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快讯】云平、孔令广书法作品展在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举办
“气厚神和 意涉瑰奇”——云平、孔令广书法作品展在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举办展期一个月的“云平、孔令广书法作品展”开幕5天了,每天都有观众走进黑土地美术馆,或探讨书艺,或向两位书法家求学问道。2014年12月21日晚间的开幕式主宾、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代表大使馆祝贺说,中国和新加坡在地缘和文缘上都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云平、孔令广的书法联展为中、新文化关系增添了很好的动力。
95岁高龄的文化奖得主林子平先生兴致盎然地楼上楼下观赏了百多件展品,对云平作品的沉稳厚重和孔令广作品的瑰奇称赞有加。文华奖得主陈建坡、吴珉权评价“是近年来在新加坡看到的艺术水平最高的书法展览”。
开幕式主宾、中国《大河报》副社长刘书志用“出如雷霆收震怒,罢似江海凝清光”、“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分别表达了对云平、孔令广这两位中、新书法家作品的审美感受。
当地书画名家、社会名流和书画爱好者近百人以及从马来西亚专程远道赶来的嘉宾,对书法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热烈的对话交流。
云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平先生楷书书法笔笔凝重沉着,横如石磨,竖似箭铤,遒厚精古,即体现了张猛龙碑的笔锋精绝,劲健雄俊,又包含了张黑女墓志的结构秀美,体态动势;其榜书更柔和魏碑与汉隶于一炉,古淡潇洒,凝重苍劲;行草则字字相连,丝丝合扣,或端洒遒劲,或气势磅礴,或流畅痛快,绵亘自然。
祖籍河南的新移民孔令广现在是新加坡职业书法家、书法教师,又是一位诗人书法家, 所创作诗、词、联无数。孔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楷书、隶书和章草为多。孔先生的书法作品给我一个大的感觉就是在笔墨的技巧中一直在做减法,这样的减法尤其是在章草中感觉尤其的强烈。章草的兴起是汉人在日常的书写中创造出来的书体,在今天我们可见的作品中以《永元器物簿》和《劾死驹状简》及《神乌传》为代表的书风。由于此类书法是民间写手的记事记录,字体趋扁,横向取势,用笔自然和迅疾,加之书体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渐变的古意,让此类书风有种浑朴天然,高古厚重的感觉。还有就是以《平复帖》、《月仪帖》、《出师颂》为代表的帖学一路。高峰出现在元明以赵孟頫、杨维桢、康里子山为代表的复古书风为代表的书家出现。当章草发展到明宋克时已经达到顶点,后来者有郑诵先、王邃堂、、高二适、沙孟海代表书家,但章草已经在逐渐式微。最近10年,书风由二王的妍美在慢慢的向章草一路古朴的书风转变,许多的书家都力求将自己的书法写得高古,高手辈出,但许多书家都是在《平复帖》一路中挖掘,而孔令广先生的章草我觉得可以用标新立异来评论,他的章草不同于任何人,任何书风。这也就回到我开始说的孔先生的书法在做减法,他即不是简牍章草中的用笔随意和任性,没有约束的自由。也不是《平复帖》一路的笔画摇姿,还不是元明今人章草的个性四溢。他是用简牍的结体原生态加上帖学一路的笔法加上一些貌似漫不经心的墨色的自然过渡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谈到笔法,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孔先生的章草线条基本上起伏变化不大,看似简单,但就在简单了不能再简单的线条中我看到了孔先生章草的高度,简单而不简约这是高手所做,在隐晦的技法场面做如此大胆的尝试我觉得好。在章草中有时加上用马王堆的帛书,妙趣横生,有种文人的雅气和静气,可以在作品前做长停留。从孔先生的作品里透视预测出,孔令广先生在不久的将来在新加坡及南洋一带的书坛上一定是一位超重量级具有代表性书法艺术家。
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孔令广书法生态探奥
岁次甲午,于中华文化概念上说来是孔令广的“本命年”。仲夏之季,他再次由新加坡起飞,回到“八方风雨会中州”的中国河南。
