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道中人】张威(第四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印道中人】张威(第四期)
【编者按】“印道中人”之名源自已逝篆刻大家马士达先生的一方印章,此名寓意印人低调的身份。自2015年1月起,书艺公社网将开启篆刻中青年推荐榜系列,介绍当代优秀的篆刻家。“印道中人”栏目开启前曾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商榷,李刚田先生对本栏目给予较高的期待与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栏目题字且担任本栏目的艺术顾问。“印道中人”将以邀请的方式推荐立体呈现优秀的篆刻。栏目以“传承篆刻传统、引领印坛新风”为宗旨,在2015年伊始为大家呈现一缕新风!
{印坛·名将}
【印道中人】杜延平(第一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0518-1-1.html
【印道中人】秦良静(第二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393-1-1.html
【印道中人】李逸之(第三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908-1-1.html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7-2-17 13:58 编辑
书艺公社网【印道中人】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声 明(2015.1)
“印道中人栏目”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书艺公社网
艺术顾问:李刚田
学术指导(以年龄为序):曾翔、朱培尔、高庆春、张公者等
总负责人:李阳
栏目执行:贺进
栏目咨询:张智芊
联合宣传:《涉事》杂志、《书艺公社书画街》
【印道中人】栏目推荐条件:
1、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2、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篆刻获奖作者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览中获奖作者;
3、具有相当高创作实力、具有一定艺术知名度的中青年篆刻家;
4、具有独特的篆刻风格、开创性艺术思想的前沿性篆刻家。
【印道中人】推广形式:
1、书艺公社论坛专门开设【印道中人】专栏,以专题的形式以月为单位展示作者的书法作品及生活状态;
2、书艺公社书画街将免费宣传篆刻家作品,全面打造书家交易的平台;
3、《涉事》杂志拟开设专栏,每期刊载当月参展作者的篆刻作品,暂定每期一个版面,如艺术成就突出者还将增加版面;
【印道中人】报名操作细节:
1、①报名参与推广的作者,需要提供作者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个人艺术介绍(300字以内)。
②报名作者提交代表最高创作水平的篆刻作品图片10幅。
③作者提供相关评论文章一篇及一篇以上。
④所有资料发送至贺进邮箱:690399460@qq.com。
⑤栏目联系电话:13931605209(贺进)
2、作者享受权利:
1)凡是参与的作者均享受成为网站长期合作篆刻家。
2)《涉事》杂志将不定期邀请作者刊登篆刻作品及系列专题介绍。
3)书艺公社书画街特别为作者搭建作品交易平台,同时网站将联系收藏家及画廊,代理或专营作者作品。
4)书艺公社微信平台将定期发布推荐专题。
其他
1、本实施计划解释权归书艺公社论坛。
2、本实施计划从即日起实施。
书艺公社
www.shufa.org2015.1 张威
号冷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1975年生于沈阳,供职辽沈晚报社。
篆刻先后师承张军、甘海民、并有幸得到刘一闻指教。
获奖
2009年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篆刻最高奖
2008年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二等奖
2007年 辽宁省群星奖美术书法展铜奖
2006年 首届全国新闻界书画作品展二等奖
2006年 首届全国新闻届书法大展二等奖
2002年 首届省直书法展一等奖
2001年 辽宁省新闻记者书法比赛一等奖
2003年 辽宁省首届篆刻奖
2011年 辽宁省第二届篆刻奖
2013年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获奖
参展
1998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9年 参加建国五十周年书法献礼展
2004年 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5年 参加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
2007年 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2007年 参加辽宁省博物馆历代千字文展
2010年 兰亭之星汇中原书法展(特邀)
2010年 长安中国书法节兰亭之星书法展(特邀)
2010年 第五届中国书画博览会兰亭获奖作家邀请展
2011年辽宁首届临帖展(评委)
2013年辽宁第四届兰亭奖(评委)
作品先后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篆刻艺术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浸润在古典中
张威
中国的艺术很奇怪,相比较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在没有系统地接纳传统的前提下,仍能创造出高水准的自我风格,中国的艺术家几乎不可能做到。对于中国艺术而言,缺乏了传统的滋养,所谓的风格就会变成一束蒲公英,哪怕是一阵小风便会吹得无影无踪。
