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宁
向书法艺术传统的纵深处挖掘——论蔡宁的书法艺术刘传奇苏北书家群如曹元伟、李守卫等以其渐入书法传统的纵深度来讲,已经确立了其在当今书坛的重要地位。看到蔡宁的甲午书法网络展,更坚定了我的这一看法。他们的书法以向传统的纵深处不断挖掘为理念,从技法维度,文化维度的双重探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书法领域的呈现,以此实现当代书法在整体现代文化中的文化价值。于此我想从这一角度,谈一下我对蔡宁书法艺术的认识。关注蔡宁已经很久,他跟从当代帖学前进的步伐也是深入取法“二王”。取法“二王”的精粹在当代很多书家中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二王”书法难避的缺憾就是软媚,唐人对此已有认识。不避讳讲蔡宁的前期书法也有此疾,笔锋随情而跳宕的程度还不够强烈,也就是主体与取法的客体的情感关联尚不十分明朗。但蔡宁以其对线条质量的把握使其书法在骨力上还是保留书“二王”书法的清朗之风,这是其过人处,也是其早期书法能在国展中屡屡取得佳绩的原因。笔画的线质是书法的灵魂,他的精神气度都是借以以维持,因而任何忽视线质以追求所谓任意而书的行为都容易走入书法的偏角荒野。蔡宁对此认识一定很深,他取法八大怀素、志在其线条质量,上溯“二王”,并以“二王”立基,得其变化,取其韵致。而这一韵致正是其早期书法书法还很有“风度”的原因。 蔡宁知道自己早期书法存在的问题,如何克服应该说是摆在当代很多“二王”追随者面前的一个学术问题。陈海良从杨维桢处汲取营养以求变,龙开胜从唐人行楷中汲取营养以求变,王厚祥则从怀素中汲取营养以求变。蔡宁则从欧阳询的行书中抓取“险绝”以求变,“险绝”与“软媚”本是一组具有相对的审美内涵的词语,而蔡宁逆势思维让其融合在一起,取得了不一般的审美效果。这是在当代书坛上的首创,是蔡宁能拉开他与一般“二王”追随者距离的原因。这应该说是蔡宁的独创。从文化的维度分析蔡宁的书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在向主体的内在探求,气神凝一,一以贯之。不求外在的剑拔弩张,而求内在气息跌宕涵涌。因而蔡宁的书法在内气上下工夫,主体求静,是为“心闲”;笔下求活,是为“手敏”。“心闲手敏”是让动静融合,情意融合,修养主体境界。当代有太多为书而书而致精神憔悴者,这就是只从技法维度入手而忽视中华传统的文化维度,忽视中华文化的精神指向的原因。不明白书法艺术原本就是涵泳人之性情,陶冶人之情性的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就是不明白书法作为艺术的精神指向。蔡宁的书法向内探求,挖掘经典,容己情怀,笔锋间跳荡的是广阔的精神境界,而外表依然平静含蓄,可以说这就是蔡宁的人,也是其书法。2014年2月12日于散花书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