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04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2-9 23:43 编辑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书艺公社---北京讯】   由《中国书画》杂志社、榆林市文联主办,《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承办的 “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于2014年12月9日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侯廷峰先生近两年精心创作的180幅大写意花鸟画精品,向观众奉献了一场中国笔墨艺术的饕餮盛宴。侯廷峰中国画学术研讨会随后在北京金龙潭大酒店举行。
   出席侯廷峰中国画学术研讨会作重点发言的著名专家学者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杂志主编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振中;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晓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康守永;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郭石夫;《荣宝斋》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孙志华;《荣宝斋》杂志执行主编徐鼎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朱万章;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天曙;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教授孟云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平;《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雒三桂;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杂志副主编徐沛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贵胜;北京大学美术博士后刘墨等近30人。大家的发言,热情洋溢,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侯廷峰的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除上述专家学者之外,参加侯廷峰中国画展开幕式及研讨会的高研班学员,雅昌网、新华网、《美术》杂志、《中国文化报》等30多家各类媒体记者和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近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侯廷峰生长于陕北,学画极早,不仅学画,而且深入研习书法,多年在京津学习深造。先是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后入北京画院进修,在写意花鸟画上师从王培东。接着侯廷峰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写意高研班,师从张立辰、姜宝林、邱振中。在写意高研班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书法专业,师从王镛、石开、沃兴华,继而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深造。侯廷峰在这几位富于创造意识的书法家的指导下,既获得了发展传统书法的新视角,又获得了以书入画的宝贵启示和实际经验。侯廷峰在深入研究传统的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高了传统的学养,提升了笔墨的质量,培养了创作意识,成为60后画家中书画兼攻而有一定实力的青年艺术家。   此次展览是《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的该社书画院首位院聘画家个展。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优秀民族传统书画艺术日趋繁荣,京城展事可谓多矣。然一个个人画展,惊动如此众多的书画界名公巨匠,有这么多重要媒体参加,产生如此大的震撼效应实属罕见。在此次展览之前,《荣宝斋》出版社已隆重推出大红袍系列《侯廷峰画集》,公开在社会发行。在《侯廷峰画集》中,邵大箴、薛永年和陈传席三位先生,亲自撰文推介侯廷峰,对他的书画艺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在书画界反响强烈。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10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2-9 23:19 编辑


