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在荣宝斋(长沙)拉开帷幕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1-2 14:04 编辑【全景报道】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在荣宝斋(长沙)拉开帷幕【书艺公社 讯】贺进报道
2014年11月1日上午10时,“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长沙)”在长沙太平老街的荣宝斋(长沙)隆重开幕。当日下午,肖文飞博士还在荣宝斋(长沙)做了题为《当代书法的突围之旅》的专题讲座。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蒋祖煊,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江学恭,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姜儒振,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鄢福初,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画院院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羲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敏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都市频道、长沙电视台、中国文化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新华网、中新社、人民网、中广网、书艺公社网等二十余家媒体记者和著名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共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肖文飞博士是从湖南走出去的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师从我国著名书画篆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先生和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在书法创作方面,肖文飞博士亦碑亦帖,碑帖融合,沉雄中不乏灵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面目,王镛先生评其书法“寓朴拙于洒脱,用笔天然无饰”,薛永年先生评其书法“写意为本,化古为新,巧拙互用,既生且秀,在或流动或跳荡中见奇崛”;在书法理论方面,肖文飞博士也颇有建树,他是中国书法申遗的主要参与者,作为申报文本的撰写者,为中国书法成功申报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书法院这个平台上,多次策划主持高端书法学术论坛,主持编辑出版《东方艺术•书法》近50期,完成数十篇采访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在书法教育方面,肖文飞还兼任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在中国书法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艺术机构承担教学任务,其教学以系统的学院教学理念、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突出的教学成果,而得到社会认可。 可以说,肖文飞先生是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兼顾创作、理论、出版、教学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不俗成绩的不可多得的学院派代表性人物之一。
荣宝斋(长沙)是荣宝斋在湖南开设的唯一分支机构,是荣宝斋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依靠三百余年的良好声誉和国家队文化企业的强大影响力,创造一个推介湖南本土艺术家和引介全国艺术家的文化平台,为湖南书画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贡献。湖南书画界历来人才济济,大师辈出,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荣宝斋(长沙)面向传统,立足当代,大力推介湖南书画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具有巨大潜力的艺术家。肖文飞博士是走出湖南的杰出书法家,在学术和创作上都是佼佼者,因此,荣宝斋(长沙)特意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了肖文飞博士的书法展。
当日下午举行的《当代书法的突围之旅》书法讲座,肖文飞博士主要讲述了当代书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及,未来书法所应该呈现的一些面貌,分析角度新颖,研究深入,给书法爱好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沙各大院校书法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近百人聆听了讲座。
此次展览是肖文飞博士书法巡展在历经全国近十个城市后,首次回到故乡举行的展览,也是湖南书法界翘首期待的一个展览。
肖文飞
男,湖南嘉禾人,1968年生,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永和书社社员。曾任《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书法》编辑。
199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计算数学、汉语言文学理、文双学士学位。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王镛、薛永年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
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负责申报文本的撰写,曾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刊《东方艺术•书法》的编辑出版工作40余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书法展览活动,多次组织策划和参与重大书法学术活动,主持组织策划“两岸汉字艺术节——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 、“简帛书法研究论坛”、“晋唐楷书研究论坛”。有数十万字书法论文、采访及报导发表于各大报刊。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有专著《湖南十人书法篆刻作品集——肖文飞》、《艺概丛书——肖文飞》、《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书长卷——肖文飞》、《当代书法十家——肖文飞》、《肖文飞书李白<梁园吟>卷》、《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从沈曾植看清末民初书法的丕变》(博士论文)。
