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5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5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5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6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6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7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7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7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临帖创作自述

文/孙大宇

前日多忙于绘事,近又忙于日常工作,于书已久不临创。昨,由于出版原因,在北京琉璃厂购得大量精良书帖,爱不释手,遂回书斋展读研习,日有所思,夜有所悟。醮墨行笔自然上追前贤矣。

所临王羲之三帖,用毛边纸、长锋羊毫、日本玄墨。试图从晋人哲学、玄学当中体会王羲之当时的创作情境,其用笔的始转、结字的抟开、行气的呼应,都那么熟悉,却又那样陌生。以往临习古人只是看其形貌表面,绝少去想他们的艺术心态、历史环境、创作心理等等。今在这样多的精良印刷面前,王羲之的多种风格、体式件件汩现明晰。

孔侍中帖的线条还是近乎平稳的,多为楷书的用笔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书写的态度是相对认真的,情绪变化也不大。忧悬帖的侧锋就明显地多了,笔与笔的牵连过渡非常精妙自然,洒脱里透着沉静。二谢贴的章法很丰富,有收得很楷式化的,也有相当放逸的草法。情绪跌宕变化明显。看到这里,写到这里,方悟老米对王的尺牍研究的确到位!因之翻开这次所购米芾法帖研展起来,若有沟通。学习二王,也只有老米能成为集古的真正高手。后人所学皆拾之二三。

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学习古人实假以所用。创作上,我喜欢以横条形式强调卷气,短距离的行气搭配,力追丰厚。当代的书法创作无法越过古人这道鸿沟,但是,你我的生活状态、经历、阅历没有办法去像王羲之的年代那样写字,我们不用去写成第二或第三个王羲之,也不可能写成王羲之。基于此,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学习二王化为我用了,别无他法!

于是,我在学习习惯中,突破学习习惯!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8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3-11-14 12:18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