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凡 发表于 2014-11-21 16:35

第七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第七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花鸟画发展创新承载着当代画家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为营造花鸟画艺术的精神家园,力鼎中国花鸟画发展前行,展现当代花鸟画最新成果,推动中国花鸟画艺术繁荣发展,作为在当代最具影响的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已成功在广州、郑州、临沂、贵州、菏泽、成都举办了六届。


戴思凡 发表于 2014-11-21 16:37

第七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作品展特邀著名画家目录
崔子范《秋色》魏传义《菊》   胡 忠《鹰》贾平西《我家猫》  李荣光《昆仑烟霞》祝焘(》竹樵)《叶自短花自长》  齐辛民《花鸟》贾宝珉《锦上添花》  高卉民《花鸟》易洪斌《天行健》江文湛《不染》李自强《鱼戏月影动》  徐培晨《喜从天降》上官超英《五蛙说春图》  颜 泉《空山身欲老》 梁时民《花鸟画》  李 晖《胜似春光》陈培光《富贵高情》  秦天柱《丝瓜》陈承基《花鸟》  韩 墨《碧池金荷》张继馨《凌雲》  陈济谋《兰花》曾贤谋《烟雨江南》  白 磊《老藤缀新花》郑景贤《秋艳斗方》  张蒲生《鸟语名花香》孙贵璞《硕果丰年》  阮克敏《最是一年春好时》姜 舟《在水一方三尺》  李智纲《南海风韵》甘雨辰《居高神远》  罗镜泉《雄风》郭莽园《花鸟》  谈士屺《佳兴》裴士戒《红荷图》  黄耿辛《花鸟》陈增胜《快雪时晴》  冯兆平《衙斋》张雪丹《春风花木知》  乔亚丁《牡丹图》赵治平《华表千年鹤一归》  崔新建《不羡牡丹不妒儛》陈再乾《南疆焦林》  文柳川《春光无限》许标甲《西河有鹭》  蔡寅坤《牵牛八哥》王卫平《万世高冠》  刘玉泉《幽谷清静》王其华《觅》  陈训勇《上善若蚁》苏宗胜《花鸟》  陆 山《祥和雅乐》杨晓亮《清露湿山花》  宋鲁源《花鸟》魏金修《清韵》  周雅玲《花瓶》彭太武《花鸟画》  姚新峰《花鸟》郑向农《红高粱》  谢天赐《雨疏风骤》祁惠民《咏梅》  田博庵《端阳》邵志杰《玉雪清风》宋江安《寻幽放怀》谢 辉《风送荷花十里香》吴东奋《秋实图》耿文君《清音》刁呈健《得豆》窦申清《争能》樊昌哲《陕北风》李卉芹《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刘 宏《君看此花枝中有》陈云龙《瑞雪》  王国强《富贵平安图》陈 茜《黑白人生》  贾世玉《明珠图》索铁生《葫芦》柳春水《花开娇艳》  李 辉《吴俊化摇曳舞》曹秉龙《奋进图》忆 君《古风》许伟清《花鸟精神》  孙元亮《搏击云天》鲁昔君《高秋》  王征远《凝寒》朱 琳《绿荫生昼静》    耿起峰《玲珑公主》王 琳《秋风》  贾荣志《荷花》黎柱成《大吉图》  公丕炎《一曲高歌》翟占飞《牛舞》刘岩石《竹》拓双进《相依是福》左志刚《前山秋趣》  辛守庆《霜叶红于二月花》吴俊化 王国春《舞东风》吕应鑫《花语》徐益勤《八月琵琶满树金》    秦胜水《鸿运当头》易 凭《赏花图》  黄耿如《疾风知动》王鹏飞《秋色渐浓图》  甘长起《牡丹》杨志立《蜀山风雨》  汪啸云《莲池静芳》汪新林《万紫千红》  李一生《花间》吕 冰《光明使者》  王秋奇《葫芦图》李小如《荷花荷叶任意涂》  解占林《黄菊青霜》王建华《繁英垂紫玉》  张 研《春夏秋冬四条屏》杨俊玲《志在凌云》  黄敏侨《香雪海》毕珠光《幽谷清音》  陈家欣《幽谷鸟语》陈瑞麟《欢畅》  荆桂秋《十分春色芳菲》黄 铠《门迎紫气》  任正江《墨池得暖》李增亭《寒香倩影》  刘 明《秋露两条屏》刘华骏《竹报平安》  李昌彦《生命的乎换尺》庄冬青《秋丝图》  戴 洵《吉禽鸣幽》廖 荣《花气袭人》  印禅法师《墨荷图》庞现军《紫风》  王裕谷《香满园》王建忠《鸣春》  王中一《雨裏红蕖冉冉香》刘奇卡《古木春绿》  慕安亮《亭亭玉立》艾明福《芦声鹤语裁》  杨 阁《菊酒》吴晓东《荷香销晚夏》    李淑宝《笔清墨趣八条屏》    梁 勇《傲骨凌云》余 涛《秋光和影》    包清武《亲情图》查 晓《梅花》  徐光辉《清梦》何树林《香飘十里甲午秋月》  康 征《莲塘秋韵》李晓东《一塘和气》  刘德杨《紫云祥佑福瑞多》刘世敏《春回大地》  刘万恭《盘根错节硕壮千秋》沈 默《兰香图》  叶志华《荷塘清新》余昌宇《百合》  周 静《秋宿天山图》左文汇《春风得意》  张 辰《秋鸡图》冯 俭《花鸟》  王吉习《五福图》颜正强《吉祥如意》