肖文飞主要艺术活动、主要文章及专著
主要艺术活动:
2014年9月26日在深圳参加“乘物游心——当代中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第二回)”;
2014年9月22日在江苏常熟参加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台湾中华文化总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2014年7月12日~7月23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道书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4年7月12日~7月30日,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4)”,中国美术馆;
2014年5月27日~6月5日,在山东淄博举办“思齐——肖文飞书法展”,山东云龙美术馆;
2014年5月1日~28日,分别在山东青州、寿光、临朐、莱芜举办“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山东巡展”;
2014年3月2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沧州市政府主办的“‘笔墨踪旅’——中国书法院书法作品巡回展”,沧州美术馆;
2013年12月16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秦汉篆隶研究展”,江苏省徐州李可染纪念馆;
2013年11月,组织策划的《中国书法史论丛书——秦汉篆隶研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2013年11月25日~28日,赴成都参加“大地情深——中国艺术研究院志愿服务走基层成都行”艺术大讲堂活动,作《当代书法的突围之旅》讲座;
2013年9月3日~8日,赴台北参加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2013年8月27日~29日,在山东潍坊郭味蕖美术馆主办“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潍坊)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
2013年8月21日,《书法导报》17、20版专题介绍“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潍坊)展”;
2013年7月23日, “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3)”,中国美术馆;
2013年4月20日, “艺脉相承——海峡两岸高校书法教授学术交流展” ,徐州美术馆;
2012年12月22日, “第七届快哉雅集”,炎黄艺术馆;
2012年11月29日, “探幽索微——中国书法院四博士书法展”,岭南美术馆;
2012年9月5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参加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共同举办“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艺术大展”;
2012年9月3日~5日,参加在临沂举办的第十届书圣文化节,作品参展国际书画名家邀请展,并在书法高峰论坛上演讲;
2012年5月16日,随中国书法院代表团出访韩国,参加由中国书法院、韩国书家协会和中部日本书道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书法年展”(韩国首尔);
2012年5月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韩国驻华大使馆、韩国文化院联合主办的“文字文明——中韩艺术家作品交流展”,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2012年1月1日参加由广东书法院、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纸上烟云”(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名家八人展;
2011年12月22日,共同组织、策划并参加由中国书法院、湖南三创集团主办的“潇湘云起——当代湖南中青年书法50人晋京展”(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并主持座谈会;
2011年12月10日,在广东中山市参加由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书学博士工作站主办的“书可以群——全国中青年学人书法邀请展”;
2011年12月7日,参加由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
2011年12月6日,主持由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论坛;
2011年11月,组织策划的《中国书法史论丛书——晋唐楷书研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2011年11月20日,参加由中共湖北省襄阳市委、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日本中部书道会、韩国书艺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日韩国际书法年展”;
2011年10月15日,在山东平度举办“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展”;
2011年9月23日,参加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共同主办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的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作品入展《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展》;
2011年6月~7月,策划组织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活动之一——“两岸书法学术研讨会”大陆作者的论文;
2011年5月18日,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翰墨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展”;
2011年1月8日,在四川省诗书画院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四川省书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
