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书画圈子的N大弊端—修订版
一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地书画家来甘肃走穴卖字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些书画家来甘肃不仅掠夺走了大量本地财富,同时也极大的打击了本地书画家的创作积极性,在眼巴巴看着真金白银流进别人腰包的同时,甘肃的书画家只能自叹技不如人,生不逢地。以2011年为例,来甘肃淘金的书法家很多,其中中国书协理事计21人,他们是:王岳川 何昌贵 赵隽明 杨广馨 郎岗峰 颜振卿 孟繁禧 容 铁 陈羲明 孟令芳 运其瑞 张书范 保国安 王亚洲 张本义 倪进祥 王庆元 潘传贤 王 云 张 杰 刘月卯。中国书协会员、各省书协副主席、中青年获奖书家计57人,他们是:殷旭明 赵社英 万 力 周剑初 薛党军 栾金广 冷柏青 李国胜 孙 冲 刘聚森 马亚飞 李 壮 焦文清 夏奇星 王 利 刘灿铭 韩少辉 彭双龙 金泽珊 张华东 孙万民 董士林 黄彦平 张国朝 刘伊明 王炳建 张 照 张 良 曹端阳 秦 峰 梁文斌 周建旭 杨晓琳 提俊丰 李文宝 李在兵 徐明春 周建设 钱松君 顾春阳 徐右冰 程 度 李 彬 严亚军 黄海林 杨 帆 高 昂 张新立 张羽翔 刘朝辉 王 宏 龙 友 李守银 崔宏波 胡宗江 李建水 吕书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书画家在都来过甘肃,如林岫 聂成文 吴善璋 金伯兴 刘云泉 刘正成 郭子绪 王友谊 胡抗美 龙开胜 胡秋萍 洪厚甜 刘文华 刘恒 徐 强 卿三彬 刘京文 王厚祥 李晓军等等。(他们的淘金数量可百度“2011年来甘肃淘金的书法家及淘金额概览”)。
二 收藏者没有名家意识,没有名作意识,没有精品意识,眉毛胡子一把抓。
萝卜快了不洗泥,来过甘肃走穴卖字的人肯定都有这个体会,一位在镇远县开画廊的朋友所说的话完全可以证实这一观点,他说:“我们这个小县城,前几年几乎天天来书画家,县城的宾馆最多的一次住了8个书画家,有的一天卖了好几万,有的好几天了没有卖到一分钱,连房费都没钱结。” “当然,也有真正的实力派书法家来我们这个地方赚了一次又一次的,聂成文一年来3——4次,每次拿走30——40万,最多一次70万。龙开胜一个条150元开始,到现在一个条2000元,每次来都要拿走50至70万,只有写的好才卖的好啊。国字号展览和“兰亭奖”获奖的精英们你来了我走了,谁不一年来个3——4次啊。” “我们这里,只要那个画家和书法家来,都满怀而归,而我们当地的老百姓都不在当地的画廊买字画,来搞活动的不管画的写的有多差,都有人去捧场,书画家走的时候都偷着笑。”在部分人眼里,甘肃这里的书画市场俨然就是一个白菜市场,一个垃圾市场,一个倾销市场。
三 部分书画家缺少精品意识,滥写滥卖,充当印钞机的角色。
部分来甘肃的书画家以及部分本地的部分书画家,将自己粗制滥造的东西出售给那些卖了粮食甚至卖了牛羊来买字画的农民朋友和书画爱好者。他们要么把自己机械地复制的没有任何创意的东西如一首唐诗反复地写反复的卖,要么将那熟悉的几首诗词或者熟悉的题材,每首重复书写几十张或者画上几十张堆几堆放在那里,有人要作品时,让那些人自己从那几堆里去挑,然后再盖章甚至再落款,要么书写的作品里会出现好多个错别字,对自己的作品不负责任,像作品里出现落款为“录毛泽东诗词一首,XX年XX月XX书”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就太普遍了。无独有偶,张改琴的作品落款也经常的使用“录XXXX诗一首,张改琴书”的字样。
四 书协、美协遭遇严重的行政干预,阻碍了艺术团体的良性发展。
现在的艺术团体的领导流行空降,如果当年的邵宇开了书协领导空降的先例的话,现在西泠印社的社长饶宗颐则是艺术团体领导空降的典型事例之一,甘肃这个西部省份的书协领导的产生亦脱离不了这个怪圈,一般的说,书协的主席选举会从往届的副主席当中产生,但是甘肃却没有怎么做,看看上届甘肃书协的领导,再看看本届主席的产生,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书法家协会的空降兵了。附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上届领导班子名单:主席 张改琴 副主席 翟万益 刘开汉 王训端 万惠民 郝国良 安继越 陈扶军 秦理斌 王大钧 林涛 林经文,再看本届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领导班子名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主席:马少青 副主席:翟万益 张永基 马国俊 赵雁龙 林涛 秦理斌 陈扶军 王训端 陈永革 郭盾骅 尚墨 王小静 安文丽 丁兆庆 朱明山。