随他穿越南北的,是这二年所创作的百十件书法作品,“交作业”式的让一众同道品评。
这是个很有意味的动态之举——他人生和书法艺术的成长期属于中国的中原,其成熟期则顽强地“移植”在了新加坡的园囿之中;而呈示在南洋的艺术风貌,也须返归中原接受审视。在中新文化关系大背景下考虑这一个体现象,还真是一朵奇葩呐。
依“大中原”的概念说,千百年来以此为基点人口迁徙的路径大致为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丝丝缕缕,绵绵延延,翻山越岭,跨海渡洋,人流携载着文脉,文脉伴随着人流,或聚为族群落地生根,或融入当地化而合之,自然生命和精神文化的生存状态蔚然可观,或可称作“华语文化衍射现象”。
新世纪初“下南洋”的人群中,行动着一个孔令广,一位卓然有成的青年书法家。狮城海畔,四顾苍茫,人生转折,前路迢迢。一个时期的困窘转圜后,他脱去中原书法家的“长衫”,穿起新加坡书法教师的“西服”,一株黄河水滋养的书法艺术之树,植入热带雨林的土壤,生枝散叶,开花结果。
是一种因缘际会或人生宿命,以书法作为自己的“文化母语”,孔令广在与自我对话的内审中构建基本的表述体系,与外部对话使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认知了他。二十多载书法梦,赢得“南洋第一小楷”名。“植物”的生长性和“土壤”的适宜性兼具,成就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新加坡书法家孔令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掀起的“书法热”或曰“书法潮”,自有其历史与现实文化纠结聚合的必然因素,堪称“兴废继绝”式的一种文化复兴活动,而中原地区则是一大“热点”。就在那样一个时代的坐标系中,老中青三代书家共同托举起沉雄劲健的“中原书风”。置身其中的有位年轻人叫孔令广。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让每个有形无形的存留都饱含深邃的内蕴;地域风情的开阔坦荡,使得民风厚道中不失聪慧;以隽永刚健的北碑风貌所传承的基本书法品性——为进入书法艺术庭堂的一代中原新人提供了丰饶的“营养基”。
出自田野的质朴自然与中原戏曲实践的活力灵动,是孔令广结缘书艺的天然因素,文化艺术环境的熏染调适也奠定了其书法稳健的起势。入手扎基功夫便是秀丽纵逸的《曹全碑》和方峻茂密的《张迁碑》,这种选择应当是个体性情、文化氛围、访学师承三者互动使然,浸润之而体悟,百临之而近道,于偶然的必然中确立了孔令广的基本书法风格。乃至遍临汉代碑刻而提升,旁涉诸种书体而逸出,其完成了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有机的带入交融,汲取体悟到了其中精神层面的艺术意韵。数年磨砺,一个青年书家崭露头角。
毕竟书法艺术最是讲究个体性情浑洒的造型文化,孔令广在其书艺的成长期直承汉魏、深入晋唐,也只能说其书法根基的扎实。所以避免堕入书奴、书匠之境地,应当说归功其勤于苦修和灵慧悟道融汇贯通之根器。
更有新加坡的阳光、海浪和鸟语花香,触动着氤氲着孔令广书法的精神内核,使之得以自由的溶解释放。花园之都新加坡和中国的中原,具有着难以割舍的文化脉络,孔令广的“文化母语”于此也就顺畅地觅到知音;而多元文化汇聚的狮城以数代文化人群垦殖的艺术苑林,为其拓展出同中有异的文化视野更宜于反观自身,书艺臻于成熟的创作阶段。以著名书法家而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先生,为这个时期孔令广所作题写“涉笔成趣”其寓意亦应如此,老师对门生的欣慰之情也就跃然笔端了;三年后,张海先生为孔令广这次书法展又题写了“意涉瑰奇”,那是对其书艺的评赞“升格”为激赏之意了。
品味孔令广如今的书法作品,其隶书于淋漓的气势中含蕴汉代内蓄的开阔;其楷书已在数年中跨越了刻意求工转入内在的性灵抒发,二王锺赵沉淀在笔墨当中而隐形;其章草于法度中有着率性的丰富层次;其行书开张的架构不离凝重的内敛。
这种孔令广式的书法形态,自然关联着其几十年来的阅历和学养。
中原戏曲文化韵味醇美酣畅的高亢质朴,给予了他语言表述平中带奇的特性,也使其养成了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情怀,进而时常吟诗、填词、撰联,这使之诉诸笔墨中便有着音韵的律动和节奏的灵性,更强化了其个体性情的书写特征;对于诸如《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等生命哲学以数十上百计的书写,必然滋润其心性而生发出切实的体悟形于笔墨;南洋多元文化中的现代构成,无疑影响到了他谋篇布局结构形态。