2010年12月25日,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书法》主办,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中国南方艺术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全国书法二十家展”;
2010年9月16日~10月15日,参加由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和台湾文化总会联合主办的“两岸汉字艺术节——《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展”,组织策划“两岸汉字艺术节——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
2010年6月~7月,完成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书法”的履约报告;
2010年6月6日,随中国书法院代表团出访日本,并参加在日本名古屋爱知县美术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部日本书道会、韩国书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书法年展”;
2010年5月25日,参加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行的“中韩书法30家作品展”;
2010年5月1日,在衡阳市起云阁艺术馆举行“肖文飞书法展”;
2010年4月22日至28日,在湖南永州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政协书画室、永州市文化局长沙如意大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书法院田野考察永州行”活动,并主持研讨会;
2010年3月31日,参加在韩国首尔世宗文化会馆美术馆举行的由中国书法院和韩国书艺学术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韩书法30家”展览;
2010年3月28日,参加在甘肃省庆阳市举行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甘肃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大展”;
2010年2月8日到3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和主办的“情境书法大展”,参展作品行草书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四条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12月26日,参加在东莞长安图书馆举行的由《东方艺术•书法》提名的“全国书法二十家作品展”;
2009年10月,书法作品被收录到江西出版集团出版的《共和国书法大系》;
2009年9月27日,在广东东莞长安图书馆举行“肖文飞书法展”,并在“长安文化学堂”做专题书法演讲;
2009年8月,以专家身份参与大型文献纪录片《敦煌书法》的拍摄,该片2010年分别在中央一台和中央十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2009年4月19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湖南省政协书画室在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主持“简帛书法研究论坛”,并宣读论文《流沙坠简对二十世纪初书法的影响》;
2009年4月16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与韩国书家协会、日本日中交流振兴协会在韩国首尔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书法年展”;
2008年12月,在苏州举办“2008全国青年优秀书法篆刻家(苏州)提名展”个展;
2008年11月,参加有舟山市政府和中国书法院主办的“中国书法院走进舟山群岛——中国普陀山佛教文化名家艺术书法大展”;
2008年11月,在烟台参加“山海情怀——当代书法名家二十七人学术邀请展”;
2008年10月,组织编撰由中国书法院主持的“中国书法史论丛书”——《简帛书法研究》,并撰写《流沙坠简对20世纪初书法的影响》一文;
2008年10月,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台湾艺术院校联合主办的“五岳看山——海峡两岸教授及博硕士生创作展”;
2008年9月,负责撰写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文字资料和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2008年9月,参加在广东美术馆东莞分馆举行的“纸上烟云——全国书法八人展”;
2008年7月,参加由中国书法院主办的“首届国际书法年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
2007年12月,《中国书画博览》2007年第6期推出《全国中青年书法20家——肖文飞》专题,并参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展览馆举行的《全国中青年书法20家作品展》。
2007年10月,发起并参加在深圳博物馆举行的《“岭上雅集”——全国青年书法八家展》;
2007年9月,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的《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2006年9月, “四川•北京双年展” ;
2006年5月, “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 ;
2006年1月,参加中国书法院主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 ;
2005年11月, “江苏•湖南青年书法家精品展” ;
2005年8月, “北京•黑龙江艺术书法展” ;
2005年6月, “第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提名展)” ;
2004年9月, “北京•湖南艺术书法展” ;
2003年12月,入展“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征评展)” ;
2003年11月, “北京十月书展” ;
2000年12月,“永和书社”在岳阳举办“永和七子书法篆刻展” ,为参展者之一,该展于2001年4月移至长沙举行;
2000年9月,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
1999年12月, “湖南省青年书法篆刻艺术展” ;
1999年11月, “第三回大韩民国华虹书艺文人画大展” ;
1999年10月,参加“湖南省书法篆刻展”,获精品奖,成为10位获奖者之一;
1999年8月,作为发起人之一在岳阳发起成立“永和书社” ;
1998年11月,参加由《书法导报》社举办的“首届当代书家作品评展”,获二等奖,并获“优秀书家”称号;
1995年11月,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主要文章:
《沈曾植书风演变的几个点》(《中国书画》,2013年第1期);