行政干预艺术团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艺术的发展“打通关节、铺平道路”,但那只是一般的来讲,有的时间,行政干预艺术团体,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甘肃的情况怎么样呢?书协主席的产生是这样的情况,美协主席的产生亦不例外,现任甘肃美协主席的李宝堂不仅是甘肃日报社社长,还是甘肃省总工会副主席,同样的,当选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李膺曾经是甘肃省副省长……老先生们退位后不甘寂寞,都跑来艺术圈搅混水的精神实在让老百姓钦佩。真可谓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实际上白发是有了,名更多是的却是骂名。(详细情况可百度搜索以官办会的甘肃文艺界)
五 文人相轻,书画家不能相互学习和促进。
书画界立山头、树派别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河北那个拜师门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据一位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的人士讲,甘肃书画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基本上都是“小帮派”。举例来说,同样在皇庙卖字的王熙州和王经纶,就有一个见不得一个的架势,在王经纶进行小丑般的杂耍式的噱头式的书法表演时,王熙州便不屑一顾的说“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写咱们的字吧,你看看我写的这副字,连续三个字当中都有竖画,但是运笔都是不一样的呢!”那架势,那眼神,嘿嘿。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这一点也不假呢。文人相轻,自古已然,艺人自视,何其突出,当然,他们还达不到文人相轻的那个地步,他们的作品到底怎么样,可百度搜索一见分晓。
六 年轻人不好好学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某日没事去皇庙,见梁陆平在刻章,问近况如何,梁眉飞色舞的道,比上班好多了,那趾高气昂的样子,让人想起了区区蓬间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故事,学了几天刻章卖印,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真让人觉得好可悲也好可叹,敢肯定的说,甘肃书画界这样眼高手低的人大有人在,搞艺术,没有苦行僧的工夫哪里能行呢?(可百度搜索梁陆平篆刻查看。)
七 艺术教育腐败变质。
甘肃这里没有什么专门的艺术院校,除了几所师专和西北师范大学等有美术系、美术学院的设置外,书画篆刻类的专业在其他院校还是不常见的,就怎么几个学校,就怎么几个专业,在招生时,却弄虚作假,比如我写的“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造像”(可百度搜索,应本人要求,该文有删节,删除了其考试作弊的那部分)便是甘肃这里艺术类院校招生的真实事例之一,林散之说,搞艺术就是做学人,学做人,这样的招生、这样的学生,水平能高才怪。用我这个同学的话说,“我考上这个专业,其他学生本来就不服气,你怎么说了他们要知道了,反映到师大不就糟了吗?”其实,这样的学位骗子(学术骗子他还算不上呢)到处司空见惯,大家要是习惯了就好了。
八 部分舆论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误导普通爱好者和消费者。
如兰州晨报在2012年06月13日报道的“本周六,张改琴书法首次专场拍卖 共推出大师25幅精品佳作”、“张改琴 - 艺海大师_人物频道_中国西部开发网”、“甘肃书法大家郭中堂列编《大师之路-----当代书画五大传奇人物》 ( 范曾、 刘大为、郭中堂、欧阳中石、沈鹏 )”、“九龍騰飛華夏呈祥—藝術大師秦理斌、何學斌、張憲文書畫藝術交流香港邀請展”、甘肃书法家薛家宽获"中国杰出书画大师"称号等这样大肆渲染的报道和宣传在甘肃屡见不鲜,这会在无形中误导很大一部分人,让这些人认为这些书画家的作品就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九 过分的自我吹捧和大师遍地成为书画界的笑柄。
