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璐文章《中国书画的收藏投资之路》
本帖最后由 汶炀书舍 于 2013-3-27 17:52 编辑中国书画的收藏投资之路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有两大贡献,一是中医中药,二是中国画中国书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相当关键性的、甚至可以说是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国书画市场从原始单一雏形阶段,走到今天的立体构架阶段的确不容易。这里的单一阶段指的是:书画→展览→收藏。立体构架指的是:
显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充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文化消费的高潮必将来到,这对我们中国书画市场提出较高的要求:准备好了吗?中国书画市场是要热闹还是要走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
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书画家都与艺术市场发生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书画家都是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当然还是直接受益者和淘汰者,那么书画家都会对艺术市场抱予厚望:我的书画市场欢迎吗?有消费终端吗?几年前,书画家们的最终理想是参展、获奖、入会,为创作出一件满意的作品欣喜若狂,但在艺术市场化的今天,这些都不是艺术的终端了,取而代之的是,书画家为自己的作品能在较高价位上走稳而奔走、包装、忽悠、炒作、宣传、奋斗……未来10年将是中国各行业快速增长的10年,中国书画市场也不例外,到2020年,我们应拥有一个成熟的、规范的、科学的艺术市场,一般百姓购买书画家原作的风气必然行成。今年,虽然世界金融危机,但是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另一方面,中国书画及艺术市场所遭受的批评及理论之争也是空前的。首先,就中国书画而言,在20世纪百年内经历过艰苦曲折的历程:清末民初“国画不科学,欲用西画改良之”;50年代以前苏联教学模式为主,欲取消中国书画学科的传统教学摸式;文革期间,中国画为破旧黑画和封建资产阶级小情调产物被横扫;80年代“穷途未路”论、“85美术新思潮”;90年代“笔墨等于零”,还有“批判写意画,革宣纸的命”,再有“传统派作品死定了,收藏废纸论”以及近年的国展作品《军大衣》现象等等,大有向中国传统水墨画开刀问斩之势。更为荒唐的是为迎接全球经济挑战,有的理论家提出走中国画→现代化→西化,从而达到全球化和接轨,殊不知,文化与科技不同,科技等领域讲接轨而文化只能讲交流,况且中国画有他自身高明的地方,2000多年的发展史生命力极强,永远不可能退还,更不可能消亡。其次,就艺术市场而言,有假画、伪作、仿作、庸作、应酬之作、行画等困扰,有拍卖行的烘托、拉抬和大肆炒作,甚至拍卖行拍出的作品没有兑现以及拍卖“仿品”在官司中的败诉……有许多让人不可理喻的事件,因此遭到社会各界尖锐的批评。
中国书画市场从未有像现在这样在中国画体系及学科中如此引人注目,或许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的必然,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健康自然发展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叫好或是反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画的改革和改良的深化,都可能会与书画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当前中国书画改革理应以书画市场优化发展为主导,这是具战略眼光和挑战性的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走好中国书画的市场化之路呢?
第一,政府应是中国书画市场的监督者和市场交易制度的建立者。
本来,推进中国书画市场改革的战略步数应由画家美术家协会、书法家书法家协会、民间团体来进行,或者由市场力量自发自然推进,这当然是理想的。但是,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这也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立足实际符合国情的,政府是宠大的国有资产的持有者,如展览馆、各级协会、文化事业单位(团体)、美术馆、报刊、出版、媒体等,都是政府机构,在这些机构下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交易制度是可行有效的,所以,在客观上由政府着手推进书画市场非常现实,此为其一。其二,健康的中国书画市场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要合理、合法、合乎市场规律,那么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市场秩序的监督和执法。虽然政府无法也不对书画市场的价格和任何一方的盈亏负责任,但政府可以做到维护市场的秩序,以立法者和执法者的身份对各种利益主体及经营行为管理和协调。
第二,文化消费和收藏热客观地需要中国书画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中国书画市场、艺术收藏猛然火爆,古今名家代表作的天价被不断刷新,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出现中国书画的井喷行情,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定的回落,跨入21世纪的2000年至2011年,一年比一年火爆,近期有所调整,但空间不大,似乎新的一轮大行情正悄然展开。同时历史仿佛反复证明,艺术品是继房地产、股票之后又一俱巨大升值空间和想象力的投资项目,是非常有商业魅力、文化魅力和投资魅力,我们想一想收藏家马未都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经济以两位数持续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各种市场投资和消费,文化市场概莫能外,加之中国书画作品的功能还有趋利性,即表现在收藏投资中国书画艺术品,不仅能愉悦身心、密切人际关系,还表现在保值增值贮财聚财的功效,正因为如此,人们更期望从筚路蓝缕阶段走向春光明媚的艺术市场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以期满足大众艺术投资的热情和需求。
