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2-23 13:11 编辑【书艺公社 讯】12月20日上午,由商务印书馆、哈尔滨市文联主办。涵芬楼艺术馆、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在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涵芬楼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冷印社理事、黑龙江文联副主席张戈、中国国家画院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曾翔、中国书协理事张公者、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馆长刘文哲等,与在京书法家及亲朋好友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次展览共展出刘景芳先生新作60多幅,内容丰富。有自作诗、古典诗词名句、心经等,书体以行书为主。兼有草、隶、篆、楷书;有横幅、条屏、卷轴、对联、中堂等形式,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全面的传统文化修养。
《吾以观复》以老子道德经句为题,正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刘景芳说:“书法这东西没有捷径,也不可能速成,这是由中国艺术重修炼的特性所决定了的。”看似容易实艰深,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不断地跟古人对话,不断深入下去,没有传统的滋养和灌溉,一个人很难走得远。中国艺术崇尚“高古”一格,就是因“高古”意味着和“道”想通。与道相通、不古不今,才能进入永恒之镜,这就是经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典的奥秘所在。“我最近的想法,和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否决掉以往的自己,而更多、更集中地在秦汉上用力。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起来,光景变幻得开,防止作茧自缚。我坚持入古的道路,恒觉今世而昨非的态度。上苍能多假我时日,就会不断地开掘下去......”
刘景芳,别署野芦堂,1964年生于黑龙江,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研创班,现为清华美院中国书法篆刻名家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香港特区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伯年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六届书法楹联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张芝奖全国书法展;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全国首届民族大家庭美术书法摄影展;第十一回中日兰亭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城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展;香港“中国艺术大展”;“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书协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大赛百佳奖;《书法》杂志2010中国书坛中青年书法家百强榜百强;第三届齐白石;际艺术节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纪念任伯年首届中国书画大展金奖;黑龙江省第三届书法精品展精品奖;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十周年书法精粹展。
序 言
李 强
景芳兄给我的印象是敢于不断地破坏自己。本来,他对帖学下过很大的功夫,也走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可是近两年,经过多番蜕变,竟到了这般面目全非的程度,大有“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之意。这背后,令人敬佩的是他的胆量和气魄。 可想而知,他应该承受了很多的费解和非议,可他看上去并不在意。因为这些对于真正的艺术探索来说并不重要。在个人艺术发展的历程中,适时的宽度撑开或方向调整,是非常必要而难能的。贵在去故纳新,最忌固步自封。他说最近在不断地体味曾翔先生的那句话,就是“有的艺术家人还活着,可是他的艺术已经死了。” 从景芳兄目前的作品上看,表现出他敞开怀抱,敏锐地吸收多种元素,试图冶为一炉的努力。确立的方向也清晰可辨,就是汉魏的稚拙和天趣。技巧上做了大量的减法,可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道家哲学对中国艺术极为重要的一个提示。因为技巧毕竟是手段层面的东西,艺术最终还是要有作者主体的亮相——一个扑面而来的个体的“人”。陈子庄有一番话说得好:“凭技法技巧作画,只是技术,不是艺术。绘画须通‘心灵’,须得‘机趣。’”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 愿景芳兄有更大的收获!
2014年12月6日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 【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12月20日在涵芬楼艺术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