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刘咏
刘咏,字若谷、墨白,号半亩山人。1963年生于青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机械系,1988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专科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青岛中山画院副院长,青岛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书画展评委,青岛出版社编审。
书法初习颜楷,后专习秦汉摩崖石刻、北朝墓志造像,形成碑风书体。书法作品曾入选首届中韩书艺交流展,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书法邀请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鲁韩墨缘·中韩著名书家邀请展、全国(百家)著名书法家邀请展,“中国书法3+3”新加坡展、阿联酋迪拜展、俄罗斯圣彼得堡展、北京荣宝斋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
主编《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小品》丛书、《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丛书,出版《刘咏书法》、《弄墨集·刘咏书法功课》等。发表书法论文及书评文章、文学作品近百万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30年,主编、责编了大量有影响的人文及书法绘画类图书。
【记者】:刘老师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荣宝斋在线的独家专访。昨天观看了荣宝斋青岛分店的“翰墨青岛六人艺术展”,这次展览举办的非常成功,盛况空前。您能讲一讲个人的学书经历吗?
【刘咏】:好,书法对我来讲可能跟别人有些不同,我想我的书法之路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从事的这份编辑出版工作。我出生在青州的一个乡镇,童年是在山野麦田里长大,书画完全没有家庭环境影响,倒是天性有些画画的天赋。书法兴趣是从进入大学开始,而真正意义的书法历程是20岁大学毕业从事编辑工作开始。
我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理工科。1983年毕业后改行做新闻出版工作。中学时候因为数理化学的特别好,又是课代表,所以高考时走了理工科道路。上大学以后为了圆幼时的绘画梦,课余时间从系统的素描、造型绘画基础学起,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绘画造型基础,那时候我的老师叫王庆平,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油画家,早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跟他学习使我受益良多。1991年到出版社工作,主要从事艺术类、文化类图书的出版,并开始专心致志的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研究临帖、研究书法经典。通过编辑出版的机缘,有幸认识了许多国内著名的书画前辈和老师,我觉得,多年来他们的指点与影响对我书法艺术的理解与境界的提升是有着决定作用的。另外,做了30多年的艺术人文图书编辑,看了不少书,主持编辑了不少人文大书,好多还是国家文化项目,耳濡目染,不断学习,长了不少学问,这也算是字外功吧。所以,如果说我的书法有些成就的话,从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得益于我这个出版职业。
【记者】:现在看你的作品主要是以碑为主,您一开始入手也是写碑吗?
【刘咏】:是,因为我学书法的时候已经20岁左右了,当时又正在画油画,接受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西画基础训练,但那时年轻,火气足,对经典书法点画线条的内质体味的少,倒是对造型意识的表现欲比较强烈,所以一开始进入书法时完全是一种反叛,但实际上那只是年少轻狂,真正走进书法才感觉到,基本功的训练,传统碑帖的临摹与涵养是基础课,必不可少,需要仔细研究学习。当时我觉得魏碑书法的造型意味较强,所以我就放弃了以前临写的唐楷,从《张猛龙碑》入手,实际上《张猛龙碑》是比较难写的,大概临了五六年。到90年代初期,逐渐接触了大量的北魏书法经典,对北魏时期的墓志、造像题记,甚至于民间的一些砖刻文字、地券等感兴趣。当然,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书法界异常活跃,书法热兴起,我也算是从流行书风的影响中走过来的。