借用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句子,孔令广独有的文化积淀与生命阅历,是他人无法取代的,中年的成熟催动着书法艺术的成熟。而这个成熟,是中华文化和新加坡文化浑然交融的书法呈现,只能是属于孔令广的书法生态。
于是,文化层面的中国内陆“原乡人”和新加坡“新移民”,交汇互动着托举起孔令广的书法艺术。纵观新加坡以致东南亚地区,就中国传统书法的底蕴和造诣,孔令广翘楚其间使得同辈书家难以望其项背;而其书法艺术中的现代架构,对中国内地中青年书法家很是有着启迪意义。个中缘由,你懂得。
那天的友朋聚会中,孔夫人乔杰于爱怜的无奈中说:“他是经常一大早起来,一写就是一天,连饭都想不起来吃。这可如何是好呐?”我打趣道:“不吃说明他不饿。随他的便,你就让他写去。中原是他的地,新加坡是他的天,天高地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文/刘书志甲午季秋谨撰于九方斋雨窗下 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浅论孔令广书法艺术
李启明
收到南洋孔令广先生的《2014孔令广书法作品集》图片,孔先生吩咐我为其书法作品写几句话,我答应。
孔先生前一段时间在《当代书法网》做过一次书法展览的网络帖,我曾经认认真真的拜读,对其书法作品的印象很深,这一次又仔细看了孔先生发来的图片,我感慨颇多。
孔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楷书、隶书和章草为多。孔先生的书法作品给我一个大的感觉就是在笔墨的技巧中一直在做减法,这样的减法尤其是在章草中感觉尤其的强烈。章草的兴起是汉人在日常的书写中创造出来的书体,在今天我们可见的作品中以《永元器物簿》和《劾死驹状简》及《神乌传》为代表的书风。由于此类书法是民间写手的记事记录,字体趋扁,横向取势,用笔自然和迅疾,加之书体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渐变的古意,让此类书风有种浑朴天然,高古厚重的感觉。还有就是以《平复帖》、《月仪帖》、《出师颂》为代表的帖学一路。高峰出现在元明以赵孟頫、杨维桢、康里子山为代表的复古书风为代表的书家出现。当章草发展到明宋克时已经达到顶点,后来者有郑诵先、王邃堂、、高二适、沙孟海代表书家,但章草已经在逐渐式微。最近10年,书风由二王的妍美在慢慢的向章草一路古朴的书风转变,许多的书家都力求将自己的书法写得高古,高手辈出,但许多书家都是在《平复帖》一路中挖掘,而孔令广先生的章草我觉得可以用标新立异来评论,他的章草不同于任何人,任何书风。这也就回到我开始说的孔先生的书法在做减法,他即不是简牍章草中的用笔随意和任性,没有约束的自由。也不是《平复帖》一路的笔画摇姿,还不是元明今人章草的个性四溢。他是用简牍的结体原生态加上帖学一路的笔法加上一些貌似漫不经心的墨色的自然过渡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谈到笔法,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孔先生的章草线条基本上起伏变化不大,看似简单,但就在在简单了不能再简单的线条中我看到了孔先生章草的高度,简单而不简约这是高手所做,在隐晦的技法场面做如此大胆的尝试我觉得好。在章草中有时加上用马王堆的帛书,妙趣横生,有种文人的雅气和静气,可以在作品前做长停留。
隶书我看是以汉《张迁碑》为主料加上汉简的一些率意用笔,很有内涵。隶书就怕太新不古。现在许多书家的隶书我自己一孔之见就是新,想表达的艺术思想太多,融入的书法元素太多,这样的尝试我觉得是要提倡,但书法的根本是传统,我们只有尊重传统守住传统再求突破,如果汉人隶书根本的气息都没有准确把握,就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古人说:笔墨当随时代。但脱离了传统的时代书风是在历史长河中站不住的,看到孔先生的隶书我觉得他准确的把握了传统,可能创新不足,但收得住一定会放得开的。
楷书是我最早认识孔先生书法的敲门砖,写得很有水平,对晋人的书风把握很见功力和分寸。
最近我思考的是书家的贯通。贯通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书法各种作品让它们互溶和交汇,也就是金庸小说中的打通全身的任督二脉,那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手,孔先生做到了吗?观者自知,这里不做抬轿评说,相信大家的眼界。