《宗绪升对话肖文飞博士》(《青少年书法报》2012-03-06第七版);
《牟应龙与赵孟頫的交往及其书法艺术》(《东方艺术•书法》,2011年10月号);
《不让书法在我们这一代成为绝响》(《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第4期);
《中国书法: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光明日报》,2010年05月14日);
《沈曾植晚年生活及与书法相关的交游》(《同人》2009年卷);
《天风浪浪 海山苍苍——邹涛访谈》(《东方艺术•书法》,2009年6月号);
《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沈曾植书法评述》(《东方艺术•书法》,2009年4月号);
《流沙坠简对20世纪初书法的影响》(收录于《简帛书法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4月);
《我的选择——张锡良书法访谈》(《东方艺术•书法》,2009年2月号);
《学书循理》(《书画艺术》,2008年第5期);
《郭子绪:寂冷野逸托山林》(《东方艺术•书法》,2008年8月号);
《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书法本科毕业作品选——兼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学的特点》(《东方艺术•书法》,2008年6月号);
《胡抗美:解读大草的秘码》(《东方艺术•书法》,2008年4月号);
《好玩的篆刻好玩的人——东莞“新印象•东莞尔雅篆刻艺术沙龙展”印象》(《东方艺术•书法》,2008年2月号);
《刘正成:我崇尚有行为意识的书法》(《东方艺术•书法》,2007年第3期);
《沃兴华:在路上》(《东方艺术•书法》,2007年第1期);
《曾翔:重要的在于发现》(《东方艺术•书法》,2006年第5期);
《徐海:我是汉字造型艺术工作者》(《东方艺术•书法》,2006年第1期);
《王家新访谈录》(《东方艺术•书法》,2006年第1期);
《以艺术的立场审视书法——就“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访王镛》(《书法导报》,2005-7-13);
《“圳风”调查报告》(《书法杂志》,2005年第4期);
《刘彦湖的意义》(《书法杂志》,2005年第3期);
《孙晓云访谈录》(《书法杂志》,2005年第1期);
《通州书法人的幸福生活》(《书法杂志》,2004年第5期);
《九人书法集评》(《书法杂志》,2004年第2~4期,署名履空);
《湖南当代青年书法现状扫描》(《书法杂志》,2004年第2期);
《从“乡村话语”到“城市话语” 》(《书法杂志》,2004年第1期);
《书法的三重节奏与当代“流行书风” 》(见:《首届“流行书风印风”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翰墨淋漓唱大风》(《中国书法》,2003年第9期);
《抚摸笺上的历史和艺术》(《中国书画》,2003年第8期);
《法度的守望者》(《中国书画》,2003年第8期);
《王铎书法六件》(《中国书画》,2003年第6期);
《感受刘彦湖》(《中国书道》,2002年第6期);
《当代“流行书风”面临的问题》(《书法导报》,2002-9-25)。
专著:
《肖文飞书李白<梁园吟>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
《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从沈曾植看清末民初书法的丕变》(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当代书法十家——肖文飞》卷(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
《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书长卷——肖文飞》卷(华夏翰林出版社,2006年2月);
《艺概丛书——肖文飞》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湖南十人书法篆刻作品集——肖文飞》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月)。
肖文飞书法集评
寓朴拙于洒脱,用笔天然无饰。
——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书法院院长)
文飞为人忠实诚恳,办事竭尽心力,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职后,对书法申遗卓有贡献。他的书法也有进步,突出的特点,是写意为本,化古出新,巧拙互用,既生且秀。篆隶魏碑,写出了新意,行草尤有个性,善于在时间节奏上着力,对于张旭、杨维桢与日本藤原佐理的笔势,多有领悟,化为己有,书风在或流动或跳荡中见凌利奇崛。山水画则更传统,有元人味道。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文飞的不同作品中可以同时感受到意与法的暗合,拙与巧的相生,顺与逆的搏击,古与今的共存。我特别注意到他的几种书体集于一幅而又颇为协调的作品,这是需要本事的,需要驾驭各种书体的基础,需要统一语言表述的手段,需要变化空间构成的能力。都能做好,确属不易。
——王澄(原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肖文飞属于理性与感性俱佳的一类人,所以他有既做学者又能艺术创作的良好资质。艺术创作要驰骋于高层,非要极好的感觉不可,而所谓高层是靠不断的理性的审视来维系和调整的,没有这种审视,创作无法通变与超前,而具体的创作过程则需要永不停歇的新鲜感觉。在与肖文飞交往的过程中,我惊异地发现他低调的言谈举止中蕴藏着“发威”的潜力与冲动。时间将证明他的优秀。
——石开(原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在常人眼里,肖文飞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些抑郁。然而,他妻子却说:“常常在半夜,他将我从梦中摇醒,要我看他的得意之作,激动得像个孩子,说他顿悟了,然后滔滔不绝地谈他的心得,谈他的志向。”内心的激烈与性格的压抑,形成一种张力,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每个字的结体仿佛受到外空的巨大压力,向内收缩,然而点画豪放跌宕,转折处锐角高昂,显示出不屈的抗争,强烈的矛盾冲突导致一种特别的神采。刘熙载《艺概》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学,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看肖文飞作品有字如其人的感觉。
他最近在一件作品的题跋上说:“《天发神谶碑》以秦隶之方参周篆之圆,势险而局宽,锋廉而韵厚,将陷复出,若郁还伸(这四个字最能反映他的书法风格),白石翁取其一瓢而化为江海,历来有成者皆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听云阁主人叹曰:吾之安身立命之所安在?”显然,他特别钟情《天发神谶碑》。江苏庄天明先生主张学习书法要从生命的基本态出发去寻找取法对象。肖文飞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以他的心性以及功底,学习《天发神谶碑》的困难不在于方、险、廉,而在于圆、宽、厚,如果他能够兼顾到这三个方面,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书法风格一定会别开生面的。