第三,中国书画市场推崇价格相对透明。
无疑,相对透明是保护中小艺术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基本利益的关键,也是艺术市场能够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对透明是指有一定的价格弹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质量、大小等,都对价格标准有一定的制约,这种弹性是合理允许的。问题是现在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家的画价是最为“猫腻”和看不清,不要说圈外人,就是圈内人中的内行,也摸不准,这是事实。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任何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是违规行为,画家的作品既然“上市”,就不再是个人的私有产品,必须要摆在公众面前接受规范的约束,自以为聪明的取巧手法所产生混乱的画价,冒犯的不仅是对应的收藏者,而是整个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对此无动于衷的画家或艺术经营者,终将被艺术市场拒之门外。所以,画价的低透明度是阻碍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隐患,如果说,假画伪作是艺术市场的显性肿瘤和显性地雷的话,那么混乱的画价就是艺术市场的隐性陷井和隐性绳套。从此角度讲只有提高画价的相对透明度,艺术市场才会安全、和谐。大家知道,不同于一般商品,作品是一个具有公平性、审美性、时尚性、竞争性、复杂性的特殊商品,特殊商品对应的就是特殊市场,它依赖于特定的构成因素,首先是画家创作的艺术品,其次有批评和鉴赏,再次是收藏家、机构和公众艺术消费者,这是正向关系。假如画家的艺术风格、水准、学养、气质等是“软件标准”的话,那么画作价格就是“硬件标准”。“软件标准”对一般人来说就已经难以捉摸,若“硬件标准”再难以捉摸,那么书画市场就只有“云里雾里”了。也有书画经营者(很有代表面)对我说,价格不明朗才好赚钱,可根据买家的身份、地位、地区、懂行与否等实行不同的报价,搞一点“花活”,能多赚一点,这叫经营的灵活性,倘若价格透明了,大家都有“底”,就不好多赚。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实际反而失策,一是在算计消费者,二是使消费者难于有信任感,三是德行差,这是为人为艺为商的大忌,也是进行一切事务的大忌。
其实,提高相对画价的透明度至少有几大好处:①有诚信、有信誉,安全系数大,公平竞争;②让市场将画价泡沫充分地挤掉;③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降低成本,为办事而到处托人的费用压力也会减少;④有利于促进公平交易建立更大的书画市场。
第四,以艺术市场为主导,推进中国书画的继承和改造。
中国书画的发展、进化,既有内在动力,也有外在影响,这两方面和作用所产的具体效能如何断定,是近代中国书画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变”,他们既是中国书画在两种矛盾交叉点上的反映,也是21世纪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抉择,我们认为,面对WTO、人民币结算方式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针对中国书画事业的现实状况,以艺术市场为主导为正能量,推进中国书画的深化改革,应是今后书画家们和各组织的主要工作重点和难点。
1、建立和完善不同功能定位的、多层次的书画市场,推进中国书画创作的调整和优化。市场是很敏感的调节器,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在市场中自然而然有相当高的回报,而庸作、应酬之作不是无疾而终就是回报为零,也就是说,利用市场功能调节的独特优势调整创作方向和质量、数量。
2、通过提供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层次、不同题材的画作,促进书画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有这样的情形,A地的某一收藏家,其收藏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他就收藏A地画家的作品,这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是相背的,完整的艺术市场应该是:A地收藏能够及时便捷地收藏到B地、C地等地的画家作品,如此开放、交流的艺术市场才有活力,才新鲜,才能饱满地吻合买卖双边,这在经济学中叫优化竞争、提高资源配置和整合资源。
3、书画家的创作动力方面,一是成功成就的动力,二是艺术市场竞争的动力,三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动力。无论何种动力都以艺术市场为平台、为载体、为助推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书画的市场化之路任重道远又前程似锦。
各级艺术市场深受书画家、收藏家、爱好者的关注,只有结合中国书画学和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来思考问题,并且结合中国书画改革进程,那么新兴的艺术市场与中国书画艺术就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健康成长,并得到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繁荣文化艺术的多重回报。无愧于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中的奇葩之光辉称号。
让艺术市场为中国书画提供燃料;
让艺术市场成为拉动中国书画创作的引擎;
艺术家、收藏家“笑傲”艺术与商业之间;
艺术家与艺术市场共享经济增长和中国画创新;
愿21世纪中国书画大放异彩!
陆 璐
癸巳春节惠风和畅于二风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