到目前为止,甘肃出现了 “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杨牧青, “岭北画派”创始人陈龙,“当代黄宾虹艺术”开拓者、“南有黄秋园,北有马西园”之马西园,“大师级画家李宝峰”, “华夏书坛巨擘”魏振皆, “中国小楷王”郎宗权,“艺术大师”黎凡, “西北梅花王”朱安平,“当代徐悲鸿”、“当代欧阳询”夏苦果……按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过几年甘肃再出现几个王羲之的老师、颜真卿的师兄、苏东坡的学弟等是不成问题的,嘻嘻。
十 没有做好宣传和出版、展览等工作。
甘肃这里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赫赫有名的草圣张芝,也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敦煌莫高窟,书法方面除了写经,还有汉简,除了汉简,还有淳化阁帖,但是遗憾的是在甘肃这里却连一本好点的这方面的著作也没出版过,再不要说像山东大学那样将蒋维崧作为山东书坛的一面旗帜来宣传,也不要说像东莞市那样将容庚作为文化名人和市标来出版学术专著了,更不要说像河南将王觉斯、山西将傅青主作为文化名片来大力推广了,像王X一等,自费二三十万出版个大红袍,又有何用?
十一 通渭书画艺术之乡的称谓需准确认识。
通渭哪里的书画市场究竟怎么样,大家基本都看到的是每家都挂字画之类的报道,其实哪里是一个40多万人的贫困县,哪里有95%的人员是农民,这些农民基本都靠天吃饭,哪里95%的农民家里挂的是写好并且装裱好的总计16平尺(两个四尺整张)的对联加中堂,要知道这些装裱好的对联加中堂在过年前在哪里的集市上卖的很多,前些年这样的作品的价格也就30-60元,现在要涨价了也就不过百元,哪里的农民种的土豆一年卖不了多少钱,他们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活着,那些报道通渭书画市场行情一样火爆的人,可曾了解过哪里的农民生活状况?
十二 部分书画家漫天要价,市场价格冰火两重天。
兰州画家杨志印2007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一张四尺整张作品要价16万,而外面才卖4-5000元,这样悬殊的要价和成交价格在兰州是司空见惯的,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例罢了。用市书协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这是“骗傻子 吹自己 ”。
十三 部分画廊经营者眼光和修养有限,只知获奖选手,不知历代名家。
在兰州开画廊的,不知道沈尹默和徐无闻,将一张作品把整体照片和局部照片看成为是两张作品,朱关田是不是书协副主席,三届兰亭奖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弱弱的问一句,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不知道书法史上的二王,能说过去么?(可百度搜索栏中画廊琐忆数则一文)画廊是书画家和收藏家以及交流者之间的一座桥梁,画廊的经营者对收藏者收藏的书画作品的好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书画家的宣传同样功不可没,这里的画廊在接待获奖选手只顾挣钱的同时也忽略自身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使得某些书画家的作品越卖越烂,甚至个别画廊没有诚信,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干,弄来大批的假字画出售,谋取暴利,使一部分收藏者受损,挫伤了他们收藏的积极性,在外地人眼里,甘肃这里成为了“人傻 钱多 速来”的好地方。
十四 举办书法展览遭人吐槽。
甘肃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僻,所举办的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少之又少,前段时间好不容易举办了个张芝杯全国书法展览,从投稿的作品成卷成卷的没有打开到没有评选出结果作品便在网上叫卖再到既是投稿作者又是评选工作人员的李淑燕、李淑娟出现在评选现场的大量现场照片曝光再到网络上的“暴力删帖”,人们对甘肃书协的可信赖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有人甚至喊出了“打倒甘肃书协”,“打倒张芝奖组委会”的口号,甚至有人将这些失误归功于新任书协主席,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一位会员的话说,“外行当主席,干什么干不来啊?!”
