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5-1-4 13:23

书法与春联

       贴上一幅大红的春联、喜爱的对子,是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传统方式。所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这辞旧迎新之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一习俗,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寄托对来年生活的渴望和赞美,祈福吉祥。
       春联是春节贴于门上的大红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对联讲究紧围主题,内容相关,字句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相似、平仄相协、节奏一致等等。横批是全联的总结、概括、补充,与对联浑然一体,与对联配套和独立使用的还有贴于门心上的“福”字以示福气、福运、福到(倒贴)。
       春联上下联及横批的粘贴:一般春联尾字是仄声的上联,平声是下联。以面对大门的方向分,上联贴在门的右侧,下联贴在左侧,横批贴在门楣上方正中间,按现习惯从左向右写,书写体以楷、行、隶书为宜。
       对联起源于春联,春联始于桃符。据传秦汉时期,中原士民过春节,都以两块桃木板悬挂门旁,上画善抓鬼的“门神”,用来镇邪纳祥,后来文人墨客便用毛笔在大红纸上书写吉祥庆语来代替门神挂像。明朝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还微服出巡,见到五彩缤纷的春联,道不尽无限喜悦。由于皇帝的一道圣旨,春联由宫庭豪门普及到百姓门户,直至今日,春节粘贴春联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国书法艺术是书写汉字的艺术造型,是诸多中国元素的代表,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已列入联合国“非遗”目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书法的评价是:“人类社会历史最悠久,表现形式最独特,最具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汉字是方块字,由八种笔划组成,有一定的空间和点划,由软毛笔书写,体现在用笔、墨、纸上,看似简单,内容深奥,诸多变化。书法作品讲究章法、布局、字的间架结构、点划的连接,转折的变化,书法讲究精、气、神和功力、气势、整体和谐。书写要有力度和线条、线质、线形变化的丰富多彩。其形象的可塑性,体现书法家道法自然的造化,深刻体现人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法功力可以勤奋地伏案练就,而书法艺术之造诣是人生履历、修养与人格的综合体现。
       汉字书法艺术造型,自甲骨文至今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篆、隶、真、行、草各书体和代表性的著名书家,留下不少“书法”、“书论”、“书谱”及碑帖等,可供后人研习、欣赏,是座艺术宝库。
       汉字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榜书(楹联)中堂、横批、斗方、扇面、春联等,尤其是手写春联过大年,虽然使用时间有限,不及世代相传、顶礼膜拜之书法大作,但手写春联是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和传统春节习俗的相结合,翰墨的飘风,金点的红纸,春联成了家家户户过年必不可缺少的“年货”。尽管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春联印刷品增多,但随着文化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还是怀旧昔日手写春联的楹联文化,这种传统习惯不会被印刷品所削弱。直至今日,手写春联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充分显示手写春联旺盛的生命力。
       书法家联袂为群众手写春联,是弘扬和普及书法艺术的推手,起到表率作用。尤其是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及小写手们的参与。喜看书法有传承,乐见春节红似火。
       让书法贺岁、春联迎春吧。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5-1-4 13:23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5-1-4 13:25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5-1-4 13:27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5-1-4 14: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法与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