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间懿杰 发表于 2015-7-12 17:44

为伊消得人憔悴 (安徽·张杰厚)

本帖最后由 仁间懿杰 于 2015-7-17 16:23 编辑

    爱写写画画的,有干不完的活,直到今天晚上,才为上半年的事画上句号。放暑假让人十分欣喜,满以为可以放松一下,
    可是,不仅没有轻松,反而更忙乎了。过两天接到市县书协的通知,参加“抗战七十周年”书画展,又过两天朋友要“上庄”,急需装裱作品。为此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谓“足不出户”,静心修炼,倾情抒写,就在”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上次参加“霍邱县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送交的一幅作品“独鹤不知何事舞,赤鲤腾出如有神”,当时写得有点仓促,因此不够满意,我决定从重新再写一幅。这两天为写这副篆书作品,用十几张宣纸,并且都是十元以上的宣纸,一直没有满意的。
    篆书的书写的难度主要是书写的技法和创新等因素决定的。
    一是技法,篆书对书写者要求比较高,运笔以”中锋“为主,辅以“绞锋”。站立式书写比坐立式书写效果好,“悬腕”书写除了需要强大的腕力来支撑,同时还要发挥手腕技巧,即“捻腕”。
    其二,篆书的创新问题不可小觑,历代篆书家大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篆书不是简单的线条均匀,结构对称完事,这只是初级阶段,它的高级阶段应该是,每个篆字要有神采,通篇气息贯通。
    其三,篆书对于笔墨纸张的要求也很苛刻,纯羊毫和狼毫的笔都有过之而不及,余以为兼毫比较好,刚柔相济,纸张也很讲究,生宣纸和熟宣,普通宣纸与粉彩,白宣与色宣,写出来有很大区别,并且还要求所用的墨与之相适应。秦汉以来,篆书大家没有几个,到了唐代以李阳冰为代表。篆体书法在清代迎来了第二次创造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善篆书家如王澍、钱沾、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建国以后篆书代表人物有王福庵、韩天衡、王友谊、沙孟海、黄宾虹、刘江、来楚生、邓散木、陆维钊、倪和军、商承祚、徐无闻等。邓翁篆书将秦汉篆书收入“囊中”,发于笔端,可谓集秦汉篆书之大成者;再看看昌硕老人的篆书吧,他的笔下雷霆万钧,风檣阵马,因此要想写好篆书并非易事。
    我深知篆书其深度和广度,不是我一天两天就能企及的,但是我对篆书的痴迷程度是对正楷、行书、草书的多少倍!为了写好这幅篆书作品,虽然花了大量的心血,可是我认为值得。
    有时人就是要和自己较较劲,”人活一口气,终身争一息”吗。由于这两天一直没有找到感觉,决定今天休息一天,可是做了一夜的创作篆书的梦,白天,失魂落魄。
晚饭后,妻子陪我出去散步,可是心里还在惦记此事,趁她不注意溜进了办公室,满屋狼藉一片,看看写过宣纸,既心疼,又无奈。是坚持写下去,还是放弃,再看看桌上的宣纸所剩无几了,前两天,我都是用最好的,并且还用尺子打上格子去写的。现在没有好纸了,几乎弹尽粮绝,在绝望之余,我还是鼓足勇气,一不依赖好宣纸,二也不去画格子了,破釜沉舟了,就这样直接拿起笔写将下去,屏气凝神,当写完后,感觉比以前写得那几十副中的哪一幅都要好些。
    此副作品让我领悟很多篆书的书写之道,哎!“朝闻道,夕死可矣”,故于2015年7月11日夜记之,与书法道友共勉。

汉研 发表于 2015-10-15 15:52

{:1_244:}含辛茹苦,同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伊消得人憔悴 (安徽·张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