侯廷峰,1965年生于陕西, 1987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现居北京。2001年担任大型电视连续剧《少年包青天》第二部美术指导,2002年进修于北京画院。2003—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写意花鸟高研班,师从张立辰、姜宝林、邱振中先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书法研究生班,师从王镛、石开等先生。2011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首届高研班花鸟工作室导师兼北京人文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国际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出版有《侯廷峰画集》(荣宝斋出版社)、《侯廷峰工笔画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写意精神——侯廷峰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侯廷峰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书画博览侯廷峰专刊》、《当代笔墨百家——侯廷峰花鸟卷》(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书画作品入展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杏花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等国家级权威展赛,并散见于各大专业书画期刊。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17


真性情和真风格
——读侯廷峰的花鸟画并代序
邵大箴
    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形成,除了由个人天赋与后天努力所决定外,和艺术家的个性也有极大关系。人,莫不是有个性的,艺术家更是如此。艺术家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会自然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成为形成艺术个性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由于遗传基因和他们所处时代以及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遵从内心的指引,摸索个人绘画语言,从而达到“画由心生”的境界。
    中国画讲求综合修养,诗书画印、琴棋博弈、品酒啜茗、谈佛论禅…在这些平日的活动中,完成自我修炼,是中国画家体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的方式。由此,艺术家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以浮躁走向从容淡定,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不移,艺术个性也会越来越鲜明。
    说到个性,要破除一些偏见和误解,即认为一些人的个性是适宜做艺术家的,另一些则不是。事实上,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都有各自发挥的不同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发挥,抑短扬长,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只要你将其个性积极的一面有效地发挥,都能在艺术中开出绚丽灿烂的花朵。
    侯廷峰的艺术个性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表现得很鲜明,那扑面而来的是视野广阔、气象恢弘、豪情万丈的气势。这种气势,正是他自身个性的反映。侯廷峰,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父亲早逝,家境清贫,由此锻炼了他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他自幼爱好绘画,培养了他苦中作乐的情怀。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最能打动观者的就是这种品格和气质。画面布局慷慨纵横、气势恢弘,笔墨汪洋恣意、不拘格式,造型夸张、生猛。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是难以表达出这种既带着对泥土芬芳的赞美,又含有对生活苦难的体验情感的。在《石榴》这幅作品中,这种沉默的张力尤为明显。石榴的造型以方代圆,外壳用笔粗放、拙实,裂开的口子生硬、强烈,里面一颗颗石榴籽犬牙交错地摞叠在一起,方笔勾勒,没有一丝水灵的鲜嫩感,只让人感觉到西北荒凉干涸的土地上,没有丝毫修饰的生命本能的残酷爆发。
    侯廷峰直接以书法用笔入画,看得出有吴昌硕的影响,但线条也很有个性。支撑他作品画面主干的线条雄健有力,行草的苍劲和碑版的风骨交织,篆隶、魏碑融合其中,功力深厚。虽然从应物象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对物像的描绘不是那么写真,可恰恰是因为舍弃了形的羁绊,直抒胸襟的酣畅淋漓的写意性,使他的个性得以放大和强化。侯廷峰对书法有过专门的研究,他不仅在北京画院和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过,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和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学习过,使他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从书法和篆刻研究中获得的艺术养分,也滋养了他的中国画创作。在《宜烟宜雨又宜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到书法对他的影响。画面中的三根竹子穿插互依,行笔的速度很好地表现出竹子向上的势头。竹节之间的刻画被巧妙地省略,前面的一根仅几条粗线勾勒,直直地屹立在风中,如篆书的行笔,不紧不慢,气息凝重。旁边的那根似乎被风吹得微微弯曲,干涩的枯笔带着飞白,犹如行草中的长线,韧劲十足。