十五 专业人士将赝品当真品展览 ,部分专家水平值得商榷。
前段时间,“天水羲皇故里文化艺术馆院长蒋娜女士主办了首届“迎中秋蒋娜女士收藏展””(可百度搜索),咱们没去过现场,也没时间去哪个现场也没有必要去哪个现场,从网上贴出的图片来看,欧阳中石、沈鹏、范曾等人的作品皆为一眼假的赝品,但“现场专家感叹:如此规模的名家画展,在西北以至全国是极其少见的!”真乃甘肃书画收藏的奇观也。
十六 领导好大喜功,欲建立敦煌画派。
前段时间,中国美协的领导、省级大腕和各路英豪齐聚兰州,召开了兰州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美术工作会议,会上,领导们提出了建立敦煌画派的议题,但稍微有点美术史常识或者绘画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画派的命名和近现代以及当代画派的命名都是在某一绘画流派出现后才被人们命名的,而从来没有先提出目标再建立画派的做法,某篇题为“敦煌画派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文章,曾对建立这一画派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这样的画派能不能建立起来,我们拭目以待。
十七 书画大师遍地生花,数量到底有多少?
除了前面提到的书画大师,甘肃的书画大师基本是到处都有,如有“华夏龙王”美誉的刘景龙,“陇右小楷圣手”陈柳洲,“楷书大师”金玉振,“天下第一驼”和“第二个黄胄”之誉的祁峰等等等等,不是诋毁这些“大师”,而是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出现的书画大师太多了,怪哉!
十八 书坛姊妹花,真正的成为了书法界的奇葩。
祖孙几代兄弟姐妹同时搞书法不鲜见,也很常见,但是姐妹二人同时当选省会城市书协副主席,在全国并不多见,问一位兰州市书协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怎么选举上的,他说,这个吗,你说呢?猜猜就知道了!奇葩者何人?前文提到的李淑燕、李淑娟是也,此姐妹二人现均任兰州市书协副主席。
十九 (自费)出版大红袍称谓时尚。
大红袍本来是一套很经典的作品集,但是随着书画产业的极端市场化,自费出版大红袍业已成为一种时尚,王天一出版了,李宝峰出版了,杨志印也出版了,下一个出版大红袍的会是谁呢?!出版社,已经变质,出版物,已经变质,书画家,已经变质,书画作品,已经变质。
二十 明争暗斗,门户展览成为时尚。
如“启航2013-马国俊师生迎春汇报展”、“好雨雅集——林涛师生书法展”、“杨志印八十寿诞披“红袍” 收徒传画艺”等展览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接一波,据一位朋友说,这虽然是一场场书法(画)展览,但谁也不能否认其中隐含的拉帮结派之势。
二十一 书画艺术团体“领导”泛滥。
陕西书协的领导很多,但是甘肃这里的书法研究团体的领导更多,如甘肃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就有91位院长,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这是研究书法的么?不知道这么多领导下面带了多少兵?我看都是光杆司令。”(可百度“甘肃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有91位院长,请大家随评“一文)
二十二 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书法代课老师滥竽充数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国家实行中小学生书法教学,这本是好事,但是这里众多的中小学要么不开设书法课,要么是开设了书法课却没有专业书法老师,一位学校的老师说,“我们那个学校的书法课程,谁闲了谁上呢,哪里来的专职书法老师啊!”与之相对应,书法专业毕业的学生却很难就业,不相信,问问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就知道具体情况了。
二十三 一方面建设敦煌画派,一方面取消了书画网站。
在甘肃省全力打造“敦煌画派”(我们知道,这是不能的,原因见后面)的同时,在甘肃很有影响的“飞天论坛”却将书画艺术这个板块取消了,用版主的话说,这是“为更好发展,飞天论坛将对栏目、版面进行调整”,一位跟帖的朋友则说:“书画艺术那么大一个专项,改的找不着了,真是无语啊!”
