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雷 发表于 2006-3-30 17:30

魏春雷书法

本帖最后由 魏春雷 于 2011-10-2 09:44 编辑

锦里寻诗花明柳暗云间抚剑玉振金声    魏春雷联并书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3-30 17:31

本帖最后由 魏春雷 于 2011-10-1 16:46 编辑

魏春雷,1975年10月生,辽宁兴城人。斋号听燕阁,别署听雁楼、有霞居、梦庐、无花居。锦州二师毕业,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进修于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见习基地、中国国家画院。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葫芦岛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兴城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理论委员会主任。书法作品在全国和省市书法展赛中多次参展、获奖。书法理论文章多篇发表于专业报刊。书法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育厅、葫芦岛市文化局、兴城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兴城市委表彰。
一、书法创作
2000年 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参展2002年 辽宁省首届优秀书法县(区)书法联展参展2003年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辽宁省书法美术作品展参展2004年 葫芦岛五月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参展佳木斯—葫芦岛书法交流展参展辽宁省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参展2005年 辽宁省首届篆隶楷书法展参展2009年 首届“观音山杯”书法艺术大展参展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参展2010年 辽宁省第三届“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第二届“观音山杯”书法艺术大展参展辽宁省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参展二、理论文章
《听燕阁学书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3年第36期
《“让爱作主”》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3年第11期
《能本色 自风流》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期
《金铭作品并非临作——与李庶民先生商榷》
《青少年书法》杂志2004年第4期
《“买椟还珠”与“买珠还椟”——兼与何朝波商榷》
《书法导报》2004年第25期
《平和心态 积极进取》
《书法导报》2004年第26期
《我写自撰联》
《书法报》2004年第29期
《张公者致魏春雷手札赏读》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8期
《入古出新 当行本色——陆俨少书法摭谈》
《书法报》2004年第43期
《依仁游艺 剑胆琴心——刘源涛其人其书》
《青少年书法报》2004年第39期

《微瑕须细评——〈浙江书法百家〉读后》
《美术报》总第571期
《创作手记》
《书法报》2004年第46期
《聚沙集腋 功在不舍》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1期
《也说“东道主现象”》
《青少年书法报》2004年第49期
《晋唐以后无此作——白蕉书法摭谈》
《书法报》2004年第50期
《省事却因多事力无心翻似有心来》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2期
《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1期
《林则徐行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4期
《水到渠成与揠苗助长——兼评谢少承书法》《书法报》2005年第6-7期
《来楚生隶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6-7期
《听燕阁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5年第9期
《行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10期
《陈师曾篆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23期
《行书对联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27期
《行书对联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48期
《我的楹联书法创作》
《中国书画报》2006年第16期
《从“必然”到“自由”》
《书法报》2006年第29期
《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7年第3期
《心得其妙 笔始入神》
《青少年书法报》2007年第34期
《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7年第37期
《创作手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18期
《魏春雷书自家联》
《书法报》2009年第25期
《一印一世界——张公者〈一印一世界〉读后》
《书法报》2009年第39期
《扇面创作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46期
《题款摭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47期
《硬笔书法论札》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9年第12期《书法别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51期
《看“书”说“书”》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3期《听燕阁论书丛札》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5期《书法乱弹》
《美术报》总第848期(2010年2月20日)《“大”的杞忧》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12期《学隶丛札》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10年第5期《书印杂论》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0期《创作丛谈》
《美术报》总第863期(2010年6月5日)《听雁楼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4期《书法普及断想》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7期《获奖作品到底有多好》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8期《听燕阁书话》
《书法导报》2010年第28期《读书日与书法周》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32期《听雁楼随笔》
《青少年书法》杂志2010年第8期《临帖说》
《书法导报》2010年第44期《也说“横向取法”》
《书法报》2010年第43期《砚边断想》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50期《梦庐呓语》
《美术报》总第891期(2010年12月18日)《“学”自作诗与“写”自作诗》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1期《“重复”的意义》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6期《砚边断想》
《书法》杂志2011年第2期《砚边随笔》
《书法导报》2011年第7期三、其它