    侯廷峰的花鸟画构图也颇有个性。他喜爱用满构图,留白不多,这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些许的装饰趣味。花卉、枝干、藤蔓常常漫出画面,画面异常饱满,充满张力。加上他从海派艺术中吸取了色彩的用法,艳中带雅,浓郁芬芳,有种热烈高涨的气氛。在《紫藤》《丝瓜》《芭蕉》等作品中,能感觉到植物生长中那种破土而出的、似乎让周围都变得局促的一种旺盛生命扩张力。
    对艺术家来说,个性会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从立意、构思到选择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艺术家在发挥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梳理自己的思路,使得自己的个性在一个理性的轨道上发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完善。
在功力与修养方面均有相当水平、在创作上已经取得出色成就的侯廷峰,其艺术成果生动地表明,对绘画创作来说真切感情和真实个性十分重要,正如潘天寿反复强调的:“有真情至性,而后有真风格。”(见《潘天寿谈艺录》)。
当然,侯廷峰深知,自己的艺术有了个性面貌并不是终点。他正在通过寻找自己作品与前辈大师经典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总结经验,梳理艺术思路。同时,分析当下中国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当前中国水墨画在国际艺术大格局中已经占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让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使自己的水墨艺术创作在有法和无法中获得更大的自由。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20

挥写浑朴自然之美
          ——谈侯廷峰的写意花鸟画
薛永年
   中国人自来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融通,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许恰恰由于这个缘故,五代宋以来山水花鸟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要题材。画家不仅可以通过描绘鸟歌花放讴歌生命,还能够借助传统的比德意识托物言志,更能够表现种种独特的感受,寄寓高远圣洁的审美理想,于是画家的艺术旨趣在历史进程中由“写生”而进入“寓兴”更发展为“写意”。明代后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大写意花鸟画,被认为是最有难度而蕴酿着现代意识的国画品种。20世纪以来中国画传统派的公认的几位大家中,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以大写意花鸟确立了历史地位。然而近数十年随着写意精神的丢失,精于大写意花鸟画的老画家也十分稀少。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事张立辰为了弘扬写意精神,通过造就人才推动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从新世纪初的2003年开始举办中国写意画高研班,而侯廷峰正是那个成果显著震动很大的高研班的学员。
   侯廷峰生长于陕北,学画极早,不仅学画,而且研习书法,多年在京津学习深造。先是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新世纪之初入北京画院进修,在写意花鸟画上师从王培东。王培东是白石传人大写意画家王铸九的公子,兼师王雪涛,大小写意均长,他的来自白石的渊源、淳朴厚重的画风,都对侯廷峰产生了积极影响。接着侯廷峰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写意高研班,师从主持这一高研班的张立辰,同时向在高研班任教的姜宝林学习。张立辰是潘天寿的学生,北上工作之后亦问学于齐白石高足李苦禅,并且上溯吴昌硕、八大山人、徐渭各家,在师造化中集古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大成,总结了表现写意精神的笔墨结构论,成为传写意之道的名师。姜宝林的写意花鸟画除去接近张立辰的一种之外,更以山水画的视角构图并借鉴黄宾虹的墨法自成一体。他们两位现代意识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创作与教学,推动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复兴,对学员深入领会花鸟画写意理法产生深远影响。侯廷峰经过先后在北京画院和中央美院的学习深造,既深化了对传统文脉的认知,也提高了在写生中把现实花鸟转化为笔墨结构的初步能力,在艺术上迈出了关键而重要的一步。
在写意画高研班协助主持教学的老师还有书法家邱振中。邱振中同样毕业于前浙江美术学院,师承沙孟海、陆维钊,既有自成一家的传统面貌,又有大胆创新的现代风格,尤其善于以现代方法阐释书法理论的精微奥妙,对于书画的关联与互动多有研究。经过从师邱振中,侯廷峰深感要提高大写意花鸟画的水平,应该从书法的深入研习入手。因此他在写意高研班结业之后,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书法专业,师从王镛、石开、沃兴华等名家。王镛书画并擅,善于以魏晋碑版特别是民间砖文的天趣入书,书风古朴苍浑,是流行书风最重要的代表。石开和沃兴华同样是流行书风的重镇。侯廷峰在这几位富于创造意识的书法家的指导下,既获得了发展传统书法的新视角,也获得了以书入画的宝贵启示和实际经验。
