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2006.03目录
目 录:古代作品
李流芳
李流芳——董其昌的追随者 海啸 4
近现代专题
陈半丁
陈半丁的绘画艺术 于珈 15
陈半丁辑评 27
陈半丁作品拍卖记录 36
陈半丁年表 朱京生 37
史·论·评
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用印者身份的初步考察 吴仝 38
名家访谈
晏少翔
传承古典 描绘新纪
——晏少翔访谈 张公者 40
书画人物
张立柱
散文时代的诗性叙事
——我说张立柱 张渝 50
张志和
品读学者书家张志和 刘学耀 冯举高 60
张志和辑评 67
艺术对话
传统·现代·未来
——刘曦林对话姜宝林 68
点击实力
姜永安
点击中国画·姜永安 78
古典诗意与自我观照 姜永安 80
姜永安辑评 82
当代艺术家
侯北人
侯北人的山水画 冯其庸 88
刘克宁
刘克宁作品选 90
李宝民
李宝民作品选 92
展览巡礼
丹青难写是精神
——“首届中国写意画展”综述 吴坚旭 94
提名展
书法部分:山西省 100
艺海浮槎
杂谈二篇 周汝昌 109
典论典藏·书法 110
典论典藏·中国画
消费时代下的中国画 陈明 112 陈半丁作品
[ 本帖最后由 杨中良 于 2006-3-28 15:33 编辑 ] 李流芳作品 范扬作品 李勇作品 明瓒作品 山西省提名展 山西提名展
[ 本帖最后由 杨中良 于 2006-3-27 20:56 编辑 ] 山西提名展
[ 本帖最后由 杨中良 于 2006-3-27 20:59 编辑 ] 曾翔《行书古诗三首》 曾翔一直走在当代书法创作的前沿。他与有着共同艺术理想的同道们已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创作模式,高举“流行书风”和“艺术书法”的大旗,重起炉灶,另辟蹊径,在残碑断碣、魏晋残纸中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以写我心,以抒我情。但无论如何,其艺术思想还是与传统经典书法的精神气质相吻合。用心去实践“植根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艺术主张。 此幅《行书古诗三首》,给人的感觉是随心所欲,放浪自由。所作墨气十足,干处似枯藤古树,涨处则酣畅淋漓,一任自然,大有“得意忘形”之感。线条劲挺端凝,气质内敛,有金石趣味,这与他在篆刻上的修养有着内在的关联。收笔处的变化则十分丰富,颇显生动空灵,可见作者性情。通篇似无章法亦无心布局,但也正是由此可见作者的无法之法,无心之心。能进入曾翔的艺术领地,读懂他的艺术语言,观其所作会大呼痛快。反之则不知所以。誉谤共存,无怪乎此。
点评:杨中良(《中国书画》杂志编辑)
曾翔行书古诗三首67×67cm
安徽泾县宣纸2005年11月
释文:吴山尽处越山涯,水木清华处处佳。
山鸟忽来啼不住,声声似劝我移家。
明李日华诗;
万木缘山过雨青,山回路断水泠泠。
分明记得环滁胜,只欠临溪著小亭。
明文征明题画;
终南阴领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
乙酉,曾翔。
钤印:曾翔(白)曲堂(朱)曾三(朱) 筒子楼(朱)
笔墨:羊毫中号,一得阁墨汁, 普通石砚 创作环境:爱民街筒子楼,书桌、床、饭桌容一室之中。
创作感想:无意于佳也。心态平和,随意写来。非参展作品,书后自觉尚可。
[ 本帖最后由 杨中良 于 2006-3-27 21: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