《魏春雷楹联选》
《青少年书法报》2005年第1期
《魏春雷诗四首》
《青少年书法报》2006年第6期
《听燕阁笔记》
《美术报》2006年12月6日
《书法报-硬笔书法》2007年第1期《书法“乱弹”》
《书法报》2010年第10期《我的书法生活》
《书法导报》2010年第13期《“大”的杞忧》
《书法报》2010年第14期《“大”的杞忧》
《书法》杂志2010年第5期《雨中游兰亭(七绝二首)》
《中国书画》杂志2010年第9期《读书日与书法周》
《书法》杂志2010年第9期《书印杂论》
《书法导报》2010年第36期《聚沙集腋 功在不舍》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44期《春节话春联》
《语言文字报》第523期《重复的意义》
《书法》杂志2011年第4期《雨中游兰亭(七绝)》
《书法报》2011年第12期《当代书法缺什么?》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7期《“伪二王”的意义》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8期《我看“流行书风”》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10期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3-30 17:40

本帖最后由 魏春雷 于 2011-10-1 16:49 编辑

我的书法生活魏春雷在单位,我“邮局跑得勤”是出名的。每天到邮局,为的是第一时间取回我的心爱的报纸——《书法报》、《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还有《中国书法》、《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杂志,有时去得早,会在那等邮局的车过来,帮着拎邮袋、包裹。有一次,邮车司机问我,“你新来的吧?”——人家以为我是新来的邮局职工呢。我想我与书法是有缘的。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字也老得大人夸奖,但那会儿我对写字还不太感兴趣,觉得白纸黑字,没意思,以至于文化站办了暑假美术书法班,我没犹豫地就报名学了画画。那会我妈妈在供销社上班,近水楼台,社里的小人书给我看个遍。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上面的图画,除了画满了几本自己装订的大本子,还给我见缝插针地搬到了《语文》、《数学》教材上。教材插图里的人物,也给我没商量地“顶盔贯甲”、全副武装了,为此挨了大人、老师不少不太“凶”的批评。学校的美术老师刘景龙对我很好,是我的启蒙老师。刘老师引我走进了艺术世界,在乡下,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我很幸运,对刘老师我一直心存感激。那时刘老师还年轻,家里满是画,素描、水彩、水粉、国画、书法,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接触的东西多了,我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节假日自己跑书店,换回了一本本心爱的画册,回来就手不释卷地看啊画啊,陶醉其间,乐而忘返。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潜移默化,我很自然地对书法和篆刻产生了兴趣,自说自话地搞起了“书法”创作,写满了几个本子,又自己磨了把刻刀,给自己刻了印章。每当我像模像样地完成一件作品,题款钤印,那感觉,真好。大概五年级,我在新华书店外的书摊买了第一本《书法》杂志,里面有张瑞图的专题,尽管好多文章我看不懂,但还是喜欢看,觉得过瘾。从此一发不可收,省吃俭用,零花钱换回了一期期《书法》、《中国书法》、《青少年书法》、《书与画》杂志,身在乡下的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到师范读书后,干脆直接在邮局订阅了。那时买书不太方便,我就天南海北地联系各地美术出版社,按书目邮购,不少市面难得一见的好书就是这样搬到我的书房的。每次放假回家,我的行囊差不多总是最重的,我要带我的心爱的书回家。1995年我师范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更好的条件,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每天工作之余,我的时间差不多都给了书法。兴城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兴城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魏哲、张公者、郑雪峰等很有影响的书画家,他们是兴城的文化名片。1999年,经市文化馆白金源兄介绍,我开始参加兴城市书法家协会的活动,有机会跟几位颇有建树的师友请教切磋,很快找到了感觉,2000年我的一件行书对联参加了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览,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家乡小城,虽说滨海傍山,历史悠久,毕竟是小地方,为了开阔视野,增广见识,每年我都订阅好几种专业报刊,并坚持网络学习。十几年来,为了学习书法,我多次参加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临帖班,请教省书协的专家,又先后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西等地学习、交流,有两回为了看展览,一天北京跑个往返,辛苦是肯定的。去年夏天,我又跑到杭州,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暑期书法训练营的学习。紧张的一个月,与天南海北的同学朝夕相处,接受中国美院书法系专业训练,聆听浙江大学汪永江、中国美术学院沈浩等名师讲座,受益匪浅。同事们聊天的时候,我旁若无人地翻看着新拿到的报纸杂志,有时他们就问我,看这个有什么意思呢?是啊,有什么意思呢?我也说不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爱,不需要理由”,这权作我爱书法的理由吧。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3-30 17:40

