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家评论系列·万 力】会“玩字”的万力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3-12-4 14:57 编辑会“玩字”的万力
文/贺进
万力是我见过很会“玩字”的人。
其实对于书法,真正的深入与思考都是建立在“玩”的基础上的。书法史洋洋千年历史,时至今日,随着与书法相关的文学、艺术学、考古学、美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理性了,理性了当然也就更明白了。所以当今的书法家写字更累了,每每临摹古人或者创作作品总要考虑很多的因素,美学上要考虑对称关系、黑白关系,文学上要考虑词句的风雅与通俗,考古学上要考虑是否更与古人的时代感是否相应?等等考虑诸多的问题,让我们对书法越来越累,累是从她带给我们的信息量之大让我们很难承受。
我总是不断的思考一个问题 ,古人写字是不是也这么累呢?难道王羲之书写《兰亭序》还要考虑字的间架结构、黑白关系吗?颜真卿痛失爱侄的情况下书写《祭侄文稿》时是不是也考虑作品的整一性呢?米芾书写 给友人的信札时难道还考虑是不是符合美学的规律?这些思考未免有些滑稽,总觉得历史不是这样的。有的人说了,古人不如我们聪明,是的,古人并不知道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还有美学这么个词儿,也并不知道自己日常书写的信札、感悟后来称之为“文学”,他们真的不如我们现在的人聪明 ,但是傻傻的古人却创造了让我们这群聪明人仰慕的壮阔诗篇、浩瀚文海。我们真的比古人聪明吗?似乎也不尽然。
如果按着这样的逻辑去推理古人的心态,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假设古人都没有任何艺术上的概念,只是信笔书就,正是因为古人创作的书作无关各种学说,所以他们的作品是发自“肺腑”的。然而古人也并非“没心没肺”,他们的随意书写是建立在对书写的常态把握和文学造诣之上的,所谓的随意书写其实是内心强大之后的“大爆发”。对于笔墨关系,对于章法处理,对于黑白关系等等,都不是在书写时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在日常书写中形成的常态表现。有了常态的艺术思路,真正在书写作品时却是以“玩”的 心态来完成,这是古人最让我们佩服的地方。我们当今更多的书家似乎在“强大内心”上做的还不够,胸无点墨往往是书家的诟病,书写作品时精于算计,似乎也让章法变得刻意,相对于古人来说,并不是聪明与否的关系,而是我们相对于古人来说下的功夫还很少 。功夫不到位,你还来“玩”书法往往让人苟为笑谈。
然而当代人玩书法更多的是玩形式、玩构成、玩风格。似乎也不落与古人之后,古人是含蓄的,他们对于章法、墨法都很是内敛,当然这是相对于当代书家来说的。当代把古人的东西来放大,结构放大、章法放大、点画放大,所以形成了与古人不尽相同的书法形式,这无疑是当代人对书法的再度认识。可以说,这样来学习书法,貌似是回归了古人“玩书法”的心态,从这一点来说,当代书家是值得让人肯定的功绩。
万力是属于会玩的书法家的,他玩书法更多的是对古典的另一种解读,就如我刚才提到的章法、结构及构成。万力对于古典的书法式样总是有意无意的进行“改造”,他精于“算计”,却在 “算计”之外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例如他书写的隶书对联,我们很难想象他到底基于哪一种碑刻,所有参入的碑刻体系都化为他的作品中,换言之,就是他能够集众多碑刻的体势为自己的作品服务,“变”是他的本领,然而有想法的“变”却是他难能可贵的思想。“拿来主义”永远不适合书法的二度创作,他摒弃了书法的拿来主义,在对古典的精研揣摩后进行重新的组合,让作品呈现出枯湿浓淡的墨色关系,呈现出疏密关系。这当然需要“算计”,学名称之为“构成”。我想在这一点上,万力是将古典进行了“玩”的意趣的改造,我想他的这种创新多少有让人肯定的地方。
万力玩书法不同与古人,他更多的是将章法构成赋予“玩”的含义。万力的书法作品其实是让人“乱心”的,这是对于不太了解书法的人留下的印象,因为看万力的作品并不是娟秀妍美的,字的形态是怪怪的。我想说,万力的 书法正是因为怪才高级。他的书法多从碑刻中来,碑刻的书法更多的是字势上的烂漫,如果将碑刻的书法进行创作,其作品大抵也就是规矩中有几点变化的元素,然而万力却是从碑刻中汲取养分,在创作中形成了行书甚至草书的意趣,这样的创作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形式变了,字法变了,穿插关系也变了,脱离了碑刻书法的本体进行演绎,其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还要进行二度创作,演绎后进行书法形式的统一,这些都是比较有难度的。万力基于所有的有难度的因素进行创作,呈现出碑刻的意趣又有行草书的意趣,可以说怪是碑刻本体的,然而进行系统的书法演绎却是万力给的,万力给予书法的各种元素让他的作品更加耐看。
我说万力是会“玩 字”的书法家,一是出于他对书法各要素的“改良”,二是他对于书法的虔诚。我曾与万力有两次交往,他不善言谈,他的性格与他呈现出来的书法风格判若两人,我想他骨子里是有“愤青”的一面的,他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都赋予了书法表现,玩是他对书法的态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