当然对于孔先生一些大字作品用了宿墨,觉得有点值得商榷,窃认为,宿墨可以偶尔为之,但大量的使用有点冲淡了笔墨本身的意趣,高手没有必要如此。后来想想可能孔先生在新加坡办展览,可能有迎合当地民众之意吧,我这就能理解了,也就释然了。
安顿心灵的力量
——孔令广先生书法艺术漫笔
夜语风荷
这个冬天不太冷。连续了几天的雾霾终于稍稍褪去,阳光清清淡淡的,在我的办公室缓缓游移。
很安静。
连桌旁龙血树叶尖上的水珠都凝立不动。我在案前一页一页地,慢慢翻看孔令广先生的作品图,同时想起一位艺术家朋友说过的话:“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站在齐白石的画作前,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慢慢看……”我没有放大镜,但也是在一寸一寸地慢慢看。每阅读一寸,眼里就多了一寸纯粹,心里就多了一寸的安静——我感到,他的书法有一种安顿心灵的力量。
与令广先生素未谋面,只是在网络上互有沟通。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书法艺术的了解和理解。在新加坡,他被称作“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虽然他已拥有新加坡的国籍,但他仍旧是一位标准的中国传统文人,他对中国传统诗词、书法艺术的深爱,已经渗透至骨髓血液,成为永远摘不去的文化标签。
令广先生是河南许昌人,其对艺术天生的热情让他又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长于中国的书法大省,他学习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上世纪80年代,孔令广投师著名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门下,
潜心学习隶书、楷书。自此,勤奋好学的他便终日临池耕砚,忘情笔墨。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届中年的他远涉重洋,到新加坡讲习书法,后举家迁往新加坡。转眼十年过去,孔令广先生因其在新加坡卓著的书法教育成就和书法诗词艺术水准,成长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颇有名气的实力派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南洋小楷第一人”。
孔令广先生是一名实力派书法家、诗人,同时更是一名优秀的书法教育家、书法活动家。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在新加坡进行书法传播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其门下的学生在新加坡全国和国际书法比赛中屡次获奖,深受国内外瞩目。有诸多篇有关书法教与学等论文在多个专业杂誌和报刊上发表。
他从事的书法教育工作,已经远远脱离了谋生立世的境界,如今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和担当。正如他所言:“中华书法艺术可谓世界艺术之奇葩,绝无仅有。独特的书法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开拓和发挥的广阔的疆域。弘扬华族文化艺术精粹,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觉,孔令广先生的书法创作也天然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和品格,在多年的习练和淘洗中,生长出自己既法度森严又灵动跳脱、既浑穆敦厚又散淡清雅的独特面貌,在当代书坛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令广先生涉猎广泛,传统的诗词艺术对他的书法创作更助一臂。令广先生治学严谨,多年勤学苦读,积累起深厚的国学修为,写过千余篇的诗文、词赋,新加坡著名诗人杨一肩赞道:“孔君之词,意境隽永,运笔如流水,清丽无比,朗朗上口。”因为诗词的修养,他的书法作品不狂不怪,不激不厉,气度安闲,品境风雅,书卷气十足,在精神审美和形式审美的多层次上都给观者带来愉悦的艺术享受。