   在北京对书画的学习深造,使侯廷峰在深入研究传统的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高了传统的学养,提升了笔墨的质量,培养了创作意识,成为60后画家中书画兼攻而有一定实力的青年艺术家。他的大写意花鸟画,题材比较广泛,既有“四君子”,也有四季花木,诸如牡丹、玉兰、荷花、芭蕉、石榴、葡萄、葫芦、丝瓜、芙蓉、鸢尾花、鸡冠花等。画法尽可能地广取博收化为我有,从中仍然可以看出有来自前贤的蛛丝马迹,尤为明显者有徐文长、八大山人、金冬心、李复堂、吴昌硕、虚谷、齐白石、张立辰等。传统的大写意花鸟,除去彰显大自然的生机以外,都会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一种方式是像诗人一般的“寓兴”,亦即画生活中动人的独特感受,齐白石这类作品不少。另一种是把经过修炼提升的审美境界与人品格调即所谓笔墨精神灌注在具有比德意义的笔墨图式之中,吴昌硕和潘天寿每每取这种方式。侯廷峰的大写意花鸟画走的是后一种路子,在境界格调上有自己的向往,已经能够成功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旨趣。无论画什么,都尽去雕琢,浑朴自然,具有一种平实大气、沉稳从容、朴厚酣润的特点。可谓豪而不纵,朴而不粗, 稳而不板、拙而见巧。
   大写意花鸟画,是高度提炼的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对此前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流下了丰富的程式。“师古人”就是研习掌握这些变生活为艺术的程式,“师造化”就是在写生中验证修改并丰富前人的程式,借古开今,化古为我。侯廷峰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能够借古人图式的变异表达自己的性情,也能够走出书斋去写生,回来再根据写生稿子提炼加工,力求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否能在“师古人”的基础上“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对于民族特色鲜明的写意画实践者而言,是唯一一条可以取得成功的道路。他正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过,也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自觉加强笔墨结构上创新意识。观赏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的题画书法更接近流行书风,风格比较统一,新奇而有拙趣。他的绘画则相对平实而传统,面貌也较多样。尽管我不认为学习书法像典型的流行书风就好,但倒觉得他的绘画如像书法一样追求险绝,以此种意识融会各家的精髓,可能会强化自家面貌。此外,也要进一步理解大写意的“真放本精微”,为此更加注重物理、物象、物态的观察把握,加强画面的气势,强化空间构成,力避平匀散碎。相信他只要在不断累积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22

真画一划见其生气
      ——谈侯廷峰的画
陈传席
   余观现代画多矣。有创新一路,其中有的有新意,偶尔看看,也还不错;但大部分所谓创新的画,看后令人生厌。当然,那些胡涂乱抹的画,更不在议论当中。有传统一路,其中有的学不好传统的,不必议论,即使有的学传统很地道,似乎也不足观。还有“调合中西”、“折衷中西”等画,也如此。但也有好的,特别是学传统而深入的一路,或学传统而有新意的画,都令人百看不厌的。
为什么同是学传统,有的百看不厌,有的却令人掉头不顾。为什么同是创新,同是“调合中西”,也有的好,有的不好。
   原来画中有一股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气”。这和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中必有一股生气,你一看就想看下去,看得也愉快;差的文章,没有气,谓之死文,你看不下去,硬看也无所谓。人有气,方为活人;人无气,乃为死人。你面对有气的活人,方能对话,面对无气的死人,如何能对话呢?你面对死文,也是无法对话的,所以,你看不下去。
画亦然,创新的画也好,传统的画也好,中西结合的画也好,必须画中有一股气,方为好画,就能看下去。无气的画谓之死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你画中无气,画得再多(满壁),也象涂墙一样,而且“功愈到而格愈卑”(明·王绂语)。所以,不论你画传统、创新、中西结合,画中这气是重要的。有气的画即真画,一划,也见其生气。
   侯廷峰的花鸟画中,就有一股生气,可谓生画,也就是气韵生动。画家作画有生气,是天赋的,孔子谓之:“生而知之”。一个人是不是画画的材料,就看他画中有无这股气,齐白石年轻时,画笔生疏,造型构图、笔墨皆不佳,但画中却有一股气,人看了并不会厌烦,有很多的人画了一辈子画,造型、笔墨、构图,似乎皆无可挑剔,但就是无法看,就因为他的画中无气,也就不生动,死气沉沉,如何能看呢?
   侯廷峰的画走的是传统的一路,且以书法用笔入画。他的书法学古人,也参考今人,但他的眼光高,能分辨出古今书法之优劣,因而他学当所学,弃当所弃。有了传统书法的功底,得悟用笔之法。他画花鸟,笔笔写出,自有功力。有了传统的功力,画自不同寻常。
   他学花鸟画,也是既师古人,又师今人,无所不师,无所必师。但因他笔下有一股天生的生气,所以,他师古人,笔笔出古人,又笔笔离古人;师今人,笔笔出今人,又笔笔离今人,盖其笔下自有一股气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看他的画,精神也会为之一动。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2:52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3:06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3:06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3:06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9 23:06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现场】“花鸟友于——侯廷峰中国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