变成了一种获取,有获取就有触动,触动便可,这非常重要。音乐也是我喜欢听的,听音乐的过程有时候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是内理的引发和触动。无论是文学还是听音乐,作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也自然成为了你艺术当中的一部分。人还是要有情趣的,要有追求的,这个情趣包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社会关系的传达,这当中都是有情有理,有深刻道理的,要去体会,不要漠视,把它纳入到你的生活中,你的生命感悟和你的艺术创造当中,这些东西便是你绘画重要的一个支撑,这些东西没有的话,何谈绘画表现?何谈表现思想认识?
【记者】:王老师,您担任青岛美术学院院长期间,不仅要负责繁忙的教学工作以及行政工作,还要进行艺术创作,您怎么平衡这两点?
【王绍波】:我想既然做了两个方面的选择:一个是本身是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同时还兼任行政工作,另一个则是走画家的道路,我就应该都做好。
首先我是教师,有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教书育人,要好好的教,这是牵扯到做人的问题,教师品格的问题和教师责任的问题。当然光有好好做的意愿不行,还要在学识上下功夫,要真正教好书不太容易。这当中除了自己的艺术实践,美术的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多一些,不是单纯光讲,这当中也有很多方式方法,不是你画的好就教的好,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吧!
另外,做行政工作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你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我觉得它占用了咱们很多的时间,又教书,又画画,会产生一些干扰。但是这个问题看你如何看待它,我觉得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历炼,可以使你获得比别人更多感受的东西,正因为你拥有它,所以你经历更丰富一些。经验的积累加上能力的锻炼,会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进一步提升,而这些会在你的绘画当中体现出来,我觉得它对我画画还是有作用的。在我的社会工作当中这种体验也有帮助,让我进一步明确取舍的关系,在这些关系的穿插处理当中,自然而然的你的心胸也不一样了,你的境界也不一样了,你看问题也不一样了,你在绘画当中也会变的不一样了。所以绘画当中表现的这种东西有可能你所想的和其他人所想的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是你本身,也就是你的个人风格。
【记者】:是,您讲的太好了。王老师,今天的访谈就到此为止,感谢您接受荣宝斋在线专访。
【王绍波】:好的,谢谢。
注:本文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价值判断。
春归 170x48cm 王绍波
怒放 170x48cm 王绍波
霞光 170x48cm 王绍波
水云之乡 197x50cm 王绍波
秋荷 72x53cm 王绍波
南国风 170x48cm 王绍波
天香八月玉露清 170x48cm 王绍波
菊颂 170x48cm 王绍波
渔歌 150cmX170cm 2005年 王绍波
赶小海 76x54cm 王绍波
三友 170x48cm 王绍波
{:1_43:}
秋水无声 170x48cm 王绍波
松风 170x48cm 王绍波
岁痕 220x150cm 王绍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