——沃兴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人的书法,从僧怀素到何绍基,从毛润之、齐白石以至当代书坛的新锐,从古至今,决不缺少才气和霸气,或龙蛇竞舞,或风雷激荡,或铁划银勾,或春蛇秋蚓,不一而足。文飞的书法,作为湖南新锐的一个代表,有才气而能无霸气,可谓雅人有深致者。
——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文飞性情极深,而言语颇寡,其抑塞孤傲之怀一发之于书,故其书内敛而倔强,如绝壁之木,上有峻石之欺压,下无滴水之润泽,而鼓努自奋,不可遏也,虽千难百厄,力抗而无悔。文飞书用笔虽提皆按,力透纸背,虽有连带,皆见斩截。笔刚而涩,意奇而深。彼专尚端正典雅者,或怪其突兀支离,而不知书法之工,固有在结构之外者。
文飞书力重笔方,亦年龄使然。他日自化,或能磨砻圭角,益以浑成,吾拭目焉。
——郑寒白(《中国书画》杂志编辑)
文飞兄的作品在美学上选择的是一种自然而又奇异的路数。因而,其略带野逸的美学品格必然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此种情结自由表达的形式。在文飞兄的诸般书作中,我个人认为,最能达以上之意者当属他的小字型书作。或长卷、或斗方、或横披,总是能在笔墨流走之间得自在、得真如、得萧散,而且这些书作虽然在美学分类上或雅逸、或清野、或奇诡,但与作者内心的呼吸相契合,始终散发着一种寓朴拙于洒脱、天然无饰的情调之美和歌吟之美。其郁结处如楚骚的泽畔行吟,其诡怪处如山鬼之啼哭,其烂漫处如高士之扪虱……这样的思绪、这样的情愫是否是湖南人与生俱来的性情,这个问题我说不好。但就文飞兄来说,我很清楚的是,在文飞兄淡漠而沉静的外表下的那颗文心的跳动——它所牵动的神经始终是在以忠实于自我为本位、在不断的淬砺之中寻找个人之升腾的,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生痕迹都将在灵魂的归化过程中浓缩为一种图式化的象征、一种人生一瞥的折光,因而,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是淬砺之后的产物、是一种人生况味的真实写照。它与文飞兄人的“这一个”有关、与历史有关、更与现代人对于人的诗性栖居状态的独特解释有关。
——梁培先(南京师范大学讲师)
书法的传统高如山深似海,理解不透彻,要么被山压着,要么沉入大海。肖文飞对传统自是有很清楚的认识,这种认识按照清人的说法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按时下通行的说法是要保持自己特有的风致和腔调,要有自己的面目。纵观古人书作,也能看出各人之“生面”多么鲜明和突显。不少习书者也声称,既要师法古人又能自出机杼,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有意思的是,艺术也正因此才给人们无限想象和突破的空间。于古人传统中,肖文飞有习王羲之者、有习董其昌者、有习八大山人者、有习金文汉隶者,由这点看来,肖文飞的内心还是很爱“古人”的,古人的文心书迹既是媒介又是生发点,即便如此,而肖文飞能不履不蹈,下笔一如狠重斩截、沉着痛快,行草楷隶杂揉,卸去了古人书迹的形态而一呈萧散奔纵之势,自己的语汇从古人经典中撷取出来而复又连同自己的情绪归于传统之中,成为肖文飞独有的风神“生面”。
这样的风神“生面”所倚借的“真汝”写意精神我是非常佩服的,洋溢着一种强烈的自我情感特质。有明以来,董其昌认为“逸品”高于“神品”,艺术中展现“自然”、“本真”的性情最为可贵,要不断发现“真汝”的本相。这个“真汝”一旦发现,即不再被古人所笼罩,自性本相自能随处流露,即便是临古,亦如同自运一般。我不知道肖文飞是否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但他已知“真汝”,是注重主观情绪,借物抒己的写意表现的达人。这说明肖文飞一方面是对古代传统的深研和理法的循从,更为重要的是,立足点是自我主体,是“我在”和“我法”,这或许与他画写意山水也有很大的关系。他敏锐地发现,书法传统与现代二者的相通正是这种“真汝”写意精神所指引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肖文飞近年来专心于他的这条道路前行,表达他萧散奔纵的个人情感,这也正是肖文飞的内心所在和他人生体验的一个重要部分。
——李澍周(《东方艺术•书法》执行主编)
自序
屈指算来,在书法这条山阴道上,行走了也将近三十年。在行吟近十个城市之后,“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展”终于回到了故乡省城——长沙。
“杖藜行歌”,语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酒,这辈子恐怕是学不会了;其中的境界,我却心向往之。
杖藜行歌,是我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十多年前,我离开故乡,不知深浅地一头扎进京城,正所谓无知者无畏。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心境不就是野僧云游,杖藜行歌,到寻找安放心灵的安身立命之所么?!即使现在,生活稍微安定,而内心的飘泊感却还是挥之不去。永远在路上,与生俱来,深入骨髓,这样的寻找注定了是一生的了。
杖藜行歌,徜徉山林,是我向往的人生境界。旷达,需山林寄放,这点,魏晋人做得最好,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以药、酒、长啸、驴鸣等,宣泄生命的真实与短暂的欢乐。古风远逝,斯文不再。而今,自然的山林渐行渐远,代替的是钢筋与水泥的丛林。我,向往山林,却无奈地生活于城市,在城市与山林的两难选择中,也只能遥想古风,用书法营造我内心的山林,作为安放心灵的寄托之所了。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张悬于“岳麓书院”的这两对名联,可谓道尽了湖湘大地近两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气势之大,足可以吞江海,掩日月,而尘芥如我者,面对这滔天洪流,恐怕连一朵浪花也无法算上,除了怀揣惶恐与敬畏,剩下的只能是加倍努力,以求寸进以不辱先贤了。
感谢百忙之中题写展名的我的恩师王镛先生。
感谢策展人、我的挚友王祥北先生。
感谢长沙荣宝斋。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2014年10月
肖文飞匆匆于望京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2014.11.1 荣宝斋(长沙)
<<<展览开幕式现场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2014.11.1 荣宝斋(长沙)
<<<展览开幕式现场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2014.11.1 荣宝斋(长沙)
<<<展览开幕式现场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2014.11.1 荣宝斋(长沙)
<<<展览开幕式现场
杖藜行歌——肖文飞博士书法展
2014.11.1 荣宝斋(长沙)
<<<展览开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