二十四 打造敦煌画派名不副实。
请看这段文字:“2013年04月26日 10:44:22 | 责任编辑: 简小娟 | 来源: 新华网甘肃频道 甘肃从本省美术资源、特别是敦煌莫高窟美术遗存极为丰富、为世界所独有的实际出发,着力打造“敦煌画派”,形成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弘扬敦煌艺术精神,学习借鉴敦煌壁画技法,吸收敦煌艺术元素,表现敦煌历史、敦煌壁画内容以及现实生活的具有甘肃地域特点的开放性美术群体。计划到2016年建立起一支百人左右的美术家队伍,推出十名左右在全国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并力争到2016年全省美术品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逐步向省外和国外发展。”稍微有点美术(绘画)常识的人都知道,“计划到2016年……推出十名左右在全国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是根本不现实的,几百年上千年都没有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书画)领军人物”,三年的时间能办到么?既然有了怎么多的书画大师和画派,为什么不就地取材而用之,却要重新建立敦煌画派呢?画派遍地、大师遍地与官方的不认可形成了强烈对比和莫大讽刺。
二十五 走穴卖字的书画家普遍逃税漏税。
可以肯定的是来甘肃卖字卖画的N多书画家,基本上都没有人纳过税,一次来兰州或别的地方呆上四五天的书画家,一次卖几十万的人大有人在,你们都交过税了么?而地方税务机关的不作为和缺少监管也是漏掉巨额税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十六 部分书协领导负面影响严重。
要想了解这方面的消息,请百度“请看甘肃省书协的黑幕。你还想加入书协吗?”和“甘肃书法的悲哀_甘肃吧_百度贴吧”等文章,据多位书画界的消息灵通人士和资深人士说,这些说法大多都真实可信,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空穴来风。
二十七 部分网络画廊卖假影响了甘肃书画市场的声誉。
这段时间,“警惕 甘肃画廊 卖假画 不守信用 坑害网友”的帖子在网上被投诉的热火朝天,多位在甘肃开画廊的很诚信的朋友让这个帖子弄的很郁闷,其中一位朋友说,你起什么名字卖假画不好,非要起个甘肃画廊啊,这让外人一看不是甘肃这里的画廊都在卖假么?还有一位更幽默的朋友在回帖中说这样的画廊是“职务:画廊老板职业:造假 水平:一眼假”。后来,发帖的朋友再次明确“画廊的名称叫甘肃画廊,不是甘肃人开的画廊都不守信用。单指这一个画廊。”(可百度)
二十八 部分实体画廊兜售赝品,影响了书画市场的正常发展。
在兰州这里众多的画廊中,兜售赝品的画廊还是比较普遍,用一位朋友的话说,有些画廊的大名头的东西,基本都是假的。记得前几年兰州市博物馆内有一专门经营名家字画的画廊,里面的作品从齐白石到李苦禅,从徐悲鸿到黄宾虹等人的东西基本都有,但价格往往都是几百元,而在其他的画廊,用赝品冒充真品的现象则屡见不鲜,某些售假者则屡试不爽。赝品太多,也使部分画廊在收藏者心中失去了足够的信誉。
二十九 画廊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部分画廊虽然介入了艺术市场的交易,但一个有品位的画廊不应该忽略画廊的一个基本功能,那就是介绍艺术家,推荐艺术家。画廊应该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最主要的“推手”,但兰州的画廊能做到这一点的还为数不多。因此,兰州的画廊要发展还需要做好人才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准备。目前兰州的画廊人才配备还不到位,很少有适合画廊的懂艺术,懂鉴定,懂经营,又有诚信之道的专业人才。
三十 经济基础落后,购买力有限。
甘肃经济发展落后,人的总体经济收入还比较低,整体来说,对字画的购买能力是有限的,如通渭县是甘肃有名的书画县,一个县就有不少画廊,据一个当地朋友讲,这个县城的画廊最少有两三百家,在县城为数不多的几条街上,店面有三分之一被画廊占有。当地老百姓手里有一点闲钱时,他们就要买些字画,家中宁可没有电视机,但墙上一定要挂副字画,而且一定要挂原作,有条件的人家每年都要换新画。还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时总要买上一两幅书画作品带回家去,但是他们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买不起名家的,只能买中低档的作品或者是印刷品一类的作品。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一日三餐以土豆、馒头、面条为主,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各地州市也非常普遍。