在品读令广先生作品过程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我认为还是他的隶书。观其隶书作品,厚重、朴茂、雄强之势扑面而来,可以看出他对秦汉简、汉碑、帛书都进行过广博的涉猎和汲取。同时,他对传统的吸收又是冷静的,自觉的,清醒的,在充分汲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他的隶书创作又大胆融入了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使得作品个性分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榜书创作中,令广先生对于墨色的大胆实践。为达到自己在视觉审美上的更高追求,他在用墨上进行了很多思索。如榜书“乱石-惊涛”联、“游五岳-撰千言”联、“阿弥陀佛”、“佛法无边”等,多处运用涨墨法表现点睛之笔。他还在榜书中反复尝试以水破墨法,追求水墨氤氲的独特效果,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给观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墨法技巧,是此次展览中的章草作品。他在章草作品的创作中,多用一笔墨的手法,即蘸一次墨开始书写,由浓开始一路写下去,一直写到墨色变淡至无,然后再蘸一笔,继续写下去。这样一路写来,全篇墨色由浓至淡,又从淡而浓,观赏起来具有一种别样的韵律和节奏美感,风格独具,情趣盎然。
当然,令广先生在新加坡以小楷名世,最具看点的仍旧是他的小楷作品。在小楷创作中,他最喜抄录《道德经》、《金刚经》、《孝经》、《心经》等,尤擅长卷。每幅作品洋洋数千言,最考验书家的功力和心性。令广先生的小楷清雅散淡,气息静和,真正是字如其人。小楷抄经作品具有这样的格次,更加具有教化人心的力量。我有幸拥有一幅先生的团扇心经,每每心绪不安之时便细细捧读,在敦厚散淡的笔触间,在精道峻拔的间架里,弥漫着一种安静高远的气息,一读之下顿觉天朗气清,心安神宁。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未曾谋面的欣赏者,我愿在遥远的北方,继续关注孔令广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每一个精进和超越,并致以深深祝福。
2014-11-2811:20匆匆于石家庄 序
《孔令广诗.词.联》
杨一肩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新优质,发言为诗。诗既言志,所言之志必以诚为主,最忌“为作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诗不诚固难书己志,亦难让吟读者引起共鸣,顿失诗旨。
孔君令广,温文尔雅,为人诚恳,胸襟坦荡,所作诗词恰如其人,故作其品,从不造作,皆以诚贯穿其间,深受读者之喜爱。其诗如赠贺诗,不论诗赠贤人达士.贺学校之建立.团体之团庆等,皆能切实发挥,好不浮夸,如《七绝三首之二贺张海先生》云:“精研翰墨不知年,五体纵横铸大贤。草隶神州称榜首,书如人品至峰巅”。赞扬贴切,不温不火,末句将书法与人品结合,尤为传神。再如《贺新加坡华侨中学九十大庆冠首诗》中有云:“大鹏展翅凌霄汉,庆典兴怀勖自强”。祝贺鼓励融为一体,落笔精妙。诸如此类只是句,于集中俯拾皆是。
孔君勤奋好学,醉心于诗词书法,三十余年来挥毫弄墨,从不懈怠,佳作多如山积,造诣之高已不在话下。诗中常见其对书法界前辈之评价,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孔君来自中国,携妻女移居我国多年,除奔波于我国中小学教导学子书法之外,尚开设“孔府家面”面档,夫妻俩劳碌经营,最难能可贵者,期于为忙中从不放弃作诗填词.挥毫弄墨,此种起而不舍,力求精进之精神,令人敬佩。
孔君之词,意境隽永,运笔如流水,清丽无比,朗朗上口。如【清平乐(2009年六月回乡偶书】:
离乡八载,旧貌新颜改。
浪迹天涯行四海,独有家乡最爱。
莲花争艳依然,高楼大厦齐天。
邻里和谐友好,山河壮丽无边。
再如【十六字令(茶)】:
茶,香茗凝神意味佳。俗心静,墨舞笔生花。
用笔平易简练,是节奏明快的好词。
古诗不易写好,由于绝句有平仄之格式,律诗除平仄外,尚需注重第三的四句.第五第六句之对仗是否工整,词亦需按谱填词,诸多限制,写作时颇受拘束。纵观孔君诗词,平仄协调对仗工整,遵循词谱,不见有约束之迹,可见其功力之深,潇洒自如之处。孔君之作品,可读性高。余虔祝孔君再接再厉,于诗词中绽开绚丽之葩,于书法中更登高峰!
