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辉 发表于 2006-3-22 10:03

万四喜儿小说《贾兰的收藏》

贾兰的收藏

    一次国内重要的书法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界知名人物云集甲城。饭后茶间,老朋友们在一起闲聊。
   “嘿,给大家看一封有趣的信!”说着,A书法家从口袋里取出一封信来,脸上带着一丝神兮兮地微笑。
    B、C、D、E、F------诸书家们饶有兴致地传看着A递过来的从乙城寄出的这封信。打开信封,赫然入目的是一张大美人的彩色玉照,照片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钩得男人心旌动摇,不由得你不想入非非。信不算长,两叶稿纸,不妨全文录下:
       A老师:
          接到这封信,您一定感到突然,请原谅这个数千里之外的您的崇拜者的冒昧,这是我苦思数年,徘徊数日,才终于鼓足勇气提起笔来给您写这封信。
          我今年二十三岁,性格内向,有点不合群,所以至今还没有男朋友。我不大爱讲话,能与我朝夕对话的朋友就是书籍。我沉浸在书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好像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读书有无穷的快乐!我最爱读的是中国古典诗词,这更与当代青年人格格不入,我也爱赏读历代的书法字帖,玩味着古人笔意的往复变化,手摩其形而陶然于心。但古人书法刻石槌拓,或缩小印刷,虽形象差似,但优孟衣冠,精神失去大半,不如读当代书家的墨迹过瘾,于是我又爱上了看书法展览,全国重要的书法展我都要专程去看,每每如痴如醉地在展厅中留连而忘返,在当代书家淋漓动人的笔墨前我被征服了。我自己虽然不会写,但我嗜书法成癖,A老师,您说我这个人怪也不怪?
          在一次全国书法展览中,我看到了您的一幅草书,一下子把我震摄了,您腕底的点画变化与我的心曲产生了共鸣,我读您的书法,就好象与您同乘在一条小舟上,在万顷碧波间随风浪而共俯仰,同沉浮,我陶醉了。回想起看那次展览,至今已有三年时光,三年时光倏然而去,而拂之不去的是您那张作品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留下心灵的烙印,一种欲罢不能的心情越来越炽热,这对艺术的热爱之火终于促成了这封信。我多么想得到您的一幅字啊,挂在我的斗室之中,朝夕相对,那当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境界。但我只是想想而已,不敢向您开口求书,因为您的书法都是传世精品,都是价值连城的。
          我写这封信,只是为了有一个倾诉的机会,是我自言自语的独白,您不必回信,您知道天涯海角还有这样一位您的“追星族”,我就满足了。
                                             

                                             您的崇拜者贾兰
    众书家传看着这封情感真挚的信,脸上也都有几分神兮兮的微笑:“那么,A兄您回她信了吗?送她一幅字了吗?”
   “我回信?这类信我见的多了,都是巧要字的!”A书法家显出几分矜持来。
   “是个骗局?”众书家脸上的神兮兮又变成了一丝迷惑。
    又过了一年,全国的另一次书法活动在乙城举行,书法界又群贤毕至了。活动期间,组委会邀请诸名家去参观当地重要的书法活动《贾兰收藏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展览会开幕式上,贾兰讲了话,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二十三岁、性格内向的贾小姐,竟变成身高一米八以上,体重一百公斤的大老爷们,黑黄油亮的胖脸上有几枚浅皮麻子,外翻的厚嘴唇掩不住几颗大金牙,手指上戴的几个金戒指在电视台的弧光灯下熠熠发光------ 贾兰讲的一席话,无非是全国各地的书画家都是他的“铁哥们”,都愿意献出精品供他收藏云云。
    走进展厅,A、B、C、D、E、F众书家的大作都有!大家看了,都没有言语,都没有暴露自己书发家的身分,也没有人去找贾兰兴问罪之师,因为贾兰手里可能还保存着他们每人一封或数封甜腻腻的信呢?
    走出展厅,走回下榻处的一路都是沉默的,突然其中有人骂了一句:
   “我操他XX的!”
真解气,大家都愤怒了!突然又有人笑了起来,大家先是怔了一下,然后也都忍俊不禁,这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放肆,过路人看看这一群失态的衣冠楚楚者:
   “神经病!”

梦草堂 发表于 2006-3-22 21:10

故事结尾方式不佳:应该在万众瞩目中,A、B、C、D、E、F望眼欲穿中--最后贾兰出场,让A、B、C、D、E、F目瞪口呆--立刻结束。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3-23 22:38

呵呵,电话是个好东西,以前有人专找美声女电话求字,和楼主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呵呵,好玩,要不怎么姓贾呢

清山居士 发表于 2006-3-25 18:37

我还老想着这样要字呢?
看来我的思想落后了半截啊!
......
呵呵

一石 发表于 2006-3-28 10:40

妙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四喜儿小说《贾兰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