三十一 低价倾销影响书画作品价格。
兰州有些画廊会不定期的邀请一些画家到画廊办展览,并邀请当地书画爱好者、企业家购买一些,同时请媒体宣传一下,这些书画家回去的时间基本带走了卖字画的全部钱款,给画廊的回报则是留一些作品,画廊将比较好的作品留下来,剩下的应酬作品低价处理掉,这类“走穴”的书画家大多艺术成就不高,有些甚至用自封的所谓“院长”“大师”来招摇过市。部分画廊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将部分书画家走穴来留下的作品连搭带送,影响了书画作品的正常销售价格。
三十二 画家和画廊没有形成“生态链”,画家对画廊的信任度不高,买家对画廊的信任度不高。
部分人为了购买到放心的作品,往往选择了在书画家家里购买作品,即使直接到书画家家里买字画的价格要比在画廊里高很多,但为了保真,有些收藏家为了心里踏实还是愿意去书画家家里买字画。通过这样的渠道买到的字画,往往比外面书画市场的价格高很多,这种高价位与画家自己定价的做法与方式又和市场规律不符,也不符合兰州人当前的消费水平,而这些书画家一旦卖掉一幅高价作品,便经常在人前炫耀,我的一张现在XXXX万了,这也导致了畸形价格的持续发展。
三十三 收礼送礼导致畸形价格的产生。
兰州这里购买字画的,大概不外乎怎么几种情况,一是自己喜欢的人,爱好收藏,而且还了解点书画知识,但这些人大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只能买便宜实惠的作品;二是一些企业家、老板和高管收藏和送礼,他们虽然大多不太懂画,但他们买画时一般会请懂画的行家来当参谋,他们往往出手大方,他们的口头禅是“送的多回报的多”;三是一般的送礼的,下级送上级的,朋友亲戚同事之间有了红白喜事赠送的,这些作品往往真假参杂;四是餐馆、酒店、宾馆的装饰,从小到一般的牛肉面馆、凉面馆和酿皮店,大到星级酒店,几乎家家都有字画悬挂。某些领导喜欢字画,便指使手下办事人员指定需要办事的人员到固定的画廊去买字画送礼或者指定要XX人的字画,这些画廊的老板或者这些书画家又与这些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无形中导致了部分书画家的作品价格虚高。
三十四 等价交换影响了书画作品的正常价格。
前些年,来这里做笔墨纸砚生意的南方人曾经用文房四宝在本土书画家手里换来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人将作品弄到手后,稍微有利润就加价出售,导致部分本土书画家的作品在自己家里是天价,在外面市场上却是白菜价,举例来说,07年甘肃书协副主席安继越将自己的一张四尺整张作品要1000元,而外面画廊则卖120-150左右,这样巨大的现实差距催生了安继越后来打发人一张150元收购自己作品的事实。不过这样的情况现在以基本改观,一位江西的朋友说,“以前很好弄啊,拿毛笔什么的很好换他们的作品,现在只认钱,不认东西了,那个时间我们联合起来送,他们要什么就送什么,然后弄他们的作品卖钱”。
三十五 部分画廊单线作战,难以形成合力并发挥更大作用。
这些年,有些地方的画廊通过联合运作推出了众多的名家,使得部分收画家和画廊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甘肃这里的画廊却基本都是单线作战,独自为阵,一位经营画廊多年的朋友说,同样的东西拿在咱们手里卖1500都费劲,别人怎么就能卖三四千呢?人家就是运作的好啊!
三十六 书画作品整体艺术水平低下。
兰州的画廊规模大小不一,有的以经营全国名家字画为主,有的主要经营当地书画家作品,也有的以经营书画家自己作品为主,同时,有的画廊还兼营书画装裱和书画用品和书画书籍的零售,从总体来看,这些画廊的作品中低档的多,高档的少;经营性的多,艺术性的少;地方小名头的多,全国大名家的少;流通性的多,收藏性的少;画廊老板自我陶醉的多,深入学习的少,等等等等,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叫不出名字的多,叫得出名字的少,全国名家的作品在甘肃这里确实是难得一见啊!
三十七 部分培训班、培训机构和培训个人借着培训的名义敛财。
随着书画升温,各类名目的培训班、培训机构和培训个人越来越多,这当中,真正教东西的很少,借着培训捞取光阴的较多,一位曾经教过书法课程的朋友说,“讲什么吗,给他们说一个点画就够理解一个学期的了!”另外一位朋友的话则更经典,他说:“那个XXX,他这辈子完了就算了,再不要把人家的孩子耽搁了啊!”