【记者】:说到碑学,包括像阮元、包世臣他们也提倡碑学,谈谈您对碑学的认识。您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前人比,您觉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刘咏】:清代碑学的兴起恰恰是对二王书法正脈审美体系的一次变革,我们看看包世臣、康有为《艺舟双楫》和《广艺舟双楫》对碑派书法美学描述的用词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很多是没有的,它的美学价值也是以前中国书法史所忽视的。碑体书法造型结构的多样、趣味甚至荒率,线质的厚重、爽辣、险峻是传统的帖学所难以表现的。你看,晚清民国时期受碑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碑和碑帖融合的书家。我早期多是写魏碑斜紧结构的“洛阳体”,像《张猛龙碑》、《龙门20品》,后来临了大量墓志、造像题记书法,当然兼顾《颜真卿三稿》、《集字圣教序》,还有何绍基的书札等帖学经典,也涉猎章草。近几年又研究练习秦汉魏时期的大字摩崖、刻经、砖文书法。对魏碑是一个不断消化融汇提升的过程。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一个由复杂绚烂到单纯简约的过程。当然,这个“单纯简约”已经不是“直白简单”,已将多年的“复杂绚烂”包容进去。我现在正在做的是力图将魏碑笔画外形收纳到最简约平直的点画里,作为书法的基本造型元素,用摩崖墓志书法的造型意趣去构建字的结构与章法,现在是这么做的,当然还不成熟。刘正成、胡抗美、曾翔老师对我的创作给与了很多指导与鼓励,肯定的多是线画的内敛与结字的韵味。曾翔老师也建议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多研究秦汉,专心一体,要纯粹再纯粹。我想这个纯粹应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也应该是将来自己风格的体现。
【记者】:实际上当代人写碑跟清代人写碑的环境不一样,清人因为帖学一度衰微,碑学是借帖学的衰微之机而乘势发展起来的。现在,当带人更倾向于碑帖的结合。
【刘咏】:就我个人的观点,中国书法的传统中,包括一般大众对书法的认识,都是受帖学影响比较重,比较容易接受,认为那是正脈,但帖学体系严谨而精妙,二王已经达到极致,进去容易,写精难,出帖更难,最好的办法是碑帖双修,所谓碑骨帖筋。我是从写碑入手并以碑体来表现的,当然,先写好碑,必须再最大限度的吸收帖的笔法进行兼容,当然这又是两难。书法到了高点就全是悬崖绝壁了,多少人就此止步。兼容并蓄是难点,这时候体力已不是最重要的,学识、境界、创造力才是后劲。
实际上康有为先生就兼具碑学和帖学的两种气质,他力推魏碑,其书法整个感觉也是碑的意蕴、帖的形貌,那种力透纸背的厚重和气势,仅仅帖学是远远达不到的,当然最后还是看人的胸怀。无论是先碑后帖,还是先帖后碑,倒没定则,当代的书法大家大部分都兼而有之,像王镛、胡抗美、张旭光老师,他们也是碑帖融合。
【记者】:除了写书法以外,无论是从构图还是从笔墨上,您的绘画同样能够打动人。结合您对传统山水画的认识,谈谈您的山水画。
【刘咏】:我的山水现在还是一种尝试。我年轻时不喜欢中国画,下大力气研究西画,包括西方绘画史。90年代后期跟画家蓝立克老师初习山水,当时也没啥感悟。真正进入状态是2000年以后,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是个顿悟。早期有过比较严谨的造型学习,又练了多年的书法,所以对笔墨的表现体味和认知较快。画山水时笔墨运用比较得心应手,比写书法要自由得多,书法的学习的确是一个极端枯燥的过程,相反,画画的用笔更随心所欲一些。
早期我主要临摹宋元,尤其是元四家。因为中国的山水到了宋元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无论是画法还是体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内心有所感受,再研究他们那种极端内敛又纯静态笔墨表现,画面里边极尽变化,却又不露端倪,那种浑然天成的状态韵味是需要点年龄阅历才能体味。除了临摹,就是节假日的写生。尤其近几年,还跟青岛画院曾先国老师他们一块儿到九华山、武当山、雁荡山观摩写生,所谓师古人、师造化受益匪浅。
画山水要拿出相当精力研究古人和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我比较喜欢黄宾虹,他在法度内外把中国笔墨的各种笔法、墨法运用到了极致,是个高峰,很难达到,我近几年画了很多黄派风格的山水,但我认为这和书法一样,仅仅是一个认知笔墨语言的训练,好的笔墨就像好的文笔,表现什么,以什么样的图式表现是最重要的,像杜大恺老师说的不能重复古人、不能重复现代人、不能重复自己,这几乎是一条绝路啊!这个太难,技术之外还需要学识、胆量、情怀和境界。国家画院杜大恺老师、姜宝林老师看过我的画,认为我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理解还是比较透的,当然要有突破,还是同一个问题:解决画面图式结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笔墨语言才有了用场,整体风格模式形成了,才能有自己的艺术面貌,要不只是习作而非创作。
【记者】:我们知道,您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除了创作以外您在书法创作上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您给我们讲讲编辑工作与您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您觉得它们之间是否互相带动呢?