2010年九月1日
(作者系新加坡心声诗社副社长)
序
符永刚
这几年由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在马六甲.新山.吉隆坡的书法活动频繁,因此本会经常邀请新加坡的同道们一起参与其盛。孔令广先生也就在这时候一起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互相交流,多年来彼此间的认识也愈加熟稔了。孔先生来自中国河南,那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因为我有很多书法家老朋友在那里,与他交谈起来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孔令广先生谦虚有礼,儒雅温文,是个饱读诗书,文化素质颇高的儒士书家。接到他电邮传来的书法.诗.词.楹联作品选,要我为他的选集题签,并为之序,真让我辞谢不敏,就怕写不好。爰略述因缘如上,不敢言序。
读过孔先生的诗.词.联句倏然使我觉得我们当代书家的确应有‘德艺双馨’的品质和重视学问修养的思维,尤其是国学中的诗词楹联,更必修之。孔先生的诗、词和楹联很多时候就在我面前即席为止,他文辞丰神超逸,能捕捉新意象,很多都表现了新.马两国的生活.人物.风情,创造了他的新意境。他诚意拳拳地写诗为同道打气,更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炽热的高尚情怀。
我认为书法作为艺术,并不是简单地把字写出来而已,毕竟这只是技巧问题,书法必须与内容相契合,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因此,倘若书家能结合自己的文学诗作,将心情.感怀.情操.心声.韵味.境界.节奏等统统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将诗的灵魂.书的线条美感得以宣泄无遗,才是书道精神的高度昂扬,才能真正的达到文情并茂!
纵观历代的三大行书,从《兰亭序》开始,王羲之对秀丽山河的憧憬和感慨,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天下第一行书’之作得以诞生!颜真卿在他的《祭侄稿》里对其兄长及侄子的惨遭不幸,通过他狂放不羁.毫无修饰的书法及动人心魄.血泪交进的文辞,描绘出他当时的悲愤无助,终为千古绝唱的旷世之作。另一篇千古流传的文情与书法达到艺术最高点的杰作非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莫属。苏轼流贬黄州后的第三年,境若途穷,心如死灰。他以一篇感伤悲愤的无言古诗,将诗文.书法做了完美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出他心怀壮志不得抒发的愤懑之情。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书家的学问愈深厚,文化修养愈全面,其书的成就会愈高。即使当代的大家如于右任.沈尹默.启功.沈鹏还有我们周边的朋友周俊杰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提高文学素养是不能忽视的。
这几年孔令广先生每每在我们两国笔会的交流场合中,都以隶书挥毫,他在这方面下的苦功最多。从隶书作品中明显看出他是以汉隶入手,几年来作品书风是清秀逸致,翩翩情
韵,舒放有度,波磔分明。观其近作似乎又增添了一些豪放,阳刚大气,道劲宽阔,这表现
在他的隶书与草书里,这是可喜的现象。我看这可能是南洋的热带阳光气候,致使他和男汉
子的豪放性格都尽显出来了!此外,他的小楷以二王为宗,下笔精炼,参以写经之意趣,写
来颇为闲雅瑞秀,结体疏朗潇散是其特质,可知他临池的岁月一定不少!
