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中的观念——陈文天先生墨竹欣赏
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而大家见到的墨竹始于文同。至于画竹,他曾对好友苏轼有过表露,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画竹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擅画竹。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代的郑板桥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实景,是对自然观察和从中体验的灵感; “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一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这是比较脍炙人口的墨竹中的观念。
但从缘物寄情的角度来看,墨竹中可以容纳的观念也许能够更多。。。。。。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month_1303/20130322_f0005230b530342e9e2fRC5Q32QL5xgr.jpg 郑逸梅先生在《澳门日报》上说陈文天“渊源家学,画兰竹洒然有致,又擅书法篆刻,为多面手”。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514/20120514_33001f3b0f8c48f9a0100PiNACVYEG9U.jpg 大凡学过国画的都学过墨竹,都对如要做到随心所欲、挥洒自如、乱而不乱、乱中取胜需要多深的功力和才气,是有切身的体会的。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417/20120417_828f919bc3a06fc3b39bqcTHfptXi81X.jpg 克罗齐在他的《美学原理》中主张:造型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造型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他说:“造型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造型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417/20120417_fd5e767629c3be8345970d1NezDhhtqg.jpg 陈文天先生的墨竹强调自我表现,强调直觉感受,局部灵动,整体安稳,老辣奔放、气势雄浑。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516/20120516_b3593e1491084f468ab4At8Z7hLRR38E.jpg 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美也分为三种:“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他说,“诗是需要一种野蛮气魄的”。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month_1104/20110418_adeca9f27c11caedd756cNNIoNiD6zdR.jpg 陈文天先生的墨竹正是体现了这种与浮华纤巧趣味背道而驶的充满野趣的自然美。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20080828_fb730319f926b670551474DdoUUd9NKJ.jpg 陈文天 1951年生于上海,幼承家学,及得上海诸名家钱瘦铁、来楚生等教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易学大辞典》撰稿人。兼长诗、书、画、印。影视短片《诗书画印陈文天》通过卫星影视交流节目,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内外300多家电视台播出。1988年于上海美术馆举行"陈石濑、陈文天父子书画篆刻展",1990年、1992年又二度应邀赴香港展出。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526/20120526_972e2a6e80d1cd2fecb41r5Mjf8c46Ad.jpg 表现主义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526/20120526_996fb5b2238225a683f3kB3jzRkuqzwq.jpg 表现主义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
http://bbs.ce.cn/bbs/attachments/day_120526/20120526_996fb5b2238225a683f3kB3jzRkuqzwq.jp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