创作手记
                        

   漫展香笺书锦字
   闲拂焦尾振金声

   《王澄诗文书法集》有联曰:“焚麝轻吟诗赋就;裁笺漫点画图开”,余甚喜之。
    平日弄翰之暇,余亦颇有志于吟咏,然以资质愚钝,所作去“打油”未远,焉敢言诗!因退而求其次,每以作联自遣,虽亦不无捉襟见肘之窘,然搜索枯肠,不遗余力,偶尔成句,间有可观。
    较之王澄“焚麝裁笺”联,拙作似失之直白,然振金声于焦尾,题锦字于香笺,自觉尚有一段风雅情致,敝帚自珍,书以为记。

                                                                                                               甲申七月于无花居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3-30 17:41

听燕阁楹联

庚辰春月写生得句

绿杨春作雪
碧水晓浮金


兴城海滨纪游

纵目观沧海
披襟对好风

海风拂暑去
松影送凉来

波光长悦目
鸥影欲随人

凭海临风 清波无尽
飞觞醉月 雅兴长留


癸未夏月,读小杜集消暑,觉七绝而外,五律尤多妙句,因拟其意

微云出远岫
好月挂中天

好句消长日
衷情付短笺

书声传静夜
月色满中庭


癸未暮春,书斋独坐,作联自遣,得意者三

晴窗一任云来去
长案还宜笔纵横

雅兴交游奇峻士
虚怀纵览古今书

书爱南宫多古意
画学北苑载清游

吉安郭继国 发表于 2006-3-31 16:35

祝贺成绩斐然!!!!!!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4-1 13:36

原帖由 吉安郭继国 于 2006-3-31 16:35 发表
祝贺成绩斐然!!!!!!
谢谢您的关注 :)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4-1 13:38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33285&highlight=    我 的 文 章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4-9 16:41

关注:书画投资避免陷阱

2006年04月05日 07:44:46  来源:四川金融投资报

         近日,西泠印社首届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杭州举行,创下了多项国内艺术品拍卖纪录:1.96亿元人民币(包含佣金)的首拍总成交额和95.17%的首拍成交率;参拍人数最多,达1200人;拍卖作品图录发行量最大,达5000套以上。其中,刚谢世的启功先生于1942年创作的《高岩古寺图》以660万元的高价成交,一举创下启老单件作品拍卖最高记录,再次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炒书画”正成为浙江帮继“炒股、炒房、炒煤”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而且,不断上演的暴富神话正在吸引不少新增资金介入。

    一位杭州某拍卖公司的老总表示:“今年初我们到温州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家里收集拍品,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这位老板花了一个多亿,从各地拍卖市场收罗了一些字画,可是我们几位专家一看,其中90%是假的。”经过调查发现,艺术品市场远比一般投资者想象的复杂,稍一不慎,就可能遭受惨重损失。但是如果操作得法,投资回报率也会不低。

    年投资回报率超过20%

    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陈洪绶的《花鸟册页》拍出了2860万元的价格,而在5年前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中,这幅作品的成交价仅为209万元。五年十倍的收益率虽然不是每幅作品都能达到的,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去年以来,持续升温的书画拍卖市场让不少涉水其中的投资者尝到了甜头。

    据一位不到10万起家、短短几年增值到40万身家的业内人士介绍,像近代著名的海派画家唐云画的一幅43开立轴,在去年上半年价格还只是5万元,今年初就已经涨到了15万元左右。而被称为“海上花鸟四大名旦”之一的陆抑非,其43开的牡丹画作,去年初还只是5万多,现在却已经涨到12万—13万了。

    这位人士表示,“像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假货,一年20%—30%的回报率肯定有,50%—60%的回报也很正常。”

    稍一不慎可能血本无归

    跟炒股一样,高回报率的另一面是高风险。实际上,这几年有不少投资者在这方面栽了不小的跟头。

    中国美院一位画家兼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有个朋友花了1万元,从上海拍了幅画回来,请我们圈内几个朋友看了看,大家一致判定是赝品,这位朋友没办法,只好咬牙当‘假货’以2000元卖掉,亏了8000多元。”

    对于行业里的不良现象,拍卖公司老总深恶痛绝:“现在收藏市场很乱,假货太多。像潘天寿的作品,存世的大概有9000幅,其中2/3收藏在各个博物馆里,肯定不会拿出来拍卖,流传在民间的不会超过3000幅,可是赝品起码有6000幅。”