【刘咏】:我作了30多年的出版工作,多年来能接触了许多国内外艺术家,做了一些大家的文集和大型的文化项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近几年分管参与出版了一些大书,像《山东石刻分类全集》、《冯其庸全集》、《梁晓声文集》、《云冈石窟全集》等,不研究作者,不研究相关专业知识,你就无法与作者交流,也很难高质量的编好图书,所以说,工作就是很好的学术研究和提高。尽管很辛苦,但也可以说这是编辑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种福利,我的书法创作是与这个职业分不开的,所以说我还是感谢我的这个职业。
【记者】:刘老师,您和刘健老师,郭强老师在一起多年,还一直持续做了几年展览。所谓的文人相轻,是一种什么机缘把你们联系起来的?这么多年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刘咏】:还是书法的机缘吧,因为这是我们几个共同的爱好,当然,性格的互补、志同道合也很重要。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搞过一次展览,大家就互相认识了,随后你来我往,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那个时候正是中国书法蓬勃发展的时期,整个书法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气,书法展览不断。那时我们三个一块儿研究书法,投稿参展,跑北京看展览,去拜访刘正成、胡抗美、张旭光等书界前辈、老师,进步很快。我们三个人的性格是互补的,这种互补产生了互相之间的依赖与默契。性格上的不同,书法的表现形式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像郭强他是草书,狂草,与他的性格完全有关系。刘健他是以行书为主,但他也吸收了很多碑学的东西。我早期写碑,我的性格稍微钝一点儿,内敛一点儿。我们三人在书法上互相关照,互相提携,经常在一块儿互看作品,互提意见。
还有,光性格、风格的互补还不够,大家的目标与追求要相和,做事、做人要长远。一个小团队更重要的是要有个社会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兼有社会工作,也一起积极做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些义捐、拍卖,跟一些学校,跟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艺术最后还是要回报社会的,这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所在。“文人相轻”是旧文人的习气,艺术家不能躲在自己的书斋里自我欣赏。
【记者】:是,未来你们三个人,包括展览,还有哪些打算?给我们网友简单谈一下吧。
【刘咏】:今后把字写好、把水平进一步提高是主要的。我们前几年做了一个“中国书法3+3”的国际巡展,已经做了5个国家的巡展,海外反响很大,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责任,这个展览将来还要继续做下去。目前就是正在做的荣宝斋全国分店巡展。这次荣宝斋为我们承办的这个展览,对我们也是一个鼓励,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面向全国的交流平台。我们三位,现在又增加了三位画中国画的,这样的话这个团队也更加强大,作品也更加丰富。我想今后两到三年要拿出精力来做这个事情,当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常态,要把事做的更好、更大。
书法需要一个好的氛围,我们三个人走到今天与书界前辈、老师、朋友包括领导们的关爱和支持分不开,这绝不是客套话。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刘老师接受荣宝斋在线的独家专访,祝您的艺术事业越做越好。
【刘咏】:谢谢,谢谢荣宝斋在线。
注:本文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价值判断。
刘咏行书扇面如意是佛
刘咏行书立轴 虚极静笃2014年
刘咏隶书扇面 六朝十里联句 2015年
刘咏 楷书立轴 金刚经句 2012年
刘咏行书立轴 八指头陀诗一首2015年
刘咏行书圆扇 春风煮茗 秋雨谈诗2015年
刘咏行书立轴 韩翃诗一首 2014年
刘咏行书圆扇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2015年
刘咏行书立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刘咏行书立轴 西湖渔者 2014年
刘咏楷书横幅心经 2015年
刘咏行书圆扇陋室铭 2015年
刘咏行书立轴 倪瓒设色雨后空林图
刘咏行书圆扇 吴镇题画竹诗一首
刘咏隶书立轴 六祖惠能偈语 2012年
刘咏行书立轴 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2015年
刘咏隶书立轴 唐人武元衡诗一首 2015年
刘咏行书立轴 踏莎行·郴州旅舍
刘咏行书立轴 邱处机诗一首 2011年
刘咏行书立轴 黄公望秋山林木图 2012年
刘咏行书立轴 同题仙游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