戴思凡 发表于 2014-11-22 13:19

第七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作品展获奖作者名单金奖   孙自安《秋日暖阳》  银奖  毕华先 刘敬翠  《秋色安宁》  崔子虎《岁月》  张英健《雪野飞雉》  陈丹萍《线描竹子》  铜奖  文桂海《后园》  高秋健《畅游》  王远翔《南国情》  葛利彬《幽簧栖禽》  李 海《情系版纳》  吴益贵《寒林幽禽》  邓鸣湖《小品》  精英奖  陈赤河《沐雪牡丹》  程高放《铁骨丹心》  窦 丹《吉祥如泰》  郭福康《竹林高逸图》  胡献智《夏韵清风》  黄晓敏《巴山听雨》  林洪宇《盛夏》  鲁伟林《春意浓浓》  王菲燕《故园画忆》  王金才《晨塘清韵》  王 蔓《贞洁》  王荣山《花鸟》  王新宾《四条屏》  王 勇《物语·禽之殇》  王 涌《雄鹰》  文志峰《竹溪深处不思归》  徐国光《农家乐》  杨明松《秋·静谧》  张金胜《秋艳》  肖顺有《花香沁人》  朱扁子《艺苑新花》  邹怡平《青荷》  黄瑞爽《写意写趣》  谢运南《月初惊宿鸟》  优秀奖  素云、永健合作《望月》  素 云《竹雅情幽》  田凤国《四季花语四条屏》  王金明《秋之志》  王曙凌(王嘉)《墨趣》  吴福田《古宅情怀》  吴正琼《惠丰和畅》  夏 俊《晴雪漫舞》  谢 琦《春讽》  徐晋平《荷塘清趣》  徐明洪《眠》  杨 元《雨后新诗》  张东升《晓露清风碧花香》  张利宏《夕阳西下》  张胜利《清秋》  张文建《兰花》  张 霞《夏之冠》  张雪琳《瑞雪》  张 友《四条屏》  赵大安《大寒》  赵建钧《怀乡》  邹景诗《双雄啸月图》  董新杰《秋声》  李如美《春花似锦》  顾灵选  《今天一样明天一样》  李新正《版纳午后的阳光》  李晓丹《殇》  滕 亮《丽羽暄秋》  鲁子海 班显义《春潮》  王贵卿《秋天万里》  纪耿彬《泼彩趣味》  田凤国《四季花语四条屏》  蔡心平《农家乐》  陈少彦《清凉世界》  陈泽鑫《四季鸟语》  严 璐《秋色妩媚》  李景秀《戴胜》  安琼玉《事事如意》  蔡兴文《一夜春风》  陈 杰《荷花开放水清香》  陈立建《庭院雀声》  陈少彦《精彩人生》  陈思岑《紫云翠幄》  陈玉练《墨池素颜》  程福海《乘风旧游》  刁思为《莲花并蒂相映美》  杜 未《香风摇荡》  方声涛《高洁》  冯 婕《山茶花》  高逸仙《墙外》  公秀奎《清韵》  胡绍念《纸本水墨牡丹》  黄绪超《秋风无限》  贾廷庠《又见山里红》  赖佳艺《孔雀四条屏》  蓝春英《红了》  李柏荟《静幽》  李 俊《盛绪春光》  李寿友《烟影倩笼纱》  李云飞《风定池莲自在香》  李振军《青藤戏雀》  林延辉《源远》  刘碧华《花鸟小品八幅》  柳 笛《百年好合》  楼胜鲜《一笔一世界》  卢启明《袭古弥新》  卢世亮《东风》  路 晖《大荷浑成》  路 晖《娇容》邵 剑《秋声》罗桂华《春夏秋冬》  聂 子《玉洁冰清》  欧阳成贵《墨梅》  潘志臣《荷风轻轻吹》  齐 彦《春之曲》  钱 鹏《鹊华秋色》  任恒友《秋情絮语》