这样的感悟得来并不容易,原以为靠着小聪明能够找到捷径,事与愿违,在满身伤痕后,重新老老实实地走“老路”才知道,中国艺术,尤其是篆刻一道不是“玩出来的”。
这些年来,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倒是得益于几位深谙传统的恩师的指点,几位先生不约而同的指教——不可离开古人。当真正意与古会时才知道,这是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坦途。
对于传统篆刻而言,秦汉和流派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相对于初学者来说,秦汉印似乎更难懂一些;而流派则更容易入手,对于基本的锤炼,流派印也似乎更具有学习价值,但当掌握了一定技法后,显然流派可取法的东西就不够了。这也是当代印坛绝大多数人都取法秦汉的原因。
但流派的东西不可不学,这些年来在对秦汉下了足够的功夫后,发觉不吸纳些流派的气息,总是感觉印里文人的东西不够,尽管流派印中文人的习气往往影响作品的天真,但那些人为的、执着的痕迹如果运用得好,也会为作品增添些许可爱之处。
一直执着地认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八大山人的作品,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能用最简单的笔墨表现大美。篆刻亦然。因此,追求简约无疑将成为篆刻一道的终极追求。当然,想做到简约着实很难,而古人对于繁缛的把握也有相当的功力。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能力追求简约时,如何把握繁缛也成为一个课题。对于繁缛的把握,两个概念可以分出高下--文气与匠气。如何做到文而不匠,则又回到了“眼界”这一原点。因此,吸纳一切与艺术相关联的美好的东西将变成必须课。
对于个人风格,何时形成为佳,各人理解不同。 历史上不乏天资卓绝者,早早形成风格,但更多的是通过时间的磨砺,风格的形成水到渠成。因此,如果不是天才就别急于形成所谓的自我风格,心态平和地浸润在古典中,你的习气和你学古人不像的地方,也许就是你的风格。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3-31 20:31 编辑
再向前走一小步
张威
篆刻的创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局限的!这种局限既来自于历史,又来自文字,由于中国印章史的源远和“进化”的缓慢,注定其在现今也不可能有太剧烈的演变。建国以后的印坛有过几次大跃进,比如简化字入印、非文字篆刻,及曾一度失控的“所谓大写意篆刻”。但随着时间的流转,都被验证是短命的,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答案--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我们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继承,一手抓创新,但抓继承的力度一定要更大些。如果我们在一个时代步子走得快了些,其后果只能是失败收场。这些年的印坛呈现走势是回归。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在很多人走了一段所谓捷径而一朝成名后,发现无路可走了,终究还是要返身回归。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就不会再过分地强调创新。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中国的印章发展史,你会发现,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点不比今人差,从先秦到明清,我们能发现历史中残留的为数不少的探索性作品,但最终这些作为及其这些人都被淹没在历史中,只有那些真正把握了“大众”审美的作品才逐步成为经典,所以我早早地发现了这一规律后,一直执着地从经典中找寻养分,而不是去另辟蹊径。
这条路既容易又不易,易在很快能找到坦途,难在继承过程不像发现新大陆能一鸣惊人,它需要长时间的坚守与细心的体会。
古人的经典所以耐人寻味,在于他们心平气和,而今人的很多作品常有看不住之感,皆因“用力过猛”。无论书法还是篆刻,其高格调作品,其共通处在于度把握的恰到好处。多年前中国的篆刻展一度让一批走极致的作品占了大量阵地。极端的粗糙,极致的精细……超大的尺寸、超小的印面……这些年篆刻在成熟、篆刻展也在成熟。大家都意识到度的把握是艺术的关键,这就要求作者不可在急功近利、风风火火、要勇于沉下去。在这各领风骚没几年的时代要做到不容易,但要想真正地越走越宽,似乎没有其它路可走。当然艺术家最终是要靠艺术风格说话的,没有完善而独立的艺术风格,不可能进入大家殿堂。对于个人风格,我主张不刻意去打造,顺其自然,只要是我们想努力创造的,一定不是天然的离格调的,二十年的经验证明,风格总会有,甚至说想没有都不可能,因为我们不是古人,也没有古人的心态,我们想去接近古人,但总会走样,走样的那部分也许就是我们的风格。
如果因此认为我们再努力也无法超越古人,我倒是认为不必如此悲观,当代人有太多古人没有的优势,比如我们的见识,我们的资料,我们的艺术自觉性,我们的全球化意识,我们即便是与民国的先贤比较,也有诸如文物考古发现、文字学发展等优势。这些都会帮我们在这个时代再向前走一小步。
【印道中人】
张威{第四期}
一、名家题字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3-31 20:37 编辑
【印道中人】
张威{第四期}
一、名家题字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3-31 20:40 编辑
【印道中人】
张威{第四期}
二、印章原石 【印道中人】
张威{第四期}
二、印章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