三十八 走穴卖字画长盛不衰。
一位白银的朋友说:“甘肃人老实,来这里卖字画的大部分是骗钱的,有意义吗?白银最近书画家一个接一个来,有价值的没几个,适度吧,我的父老乡亲,几乎全是垃圾,甘肃人有文化?简直是瞎子摸象,还赶不上这挡!”刚敲完这段文字,手机显示一条信息:内容是“特邀中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97百杰画家唐风歧先生的精品山水力作于23日24日在胜利宾馆展出,敬请光临!”真可谓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三十九 部分“书画大师”动用恐吓手段威胁别人。
一位朋友在某篇文章后回了帖子,没想到过了几天,帖子当中提到的某位甘肃“书画大师”却来电话大发雷霆,破口就骂,说跟帖者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跟帖子的朋友则说,“你连书法的门都没入,只是在窗子里跳出跳进的,还装什么大师?!”
四十 部分评论家过度吹捧,难以服众。
“他毕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篆、隶、楷、行,无一不佳,功底扎实,结构严谨,笔法精到,并能神思独运,将楷、隶、行书体熔于一炉,创新出别具一格的‘魏体’,是世所公认的华夏书坛巨擘。” “事实上我是把他放在全国大盘子里进行反复研究的,就是放在这个平台上,他也是占了主角的。一句话,他是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秋子认为,魏振皆能获得如此高的历史定位,完全是实至名归。“所以,可以大胆地说,他就是甘肃现当代史上走在书法仪仗队前面的‘旗手’。”秋子曾在多个场合说,魏振皆已然成为中国现当代书坛一个鲜明的符号,他不仅是甘肃书坛的骄傲,更是中国书坛的骄傲,他的艺术造诣及其书法品质,堪与林散之、于右任、沈尹默等现当代大家相提并论!这样的评价,能得到多少人的认可呢?!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说,“宣传本土名家的初衷情有可原,但是与林散之、于右任、沈尹默等现当代大家还是没法比较的,他的字确实一般般,吹的太过了”。
四十一 书协主席水平差很难被众人认可。
如果说甘肃书协主席将“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写成“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是一次意外的话,当我们又一次看到他在某个展览上题写的“云腾致雨,结露为霜”时,我们知道这些错误的出现则就不是意外的事情了,一位朋友说,这就是甘肃书法的最高水平啊?!(可百度甘肃书协:“你搞反了!”)
…… ……
注:前十六条为早期文章,此次未做较大改动。 支持{:1_277:} 书法家走穴全国就俩地方,一个甘肃,一个山东。这两个地方将书画市场搞得“红红火火”,去过这两个地方的书法家有的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的则适得其反,所以有些人排斥这样做。我觉得不在于你去不去走穴,而在于你如何去做!
前些天微信中有朋友转发这样一篇文章,题为《山东书画市场很疯狂 山东人买画不是“犯傻”?》现在转发这里,大家可以来看看山东的书画市场到底是啥样的?
山东书画市场很疯狂 山东人买画不是“犯傻”?
在当代国画的收藏交易市场上,山东人及其背后的山东书画市场,无疑是推动该板块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山东市场占到了全国书画市场50%-60%的份额,平均每年山东人要向书画市场砸进10多个亿。有缘于此,全国各地的大小书画家纷纷前往山东“淘金”,山东书画市场也在画家的口口相传间,妖魔化为“人傻,钱多”的发财之地。事实果真如此?山东人真的甘愿将真金白银投入在当代书画收藏上?近日著名书画鉴定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蔚星先生借讲学之机,对山东书画市场进行了一番考察,也对该市场的现状和走势有了新的认识。
山东书画市场很疯狂
在历时半月的山东之行中,张蔚星先后前往了淄博、济南等文化重镇,而山东带给他最直观的震撼则是这里的画廊、书画市场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庞大。他以淄博举例,这座人口不足500万的城市中,拥有三个大规模的书画交易市场,其中两个由房地产商支持,及近万家大小画廊,特别是荣宝斋唯一一家分店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该地中国书画交易重镇、山东市场核心的地位。借由当地书画市场的繁荣,不难看出,通过持续多年的不断投入,书画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不少山东人通过经营书画发了财。