戴思凡 发表于 2014-11-22 13:50

现代画多矣。有创新一路,其中有的有新意,偶尔看看,也还不错;但大部分所谓创新的画,看后令人生厌。当然,那些胡涂乱抹的画,更不在议论当中。有传统一路,其中有的学不好传统的,不必议论,即使有的学传统很地道,似乎也不足观。还有“调合中西”、“折衷中西”等画,也如此。但也有好的,特别是学传统而深入的一路,或学传统而有新意的画,都令人百看不厌的。
为什么同是学传统,有的百看不厌,有的却令人掉头不顾。为什么同是创新,同是“调合中西”,也有的好,有的不好。
原来画中有一股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气”。这和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中必有一股生气,你一看就想看下去,看得也愉快;差的文章,没有气,谓之死文,你看不下去,硬看也无所谓。人有气,方为活人;人无气,乃为死人。你面对有气的活人,方能对话,面对无气的死人,如何能对话呢?你面对死文,也是无法对话的,所以,你看不下去。
画亦然,创新的画也好,传统的画也好,中西结合的画也好,必须画中有一股气,方为好画,就能看下去。无气的画谓之死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你画中无气,画得再多(满壁),也象涂墙一样,而且“功愈到而格愈卑”(明·王绂语)。所以,不论你画传统、创新、中西结合,画中这气是重要的。有气的画即真画,一划,也见其生气。

戴思凡 发表于 2014-11-22 14:02

中国人自来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融通,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许恰恰由于这个缘故,五代宋以来山水花鸟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要题材。画家不仅可以通过描绘鸟歌花放讴歌生命,还能够借助传统的比德意识托物言志,更能够表现种种独特的感受,寄寓高远圣洁的审美理想,于是画家的艺术旨趣在历史进程中由“写生”而进入“寓兴”更发展为“写意”。明代后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大写意花鸟画,被认为是最有难度而蕴酿着现代意识的国画品种。20世纪以来中国画传统派的公认的几位大家中,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以大写意花鸟确立了历史地位。然而近数十年随着写意精神的丢失,精于大写意花鸟画的老画家也十分稀少。

fshj456 发表于 2014-12-6 12:09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融通,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1_10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七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