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 发表于 2014-8-5 06:53

关于书法批评的学习笔记【之二】

本帖最后由 卫生局 于 2014-8-5 06:54 编辑

      中国这么大,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要想一夜间蜚声遐迩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不是闹着玩的!掰着指头算算,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有这能耐的也就是兰考的焦裕禄焦书记了!要说这事情也算赶趟,焦书记也走几十年了,眼看着后继无人媒体望眼欲穿,忽然,山西吕梁市交城县的李志安李书记来了!李志安是山西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高卫东则是吕梁市委书记,也就是李志安的直接领导。今年2月,高卫东在吕梁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一周后李志安也在县委组织的动员大会上讲话,却被网民发现两篇讲话内容高度雷同,李志安除将高卫东原稿中的“我市”改为“我县”,并对其他细节做了修改外,超过九成内容抄袭自高卫东的讲话稿。事情一经败露,李书记想必是气急败坏,但也没辙啊,白纸黑字在哪搁着呢!怎么办呢李书记?只有一条路:低头认栽!
      县委书记是多大的官啊,中央眼里就一基层干部,咱老百姓眼里可不得了,大老爷啊!能做得了这个位置,水平应当是没的说啊,可这次是怎么了?危机公关的水平怎么这样子啊!要说让当官的看起写字的,那绝对没戏,除非您是颜柳钟王苏黄米蔡,人家能拿您的字换钱花,否则的话,信手涂鸦的算什么呀!但这次的危机公关,李书记您可得向我们书法界学习学习,高手怎么点评咱不知道,就学生这两把刷子,稍经我国中医的看门把戏望闻问切,就知道李书记您走错了三步棋——
      一、您抄袭吕梁市委书记讲话稿的比重太大了,再怎么着也不能超过九成啊乖乖!您看我们书法界的理论文章或者书法批评文章,有一篇不抄的么?谁有本事给哥哥找出一篇没有一点抄袭痕迹的文章让哥瞧瞧?但咱把握一条,抄袭的比例不能太大,一般也就30%,还是零零散散的穿插其中,一点也不显山露水!目前为止,学生见的胆子最正的一篇就是上一篇所说的那个,在2013年第九期《书法》杂志上,那一期有一篇刊登在“美文”栏目里的文章,叫《学人好大言》,通篇概算也就71行1500余字,仅引述文字就占37行近750个字。同一个栏目里的另外一篇稍好些,叫《碑帖中的家常事》,100余行,引述文字也占去将近三分之一!早就知道共产党的干部有一个光荣传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李书记您抄袭了九成啊,胆子也太大了些啊!过了过了!
      二、您怎么那么快就向公众和吕梁市委做检查了呢?太快太迅速了!应该过过脑子想一想对策啊!面对网友雪片似的劈头盖脸的批评,您应当说,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的讲话稿那么有水平,难道是我的错?看过《巴黎圣母院》吗?“她的歌声那么动人,难道是我的错?她那么美难道是我的错?她让人发狂,这难道是我的错?”这是神甫为遮掩自己丑陋的内心时对丑怪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说的一段话。可见艾丝美拉达的美令他恐慌。当艾丝美拉达为被示众的卡西莫多送水的时候,丑陋的卡西莫多望着她,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字:“美!”还有,《汉书》成段的抄用《史记》文字,后人因而有说班固之书乃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不过设身处地为班先生考虑一下,司马迁把前汉的历史写成“绝唱”了,谁能再出其右?与其另起炉灶,不如藏拙讨巧。回头说我们书坛,沃兴华知道吗?书坛大腕啊!他的《敦煌书法》被指有抄袭华人德的嫌疑,华人德闻知,查阅后去函质疑。沃并不觉难堪,他回信说,他有两千字是抄华人德的,但华人德的一千字又是抄写古人的。倒底谁在抄袭呢?华看回复后,有口难辩,心中有气。碰到沃兴华,当众开玩笑,称沃“老嫖客”。李书记啊,当别人指责您或者吕梁市委指责您的时候,您怎么不去看看吕梁市委书记的稿子有多少是抄袭省委的呢?他说您抄袭他的,您就说他抄袭省委的,不就不了了之了?傻啊!这一点要向书法界学习,处变不惊,淡定从容!任您横眉冷对千夫指,我自横刀仰天笑!
      三、您怎么没学会标明出处呢?您看看我们书法界的书学讨论会的作品,有一篇完全不抄袭的么?为什么还能获奖呢?标明出处不就行了嘛!您如果在引用吕梁市委书记的讲话稿之前都加一句“根据吕梁市委的指示”,谁能拿您怎么着?到那时候,谁如果再斗胆说您抄袭,您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回敬他:知道吗知道吗,哥哥这不叫抄袭,叫“旁征博引”!
      政坛书坛原无明显界限,后因一丁点的蝇头小利闹得兄弟翻脸,其实大家都是写写字,谈不上谁挣谁的饭碗谁抢谁的地盘,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互惠互利达到双赢多和谐啊!就说这事吧,李书记要是早一点了解书坛猫腻知道这其中的曲里拐弯,那会出现如此尴尬!没听说研究生一写论文就泡图书馆吗?泡图书馆干什么?好听一点是查资料,其实就是一个抄呗!不过书坛也有软勒,您看看每一届书学讨论会的获奖作者,90%以上有高校背景,学生不好好读书,参加什么书学讨论会呢?讨巧啊!抽身去泡半个月图书馆,查找一些让人看了头晕的稀奇古怪的奇闻野史,然后凑一篇让人看起来博大精深满腹经纶的学术论文投出去,既容易折服评委,又交了毕业论文,一箭双雕,何乐不为?可苦了那些评委,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肖会友 发表于 2014-8-20 14: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书法批评的学习笔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