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谈十一届国展
植根传统 鼓励创新 艺文兼备 多样包容——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谈十一届国展
2015年5月20日,中国书协副主席,十一届国展学术、媒体观察委员会主任言恭达接受《中国书法报》采访,就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举办意义、评委构成、评审宗旨等做了详细的阐释。今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中国书法报》:十一届国展的评审工作如期进行,您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又是此次评审工作的学术、媒体观察委员会主任,请您谈谈本届国展的意义。 言恭达:十一届国展是当下中国书坛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全国书法界无不翘首以盼。它为全国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搭建一个舞台,制定一个“赛马规则”,是传统书法走向当代艺术审美内质的一次全方位展示。十八大以后,中华文化的复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实现习主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中国当代书法事业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稳定期、成熟期。记得2003年全国八届国展评审结束后,我写了一篇《新世纪的迈步》的评论文章。这时中国书协对于国展评审机制改革的探索已获得一定的成效,意味着新世纪开始,中国书协迈开大步,加快速度,推出精品,传播推广与普及书法艺术,让书法回归大众的生活方式。而在今天文艺界的又一个春天里,我们进入了“新时期的跨越”,其标志是: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已从数量的普及进入质量的提升;从书法事业的粗放进入集约;从大众参与的炽热进入冷静;从艺术创作氛围的营造进入书法文化的深化。此“跨越”,让全体书家乃至全社会认识到:中国书法是“养心”的文化,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中国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中国书法才活着,每一位书法人必须文化地活着。因此,书法艺术是有门槛的,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生活方式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显现的标志。此“跨越”,就是作为党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中国书法家协会将引领全体会员坚守中华文化信仰、坚守时代审美理想、坚守书坛职业操守,让传统的书法艺术在时代的春天里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本体,回归心灵。 具体地说,此“跨越”,一是体现在这次国展评审宗旨就是要以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承续中华文脉,陶铸时代审美,推出精品与人才。二是表现在国展评审原则上,将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突出评审活动的创作导向性、行业专业性和艺术权威性。三是表现在评审的理念上,坚持“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我看这十六个字,不单是审美范畴,也是评审工作的指导方针。 “植根传统”是“根”,它需要有对历史经典善于开掘的坚韧毅力;“鼓励创新”是“魂”,它需要有对时代文化创造敢于出新的前瞻意识;“艺文兼备”是“本”,它需要有对“技进乎道”、“文以载道”的学理思辨;“多样包容”是“体”,它需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多彩统一”、“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总之,十六字方针的理念与内质体现了书法在当下审美领域里的时代意义与工作方向,体现了书法应有的人文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包容性,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将如何以人为本,以会员、以作者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服务意识。应该看到,十六字方针是一个博大开放而又相互联系、协同生发的体系。首先书法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土壤里,同时我们又要善于开掘、提炼和丰富传统,将当代艺术探索和文化创造自觉地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以伟大的中华美学精神展示时代风采,开创多姿多彩的当代书法艺术新局面。由此可见,十一届国展将预示着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时期跨越”的格局、气象。它寄托着深沉的社会期待,也呼唤着书坛更多的人文关怀、更明智的艺术评审、更深刻的学理思辨。 《中国书法报》:这次评审,在评委的遴选构成上有哪些考虑? 言恭达:对十一届国展,中宣部和中国文联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李屹副书记都作了指导性的批示,指出:“十一届国展评审业界期待,社会关注,导向性、敏感性强,中国书协要高度重视,全神贯注,全程统筹把关。”“要讲清纪律,规矩和责任”,“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干净、高效,为书法界扬正气,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应该说,一个好的评审制度必须依靠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评委队伍来执行。据我了解,这一次国展评委遴选,中国书协坚持将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社会公信度作为首要条件,同时统筹考虑人选的评审经验、审美取向、文化内涵、年龄结构以及地域分布等综合因素,更完整地体现国展评审的专业性、权威性、包容性。比如说,这次评委是老、中、青相结合。有好几位全国著名的中青年书家首次担任国展评委,他们来自全国著名的艺术高校和社会专业学术机构,这些新评委不但是以往的国展获奖作者,而且在学术理论和书法教育上也有较好的造诣。当然,也有从评委库中遴选出的来自各地的资深评委。勿需讳言,评委的审美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当下书坛的创作趋势。因此,评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评委的考量,不但考量他的责任心、纪律性,更重要的是考量他的艺术眼光,考量他对书法本体的深度认识与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报》:听说这一次国展评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您能具体透露一些吗? 言恭达:完善和改进各类书展的评审,是中国书协近期的工作重心。据我了解,中国书协分党组着力进行了评审制度改革,强化评审纪律,净化评审环境,倡导风清气正,严格要求评委必须以当代书法事业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坚守艺术良知,严守评审纪律,坚决反对公权私用、反对营私舞弊,时刻将“公”字放在第一位,如有违反评审纪律的行为,中国书协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真正做到为广大投稿作者负责,为中国书协负责,为当代书法事业负责。面对本届国展投稿的四万两千多件作品,中国书协设立了严格的评审机构,制定了严肃的评审规则、严明的评审程序、严厉的评审纪律。就说评审纪律,十多天的评审是完全封闭的,要求所有评委不得在休息时间参与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举办的笔会和宴请;不得外出会客;不得接待亲朋好友;不得和投稿作者联系;评审中,手机一律交管,以确保评委等信息绝对保密。所以,我感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评审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改进和不断探索,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有效的机制,评审、评奖工作已成为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评审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地推出当代更多的书法人才和艺术精品,推动当代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 诚然,中国书坛评审新秩序的建立与推进需要时间,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我们既需要中国书协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上下互动,全方位实施、全社会配合。我们必须明白:国展的评审到展示,它不是以单一的“赛马场”方式去评出相当数量的“骏马”,点赞相当数量的佳作,而是对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审美导向的引领,其根本意义是开启和铸造当代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书法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格和情怀。只有对现代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具备清醒的认识,才能担负起新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以为,要做到这一点,要赢得时代的艺术高度,必须将国家文化复兴的战略思考,将自身对时代的感恩、对民生的感知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落实到自我生命的体验。这一体验,是将艺术回归到人文的理想高度。
(本文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方向原则公示指导,保留公益纪念展览组织形式,裁定专项书体展览评审,局域地方展览评审与媒体公示的个体不同意见的缺位,错位信息反馈,组织灵活的,不同的专业小组鉴定,达成共识,公示裁定结果。综合综合局域的展览评审结果。奖励优秀个体,优秀数量居多的团体并组织全国巡展。{:1_24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