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斌
发表于 2014-7-9 13:54
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4-7-16 12:59
艺术内在的的风骨,来自于自身修养!
品高与学识,是超于法外,妙于性灵的无形规则,
此规则合于自然,是永恒而至高无上的。
它需要用心体悟,难以言表。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4-7-16 13:07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中国艺术界发生的“85思潮”,是国门打开后一次重要的思想、艺术运动。那一时段至今仍在文学、辨析、艺术等各领域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当代水墨界。
以当时出场的艺术家作为第一代,粗略地划分,1985年(后)出生的艺术家即是第三代艺术家。这一群体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教育背景有着极强的一致性:都受过完整系统的艺术教育、出道时正赶上中国艺术品的消费时代。离85思潮过去已将近30年,对相似背景下的群体进行研究而对个体差异进行跟踪分析,是当下有现实意义的一项工作,而个体差异与背景一致之间的对撞,尤其显得有趣而独特,“85后新样本”的总体命名,即来源于此。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4-7-16 13:07
2014年6月6日在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开幕的“85后水墨派”,即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也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起步。本次展览展出6名艺术家郭辉、籍洪达、李嘉儒、李夏夏、李翔峰、杨新收(按姓氏音序排列)的作品共30余幅。
水墨所包含的概念在今天是多元化的,本次展览集中在水墨里的工笔这一块。与比他们年长的成名工笔画艺术家或传统功力深厚或革新观念有力等特点不同的是,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均介于“传统”和“实验”之间,显得他们整体上稳健而成熟。从笔触的表达上,他们都是传统的,守正不侵邪;从表达内容的方式上,他们又是当代的,鲜活不泥古。而在个体的艺术呈现上,又有各自的特点:郭辉的人文、籍洪达的今禅、李嘉儒的粉金、李夏夏的纤雅、李翔峰的情怀、杨新收的奇丽,均有着样本价值,无法将他们以一个统一的名词概括,但又无法将他们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