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孙老师讲:你们的网络很好,对于上网者来说,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热爱书法,但有一点我我提醒所有的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希望你也借助于网络告诉你们的朋友:书法要以人为本!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年轻书法爱好者,取法甚至不余遗力的从古人老年的书法作品中学习,其实这是不对的!书法客观的说,具有和很大的边缘性,实际就是一个人生命的生理过程。年轻人应该取法古人年轻时的作品,尤其是和自己年龄相仿时期的作品。因为古人老年作品中苍茫、苦涩、老辣的气象是受生理特征的影响而必然出现的一种气象,诸如眼花、手抖、举止不准确以及心态等等原因。那是自然的形成,不是刻意学来的内心或者生理感觉。人的书法生涯大体分为青年、壮年、老年的话,就如同我们的一日三餐---早餐、中餐、晚餐。如果我们早餐、中餐不吃,只吃晚餐是不行也不正常的。另外,如果早餐的牛奶、面包不吃,而到了晚上吃牛奶、面包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年轻时候不敢年轻时的事情呢?年轻时候就应该做年轻时候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做点精细的书法,这种精细不是要写小楷,行草书也有很精细的地方。今天我们看到的二王的墨迹,都是二王50岁以前的,因为他们只活了50余岁,要是他们活到老年,书法风格可能就不只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我也是从33岁才开始发现我居然很傻:我在学和写老年人的气象:(年轻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去打篮球、排球,不去唱歌、跳舞,反而在公园里面弯腰、踢腿打太极拳呢?!要是你老了,你做什么?可是很多年轻的书法爱好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很错误的!古人老年时书法表现出来的心态、气象是模仿不到实质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你看古人,比如王铎,他40岁壮年和老年时的作品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希望你们网站多对年轻的书法爱好者提示,这也是我相对你们网站上面的人要说的!谈到古人的书法创作状态,她说:我希望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尽量从工具、书写状态靠近古人、写实古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临摹或者书写进最大可能的接近古人。我喜欢看侦破的资料,我也喜欢听公安的侦破案例。其实学习古人就是推理,要推理出古人当时的书写写实。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靠近古人!完全和古人不一样是不可能的,我很相信笔记学,一个人的书写特征和习惯一旦形成几乎是无法改变的。你有你的书写习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你不能完全和古人一样,但是最大可能的靠近了他,也时成功的。所以学个人就要写实。比如,长袍马褂你平时可以不穿,但要唱戏的时候你就要穿,这样才对路。
谈到二王,孙老师指出:《圣教》就是学结体,这个贴的结构太准确了。但要学会分析古人,比如这一点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笔划为什么一定要45度而不是46度。古人的笔法特征也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尽最大努力抓住古人的笔法特征。我举出最近我们论坛尚之斑竹对圣教结构的分析以及《兰亭序》“永”字笔法的分析,孙老师认为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尤其是年轻人在打基础的时候,更要这样做。年轻的时候就是种地,就是要老老实实的刨坑、播种,只要你的基础打牢了,总会有出来的那一天!她还指出,学二王一定要把那个时代笔法体系的东西都要看,都要弄明白。《圣教序》最好结合二王墨迹学。
对于基础的沉淀,她认为非常有必要,一天也不能停手。她还承认,书法的确需要一定的天性,有的人书写习惯已经形成,有的人对汉字造型能力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样搞书法是很吃力也不会有多大成果的。其实每个人对书法的感觉尤其是对自身之于书法的感觉程度都是有感觉的。她说:有的人多少年下苦功练习,可是就是没有进步,而且很迷茫,这是和自己的领悟、思考有关系的。
谈到当前书法追风的问题,她指出:任何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壶开水,沸腾的时候上面和热闹,可是要看清本质,关键看你追求什么,世界就是五彩缤纷的。
随后,我又就原来德国周师道先生来唐山时我们谈到的古人持卷书问题。她说:古人尤其是魏晋甚至以前的人,没有桌子,不是放在什么地方写字的,而是卷起来左手握着书写。这一点从博物馆中大量古人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所以学古人写实状态最重要。
最后就学某一家的墨守问题,她开玩笑说:有的人怕在一棵树上吊死,其实他都没有掉起来呢,怎么能说吊死呢?:)))要有死而复生的精神和过程。年轻人学古人老年的东西我不反对,但作为一种尝试探索未尝不可,可是生理阶段最好不要跨越。要学还是要学古人和你同生理年龄的东西,老年的东西欣赏是很好的。你看:现在我们最欣赏、看的很多的就是林散之先生老年的作品风格,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写的并不是这样子啊!那种老辣、苍茫不是可以学的,也是学不来的!跳过了你的盛年时代是可惜的!!!
最后,她希望大家能就她的《书法有法》谈些看法,尤其是提些意见,她非常希望从网络上面得到大家的意见反馈。
通过两次接触,感觉孙老师是一个对书法有着非常深刻细腻理解与认识的书法家。她很善谈,而且更是诙谐幽默,不是举出有趣的例子来让你加深对她观点的理解。从她的细腻、内敛中不时透出自信与豪放。我真的很走运,承蒙孙老师有兴和我谈了很长时间。
2004/02/11凌晨2:30于陕西省西安市
[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很有必要看一看。[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以人为本不如以书为本!古人都是在一定年龄才成自家风貌的,其间都是不成熟和探索的,如林散之60以后才学草,他稍壮年的东西有啥又能学些啥?当然一味学其暮年老辣确当警惕。但学古人相同年令段书法实不敢苟同![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我同意“以人为本”的说法。大家都来学“苍劲”,知道这东西怎么来的吗?着就象有的少年人要学老年人的成熟一样,没学好,也不知所以然,后来就变的“老气横秋”了。[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自然而然!师其心迹而化之,有助于自身风格的变化!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而不是制造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书法有法》我看过了,她的关于“转笔”的说法(她看来的主要贡献之一)完全是扯谈;另外,有一种怨妇情节在里面,抱怨她作为一个女性书法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认为自己是专业技能人士=编程的工程师;...。完全没有一派大家的风范,可怜,可叹呀!
[分享]孙晓云向我们的网友说
呵呵学王也要知道王的来龙去脉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