孔令广先生在十年前就毅然到新加坡从事书法教育生涯,这是一种艰苦的挑战。当时他人地两疏,尤其新加坡是一个英语为上的社会,如果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胆略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这与他是读书人心态与品格大有关系。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技法为基础,而文学才是根本。书法表达的就是文字内容与作者心态,只有如此,书法家和作品才能站得住脚。新加坡这个国度现正大力弘扬和提升汉学及中华文化,以孔令广的才情和智慧肯定是新加坡政府重视的人才。他是一个拓荒者,有抱负.有才华的诗人书法家。在新加坡这个大都会里,
虽然生活非常忙碌,但我相信他所具备国际文化视野,在异国定能干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并
发挥璀璨闪亮的光芒!在此,预祝他的书法展览成功举行!
(作者系马拉西亚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博士)
后记
这是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为我举办的第二次书法展览,上次是在2011年3月5日开展的。也是继《孔令广诗词联书法作品选》、《孔令广小楷作品集》之后我的第三本作品集了。
这次展览结集的书法作品,比上回展览结集的书作多了一种新的书体——章草。记得2012年6月回乡省亲,专程赴北京探望恩师张海、杨凤兰二老,如同往常带了一些书法习作以求聆教,其中我带的几件章草临帖及创作作品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嘱咐我下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就以小楷和章草作为主体,隶书放到第三位即可。
回到新加坡后我就专注于章草法书。特别是近两年,几乎每日黎明起身,孜孜于临池与创作。
这次又承蒙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馆长黄银田先生厚爱,把近三年来的书法作品予以展示并结集,面示大众,就教方家。虽然作品里面还有些小遗憾,但是小楷和隶书作品与上次展览结集面貌相比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与灵动性。由“日进有功”观之,近三年来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打拼和成绩是乐观的,我也将在时下繁华的书坛上,通过不断努力找到自己的坐标位置。
常言道,艺术学习需要悟性,而我所理解的悟性就是智性。也就是在艺术学习(无论是哪一门艺术)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这是保证艺术家学习思路正确清晰的关键。
学习书法,自古以来有很多种方法,有的人专精一体,造诣独到,有的人五体皆能,略有侧重。我对五种书体皆有涉猎,举凡篆、隶、楷、行、草无不临习。我个人认为这种全方位临习方法对其长期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书体特点,线条艺术表现形式来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正所谓不了解清丽就不能真正认识到雄强,在大启大合中才能认识到何谓豪放而严谨。在这次展览中,我就大胆的在几件作品中作了墨法、笔法、结体、章法构成等方面的尝试。
多年以来,我认为一位书法创作者如果能够自觉地与喧闹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独立的自省意识,才能把时代看得更准。
任何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毅力、定力的考验。有了毅力,便有了定力,有了定力就自然而然的就耐得住寂寞了。这种寂寞是双重的,如张海老师《学书三问》中所说“学习书法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即能承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寻求时代和超时代的审美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艺术观念避免俗套,不断开拓。书法艺术最能看到书家的性情、求知、意志、修养、情怀等。追求怪异的书法风气虽能以创新为借口、为手段盛行一时,但其违背了艺术规律,其结果未必能和预期的一样,摆脱不掉沦落的命运。
书法创作需对自身个性要有充分的了解,对时代潮流有理性的分析,才能将自身理念付诸于实践。这要求书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严谨而娴熟的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张扬的个性,更要有不随波逐流的稳定性,才能够与时俱进,成为一名有生命力的艺术家。
我视书法为生命,越深入学习,越感觉到自己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渺小。每日浸淫在书法艺术中,学到了人生智慧,学会了感恩、谦虚;学会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因此,我只想踏踏实实地读书写字,老老实实做人。
再次衷心的感谢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及馆长黄银田先生的大力支持;再次感谢恩师张海、杨凤兰二老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帮助与支持并由衷的感谢张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老师的题词鼓励。感谢挚友刘书志(《大河报》副社长)兄在百忙之中为我撰写序文;感谢云平(中国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师兄不辞辛劳代为装裱印刷诸事宜;感恩我身边的诸位好友的关怀与厚爱;感谢我的家人!
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