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友 发表于 2014-8-26 23:51

书家与艺术流派

“流派”一词原指水的支流,后引申为派别、派系。艺术流派大体上是指由那些一脉相传且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创作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艺术派别。书法艺术(当然不止书法艺术)历来讲究师承、根柢、门派,每一个书家都从心理上有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因此流派问题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在有的书家心里甚至是一种无形资本。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到底形成了多少流派?恐怕很难说得清楚。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影响的是两大流派:一是王羲之派,二是颜真卿派。

王氏一派自东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之后一直影响着中国书坛。其基本脉络是:由陈人隋的僧智永,即王羲之的七代孙,“传于由隋人唐的虞世南,虞又传给他的外甥陆柬之,陆传其子陆彦远,陆彦远又传给外甥即后来的‘草圣’张旭。由此一脉相传,代代不衰。唐、宋、元、明、清历代学习书法者无不研习王羲之而从《兰亭序》、《集王圣教序》、《十七帖》等‘二王’作品中学传统技法,学艺术规律,从王羲之等人的书论中学书法美学思想,刘福友书法-www.lfysf.com。

这是一条滔滔大河”。在这一“大流派下有各自的面目,也就是个人风格,这才使他们一个个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佼佼者,成了继承传统而又能自出新意的一代大书家。王羲之流派的静气、‘中和’之美至今仍然受到书家的青睐”;唐代以后,颜真卿的新书体(即颜体)“以其雄厚、博大之风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对之顶礼膜拜”,于是形成了另一流派。

“五代杨凝式,宋代苏东坡、蔡襄、黄庭坚,元代耶律楚材,明代解缙、邵宝、陈宪章,清代刘石庵、何绍基、钱南园、翁同觫、伊秉绶等都是从颜书中走出来的,都是从颜真卿书法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线,在博撷约取中找到了自己书法风格的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家与艺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