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男 发表于 2015-7-30 17:41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李刚田


李刚田先生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汉族。号仓叟。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并获多种奖项。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曾任《中国书法》主编。为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获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荣宝斋在线:李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获得第五届兰亭奖艺术奖,能否给朋友先分享下您的获奖感言?
李刚田:兰亭奖是新设的奖,才两届,也就是上一届和这届。得到这个奖我很欣慰,因为这个奖和别的奖项不一样,它不仅是对作品的技法和形式的评判,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过去的奖关注的是技法和形式。兰亭奖不仅关注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还对艺术家近30年来在书界的行为和修为进行评判,包括学术成果、艺术创作水平、艺术家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等,这个奖更重视人,不仅重视艺术创作的结果,更重视全过程。我上一届没申报,但作为上一届的评委,参与了评判过程。过程是先仔细阅读申报材料,再投票,按照评判规则评分,获奖的是得分最高的前10名,在投票权衡过程中,专业成就是硬件,对人的整体印象,即申请者在当代书法界近30年的整个修为是软件,评判分综合了专业成就和人格魅力。以前的奖,参与者的申报作品准备了很长时间,当场创作时,水平相差很大。兰亭奖综合了作品和人,我对获奖结果并不看重,欣慰的是这不仅是对我的专业程度的认可,更是对我的人的认可,获奖也给了我一定的压力,我要继续努力,不愧书法界对我的肯定。



李刚田 《篆书杜审言诗横幅》


荣宝斋在线: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您的创作路子很宽,真、草、隶、篆、篆刻都有涉足,尤其是您的篆书与篆刻在国内影响很大,能否谈谈您的篆书学习经历,以及您篆刻风格的形成?
李刚田:我的篆书起步较晚,从秦汉刻石入手,现在看来那种学习方法很慢。刚开始不知道怎样下手,只是依样画葫芦,很工艺化地描出来。后来接触到清人的篆书,在用笔上受到很大启发。我在审美思想上受邓石如的影响,但我没有直接学他。我的篆书还受到了吴昌硕、赵之谦还有赵叔孺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楚简帛书用笔势态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面貌。
篆刻本身有四个属性,即印章属性、书法属性、工艺属性和美术属性。就我的篆刻,印章属性和书法属性对我是第一性的。工艺属性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尽量表现我的书法感觉,表现对古印章理解的感觉,表现金石趣味和书法趣味。
我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刻印的。那时我能见到的篆刻资料有两种,家藏秦玺汉印之外,刀法却接触到的是齐白石。我用刀上追求齐派的表现,但不同于齐派,我把齐白石爽利、石花崩落的感觉和金石厚重结合,我的这种刀法影响到后来的许多年轻作者,可以说影响到河南篆刻流派。
到了80年代书法热兴起的时候,当时篆刻北有王镛、南有韩天衡。我当时想出一本印谱,选择在这二人的中间找一条路,表现一种明快、清雅的感觉,结果我成功了,印谱问世,在全国篆刻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五年后,荣宝斋又准备出我的印谱。那么我在第二本中在清雅中加入了厚重。又过了五年,我第三本印谱出版了,里面做作的东西更少,古代印式借鉴的更多,书法的趣味纳入的多,在楚篆入印等方面我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使我的印路更宽,主调也更明确。
等到河南美术出版社出我的书法篆刻集时,其中篆刻卷收入我的印章400多方。我早期的东西没有收入,因为我否定了那些。我追求的是一种平实大度之美,不去追求巧在其表的东西。



李刚田 《岁岁平安》

荣宝斋在线:您谈到书法属性在您的篆刻中非常重要,又提到您篆刻中的印章属性,您在篆刻过程中书印结合,追求书法感觉,那么将书法纳入篆刻会不会减弱篆刻的印章属性?
李刚田:秦汉古印中尽管有着书法美的属性,但这种美是受制于、服从于印章制作工艺的。字形要曲屈方化以合印式,点画之美出于制作手段,如铸印的点画之美出于熔金,凿印之美出于斧凿,玉印之美出于碾磨等,与书法中毛笔书写的笔法无关。有意识以书法美贯注于篆刻之中的是明代人,朱简书:“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明确提出篆刻点画的书法性。清代邓石如时期,开始有了“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创作理念,书与印开始互为包容,构成相互支撑的关系。然而书是书,印是印。虽然互为出入,却各有着不同的技法与形式,各自独立而不可替代。篆刻中无论如何表现笔意,还是要在以刀刻石的刀趣中去反映所谓的笔意;不管如何去撷取书法中的诸体诸家,都要统一在方寸的印面之中。篆刻中不管如何表现笔墨情趣、经营位置以及文人的书卷气等,首先要有“金石味”,才是篆刻。



李刚田 《处厚》
释文: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语出老子三十八章,壬辰立秋,李刚田于京华。