据山东的一些圈内人士描述,著名画家范扬每年在全国能销售大约三千万元的画作,仅在淄博一地就能销售近千万元。很多画商为了得到他的画,会先拿出数十万元来,请他来山东,找一个地方住下来,画完够数量的画才放他走人。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至少说明,山东地区书画收藏之火爆。在山东,很多的企业、藏家对于画作的需求近乎疯狂。书画市场的兴旺,甚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裱画等。现如今,山东裱画师傅的手艺,在圈内也是十分有名的。
另外,山东市场对书画作品的接受程度很广,从千万元级到1万元级的画作,都有买家,都能够被吸纳,不管什么水准,什么价格的画作,在山东都能找到接盘者。
山东人买画其实很精明
张蔚星说,从目前来看,投资书画的收益率一般在30%,这是大部分投资项目难以达到的,在市场兴旺、获利者频出的状况下,不少山东人,抛家舍业地杀入了书画市场。我这次遇到了一位小有成就的书画经纪人。原来是位列车长,以前经常帮助朋友安排画家的行程,后来发现,自己曾经接待过的画家都过得很好——许多人在几年间身价倍增,脱贫转富,于是这位列车长便和妻子双双辞职,涉身书画投资,很快便在几年间赚了个盆满钵满。
张蔚星表示,现在很多媒体和个人将山东书画市场的火爆妖魔化为“钱多、人傻”,甚至与某种不良社会风气相联系,在他看来这些论断都很牵强。
首先,山东人的钱并不多,论经济实力,山东与江浙两地还有差距,他们之所以愿意把钱投入书画领域,无非是看到了书画投资的巨大潜力,并且敢于尝试,舍得付出。其次,山东人也并不傻。从表面看,像山东人这样,不论价格高低,品质优劣,统统照单全收的买画,确实有些盲目。但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山东的画商其实很精明,十分擅长规避书画投资潜在的风险,把握投资良机。比如,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玩不转古代书画,所以大多只投资当代国画。再比如,在山东市场上较工细一路的创作比较吃香,同时,大尺幅的画作比小尺幅的好卖,即便是大名家的小尺幅作品也卖不过一般名家的大尺幅作品。因为在山东人眼里大尺幅,偏工细的画作,画家耗费的功夫多,蕴含的价值必然高。源于这样的审美偏好,很多以写意泼墨为主的中小名家的在山东市场吃了闭门斋。
再有,山东书画市场的动态与北京、上海的拍卖市场基本一致,拍卖场上受欢迎的画作,在山东市场上一样好卖,可见山东市场上的经纪人对各地的画家和市场了如指掌,随时更新和掌握一手投资信息,而且善于利用这些信息把握市场热点。他们甚至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赚取利润,以一张两平尺的傅抱石为例,在山东这样一张画仅需要100万元就可买到,但如果拿到北京的拍卖场,没有300万元碰都别想碰。
炒作技巧简单见效
以范曾、龙瑞、范扬、田黎明为代表,十余年来,从山东市场崛起,并知名全国的画家,人数众多。而这些现今每平尺均价数万元,甚至十余万元的画家,在十多年前,一张画不过几百元。他们为何赢得了山东人的青睐,画价是怎样被推向高位?
张蔚星说,山东人选择投藏画家的方法,简单直接,就是看他是不是美协、书协的会员,有没有名气,对创作的水平和笔墨功力并不太重视。在具体的操作上,也简单明快,就是看准了一个人有潜力,就不断地下血本买他的画,直到将他的画价推向高位。例如,在进场投资的早期,山东炒家会用一部分资金,购买多达十余位画家的作品。待其中某位画家市场状况比较冒尖后,便抛却其他表现不好的画家,重点关注画价增长者,并追加投资。
运用不断购买,不断追高的手段,山东炒家在制造了众多画坛明星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不菲的利润。从书画市场的现状可以看到,无论是画价高达每平尺数万元的一线画家,还是每平尺不足千元的画坛新秀,都可以在山东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可见在那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市场机制。 {:1_277:}{:1_277:}{:1_277:}{:1_277:}{:1_277:} {:1_56:} {:1_277:}{:1_277:}{:1_56:} {:1_277:} 也不全是,不能以偏盖全,总的来说甘肃的文化市场还是很低端。 {:1_275:} {:1_9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