魏春雷 发表于 2006-4-15 13:56

艺术品收藏投资风险渐大

  目前,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异常火爆。因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温州财团做房地产的千亿资金闲置下来,一些地产商把资金投向艺术品市场,带来艺术品价格大幅上涨。投资艺术品有无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编者

  资金涌向油画
      2005年12月6日,陈逸飞遗作《晨曦中的水乡》在上海保利秋拍会上以671万元人民币创下陈逸飞油画拍卖价格的新纪录。十几天后,在杭州的一个拍卖会上,陈逸飞的油画《布达拉宫》拍出了750万元的高价,再次刷新纪录。专业人士指出,这表明,油画藏品价格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涨势。
  统计表明,江浙地区资产排在前10位的企业家都在投资艺术品。浙江省2005年有5亿元资金投向油画市场,浙商开始像当年热捧国画一样青睐油画。
  2005年,油画开始受宠。11月4日,北京嘉德举办的中国油画专场拍卖会,总成交额达1.28亿元,成交率达到90.4%。“其中不少油画被浙商拍得。”一位浙江拍卖行的人士说。“国内油画市场是一片刚刚启动的投资领域。”西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汪骥说,相对于国外油画报价或国画市场来说,国内油画市场的价格还是很低的,因此被人称为“原始股”。
  不久前,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就以2200万元刷新了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据专业人士估算,从2005年秋天到现在,中国油画的整体价格至少涨了5倍。上海保利拍卖行总经理洪平涛认为,两年后,在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油画至少能占到1/2。他说:“油画市场的升温,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
 
    半数投资者短炒
      据了解,不少的投资者热衷于短炒。江浙富豪现在像炒房子、炒股票一样炒艺术品,他们对某个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则不管价位多高,先把这个画家所有的拍品买断,囤积起来,然后再抛出,结果就导致这个画家的拍品比市场实际价位要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程十发的作品在2004年秋拍中1平方尺约1-2万元,现在1平方尺已达15-16万元,“完全是人为炒作,使价位虚高。”他说。
  一位长期经营书画作品的资深人士透露,要说炒作,某书画院有一位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青年画家,真是名不虚传,2004年年底他的作品市场上每平方尺500元都不太好出手,而2005年经过一些所谓书画评论家在书画市场上导演“自卖自买”的“连续剧”后,加之少数传媒的有偿宣传,该画家的作品身价便一路飙升到每平方尺3000元。据说,该画家目前收取订金还未交付的“期货”,已经排到了2006年夏天。
  在这一轮油画热中,北京市场最为火爆:一幅100万元价格的作品,在上海可能卖出价不会高于150万元,“但在北京就能估到250万元到300万元。”一位市场人士认为。
  与大量短期炒作相伴的是对泡沫的担忧。买涨不买跌,目前中国油画市场状况类似股市上暴涨,是否会引发将来的暴跌,现在判断虽然为时过早,但也必须警惕。

  当心捧杀画家
      南京收藏界的王先生披露,他一直梦想得到江苏省国画院一位以画古代人物而著名的画家的作品,苦于该画家作品市场价格飞速上涨。目前市场价格已近2万/平方尺。王先生凑齐了4万元人民币,在友人的带领下进入画家的画室购画。谁知,这位女大师埋头作画看都不看来者,她说,要画现在只能先交钱预订,半年后再电话联系什么时间取“货”,原因是:大师的作品需要收藏的人太多,一两个月内不吃不喝不休息也画不出来。
  南京艺术学院有一位教授画家,以工笔花鸟画见长而闻名画坛,虽说年龄不到50岁,但其作品很少在艺术市场上流通,目前市场价格已炒到近3万元/平方尺,据说购买这位画家作品的都是华侨和外国人,画家收取的都是美金。
  一位著名画家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的年轻画家搞创作直接奔钱而去,很多人已经不能耐心练基本功。“现在金钱的魅力实在太大了,众多画家夜以继日地为市场作画,其作品根本就没有一个有艺术个性。”一位艺术评论家感慨地说。只有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画家在书画拍卖市场才能成为无可争议的“绩优股”。

       (人民政协报 )
http://bbs.mopin.net/redirect.php?tid=2323&goto=newpost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魏春雷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