荣宝斋在线:如今在书画艺术整体向现当代转型的大环境下,篆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您如何看待当代篆刻的创作?
李刚田:我认为当代的篆刻创作,是继秦汉、明清两个高峰后的第三个高峰,是篆刻史上创作思想最活跃、创作形式最丰富、参与作者最广泛的一个时期。
说当代篆刻创作思想活跃,是因为当代篆刻不仅继承了明清“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思想,又在美术化、工艺化上有所介入和强化,吸取了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取法广泛,对古代既定印式形成突破。参与者的广泛除了数量上的众多,还在于身份上的变化,各个阶层都有,其主体已经由旧时的文人转变为今天的艺术家。
当代篆刻的特点是在向纯艺术方向发展。它解脱了印章的实用性和文字的实用功能。文字的可读性也在淡化,就好像一张照片的背景,它不是焦点。而在形式美的纯粹性上越走越远。当代篆刻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突破了旧时文人以中庸为美的习惯,以艺术家的立场来从事创作。艺术和中庸并不完全矛盾,但是在当代篆刻追求形式美、追求艺术个性的大背景中,中庸之美已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代篆刻的第三个特点是展厅形式对篆刻的影响。以前的篆刻是文人案头的雅玩、可以孤芳自赏。但是在展厅中展示,作者就要考虑怎样在第一时间吸引欣赏者的视线。这就使得作者挖空心思来追求形式,可以说,欣赏方式的改变对篆刻的技法和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一点是个性化的表现,作者的独立性加强,对过去既定样式敢于说“不”!
当前篆刻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随着展厅时代的到来,人们不断追求新颖的形式,不断追求个性,这促使当前篆刻不自觉地主要追求“看”的感觉,但是淡化了“读”的感觉,篆刻作品内在的东西损失得越来越多。在极度追求表面形式时,篆刻的文化乃至艺术个性是不是也丢掉了?篆刻会不会流于工艺、图案、美术?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作品中人格魅力的缺失。像元朱文,所有的看起来都差不多,体现不出像当年王福庵、陈巨来那样的人格个性。今天打动你的只是形式的新奇,但是作品背后的文化冲击给人的感觉非常淡漠。古人的字,很多在形式上并不新奇,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冲击让人叹服。当代书法篆刻创作形式风格的千人千面与文化风格的千人一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李刚田 《楷书记芳是镜九言联》


荣宝斋在线:在当代书法的形式创新中,有的作品消解了书法的文字解读,看起来像抽象水墨画,您如何评价这种不可读的书法作品?
李刚田:如果有一件书法作品的文字不可释读,但是书法味道又很足,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这提出了很难的要求,要求创作者对书法要吃得很准吃得很深,必须用纯粹的书法元素建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构成,这就颠覆了书法必须是写字的根本概念,但它出来的应该还是书法,尽管它不可读,可是基本上保存了书法元素,有书法味。首先还是要去写出来,这个所谓的写,不是仅仅的拿毛笔画道道就可以了,要保持书法的特有的笔法、笔势等元素。可以不是字,但是保持了表达字的那种美,拿出了这样的作品,明显和抽象画是不一样的,它包含了书法的元素,表现出书法味。篆刻也是可以这样试验的。它是很有意义的。



李刚田 《行书小阁画楼八言联》


荣宝斋在线: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书法在当代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实用性,学习书法也变得更加困难,您对当代人学习书法有哪些建议?
李刚田:学习书法要注意两端,“技”和“道”。所谓的“技”,就是基本技法要过关,要下过细的功夫。比如这个碑,我写不像,那么我先描上两遍,这个看似笨的方法,实际有很大用处。如果临了10遍临不像,描了一遍后,感觉大不一样,能感觉到帖中细微的地方。
“道”指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同样很重要。道的最高境界是虚无,虚无是什么,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比如说天人合一。道是很玄的东西,用具象去解释,只好说它是艺术的规律吧。一定要懂得书法审美观。有些基层老作者,写了一辈子写不好,你不能说他没下功夫。他缺少的就是审美、开眼界,他没见过什么是好东西。“道”很重要,思而悟,悟而思,学而悟,悟而学。书法讲究的是技进乎道,所以老是思考书法的美,去读帖、读碑,交友,交高层次的朋友,重要的展览去看,提高眼界。技和道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偏废一个方面,就成就不了书法。手上功夫和胸中功夫相结合,才能成就书法。


荣宝斋在线:现在网络技术发达,艺术品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在网络上得到推广,您能谈下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吗?
李刚田:我对网络接触不深,但觉得最新的传媒手段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的活动。网络带来传媒的方便,扩大了艺术家和作品的影响力,但网络只是一种传播工具,最根本的还是自己艺术水平的提高。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对生前乐不看重,看重的是身后名。现在科技发达了,但我们在应用科技的同时,不要忘了最根本的是自己真实的艺术水平,要能和古人站在一起,无愧于前人,无愧于身后。

沙与沫 发表于 2015-7-30 20:01

不错不错,。

聚懷軒(丁炯怀) 发表于 2015-7-30 21:30

{:1_277:}{:1_277:}

sszfzzm 发表于 2015-7-31 11:12

{:1_277:}{:1_277:}

君德如玉 发表于 2015-7-31 20:09

{:1_277:}{:1_277:}{:1_2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李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