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0 06:44

★感想五:不企求人人都是书法家,但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得懂书法,并能驻足沉思、品味愉悦,从书法中得到美的熏陶。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0 06:49

创作联想:如果我们把书法与唱歌比较。唱歌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之分。擅长通俗的,美声、民族歌曲不一定唱得好;擅长美声的,通俗歌曲不一定唱得好。但是,在书法艺术中,擅长一种书体,诗词文赋样样都要能写。这样的书法能称为最好的艺术吗?美声、民族和通俗的曲调与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形成的一种书体、书风、笔画却是全能的,这就是书法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阻碍书法发展的瓶颈。然而,书法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的今天,我们却还是不知道去解决!“看看内容再创作书法”,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今天我们不去做,明天我们的后人也一定会做!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1 19:52

本帖最后由 钱江五月 于 2018-10-10 16:48 编辑

《村居》书法情感基调:轻快欢乐(感情基调——乐)创作特色:笔画形似飞燕,结构活泼、线条跳跃,与儿童欢快、喜悦相吻合。“拂”字末笔长锋飞白,塑造春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形象。“醉”字大字体书写,衬托春意的浓郁。书法以“乐则气平而字丽”为创作情感依据,采用圆润的笔画和舒展的结构,塑造“乐”之形象,突出表现“乐”之情感。书写内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2 07:22

创作感想: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序》,其书法“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书写者王羲之以轻快的笔法表达快乐的文字,烘托渲染了内容思想,增加感情色彩,并得到后人审美情感共鸣。天下第二大行书《祭侄稿》,书写者颜真卿以自成的书体、厚重的笔画随情挥洒,任笔涂抹,形成了悲愤慷慨、凝重悲壮的意境,其笔画为内容思想同样起到了烘托作用,强调渲染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这是书法“形、义、情”完美典范之作。如果王羲之用粗重的颜体写《兰亭序》,颜真卿用秀美流畅的王羲之(写《兰亭序》时)之笔写《祭侄稿》,能得到大家的赞美吗?当然不能。

老李 发表于 2013-5-12 14:51

但愿如此

老李 发表于 2013-5-12 14:51

{:1_277:}

老李 发表于 2013-5-12 14:52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3 08:03

回复 15# 老李


    谢谢{:1_226:}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3 08:04

“看看文字内容再创作书法”,——“形、义、情”书法将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标题:九天揽月释义: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书写:施政明行笔基调:雄健、遒劲、豪迈创作构思:“九天揽月”形容壮志豪情,用重而粗的笔画能体现这一思想,或用而“魏体”雄健、遒劲笔画,同样能能表现其内涵。“九”字粗壮有力,豪情满怀;“天”字如战士健步,神采飞扬;“揽”字提手旁和右下部首“见”有“揽”之意象,右上部笔画有向右上飞翔之意;“月”字开张有度,有气贯长虹之势。总览“九天揽月”,笔画处处表现“壮志豪情”的形象,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奋进,笔笔流露出“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的激情。魏体雄健、遒劲之笔画突出“九天揽月”的力度和动感,增强了效果。书法艺术很好地体现主题思想和意境,实现“形、义、情”高度统一。创作宗旨:倡导书写内容、形式(行笔书风)、情感(审美)融为一体,承继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实现中国书法艺术大众化。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3-5-16 06:34

创作感想:纵观我们的书法作品,有血肉的往往少了脉搏,有审美形象的却少了审美思想,总是缺胳膊少腿,鲜有全面具备的。究其原因,书法的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书法更多的只是表现为文字笔画的规范性,局限于笔画的书写和形式上,重视书写的形象性,书法的审美形象、思想和情感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在书法领域,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拣了芝麻。倡导书法“形、义、情”统一,过去条件不成熟还不能做,现在已是万事俱只欠东风。倡导书法“形、义、情”统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书法的变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