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连云——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本帖最后由 纪伟 于 2013-11-9 19:26 编辑山海连云----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2013年10月26日在连云港美术馆隆重开幕 新闻稿 2013年10月26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共同主办的“山海连云——程大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在连云港市美术馆隆重开幕。参展画家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导师程大利先生,助理导师岳黔山、郭不先生,特邀助理导师石仁勇先生,以及历届学生代表廖勤俭、黄国民、蔡亮、杜亮、周传利、程阳阳、赖昌平、王子龄、蒋和鸣、郭树刚、吴灿之、徐家康、孙开林等16人,展出作品100余件。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副司长、巡视员耿识博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谢德华处长专程赴连云港,向展览表示祝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刘大为为此次展览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高度评价了程大利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出版家的杰出贡献,认为程大利先生对中国画识见高迈,思虑深远,有着极强的担当意识和文化责任感,他的作品境界阔大沉逸,用笔老辣醇厚,悠然有林下之风和书卷气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先生代表中国画家画院和杨晓阳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程大利先生的艺术成就及教学成果。程大利先生认为,中国画必须传承有继,寻根溯源,必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因此,他在近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专绘事、重书法、多读书、绝习气、入风雅、法前贤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思想和从传统入手、笔墨为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书画家。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国家画院和荣宝斋画院得到推广。 此次参展画家有着较为全面的修养和扎实的传统功底,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谨遵师训,注重研究传统技法和古代画论,探究笔墨内涵,由技证道,深刻领悟“画求内美,不务外观”的中国画至高境界,不刻意追求个性的张扬,不强调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营造,这个群体的画家笔力稳健、沉实厚重、追求诗意的境界表达,追求深刻的内蕴。此次展览的作品是画家们深入连云港的山川港口,体察生活,融入自然,精心创作的。这批作品不仅反映了连云港的山川精神和城市面貌,而且具有很高的笔墨内涵,是一批不逐时风的优秀作品,在当今中国画坛会起到风清气正的引领作用,同时为连云港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对提升连云港的文化软实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帖最后由 纪伟 于 2013-11-9 19:31 编辑
山海连云
我的笔墨观
程大利
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和西洋画一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画知之不多。在国内,它日益向西方绘画靠拢。近百年来对中国画的改造,使它的特色日渐消失,它的传承体系被破坏,它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混乱,它本应发挥的文化影响力与中国古文明大国的文化地位极不相称。中国传统绘画受中国古典哲学的陶融。它的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人格品操的中正观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观都与西方造型艺术追求不尽相同。它虽然不长于以宏大叙事的方式直接参与社会变革,但仍表达着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深刻的人生价值。它“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而振斯文”,通过养心修身和知世悟道完成“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归于至善,“渡己”也“渡人”,润物细无声地改造社会。今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画的传统精义,是为了反思笔墨文化背后的思想支撑和民族精神,重建自尊的文化认同。讲究“人”、“文”双修的传统中国画之所以不易于普及,是因为它对欣赏者有文化要求。“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因“文”而“共成化育”,不是简单的“表”、“再现”问题,是“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画画是为了修为,修成君子。中国画的最高指归是“内美”,这来自屈原名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修能”就是为人格塑造。在中国画里,热烈不是宣泄,冷静不是冷漠,最忌高远失中、偏激不平;观通不妨照隅,求末亦是归本。这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境界所在。中国画最大的功能是让人静下来、淡下来,它不表现争斗,却亲近造化,是自然的歌者。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知识分子无论达和穷,书画都是修为的手段,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升着整个社会现的精神面貌。。 {:1_277:} {:1_277:} {:1_277:} {:1_277:} {:1_277:} {:1_277:} {:1_277:} {:1_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