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总第9期【卷首语】谢小毛:“借机”说机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3-4-15 11:58 编辑从本期起,《艺境》杂志的版面和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在我们看来一定是比以前好多了,所以才改成现在这个样子,但好与不好还得您看,我们很想借这个机会请新老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书画篆刻艺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向前看,但我觉得更需要有冷静的眼光向后看,向以往的传统看,所以我们刊发一些前辈大家的东西。刚刚读了邹涛先生一点关于赵之谦的文字,令我有了一种写点什么的契机。赵之谦说“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活我,而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客观上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家。而于赵之谦自身,确是求非所愿,从某种意义上说,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那么到底是什么契机成就了他呢?恐怕很难说清楚。日前刻了一方印,内容是“相机而动”。刻此印的缘由起于书、画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有意无意的随机生发,随机而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似乎难以言明,他既不是主动追求的结果,也不是被动执行的无奈,是一种一旦进入创作过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跟着感觉走的一种必然,贯穿于书画创作的全过程。时间久了也就知道了,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感觉越是“顺利,强烈”,那么作品意外“出彩”的地方就越多,整体感觉也会越好,作品中的诸元素就会自然随意,犹如天成,作品也会神采飞扬,精神焕然。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这种感觉,或者感觉不对、不好,那么作品看着一定别扭,或气息不畅,或结构乖张,或章法散漫,或笔法无度,总之是丑相横生。喜欢书画好多年了,但这种感觉竟不知始于何时,总觉得这不是你愿不愿意,想不想追求的问题,而是事物,当然包括中国书画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在内的的一种本质属性,一种有机的生成。也正是因为书画艺术有此本质属性的要求,那么,不知此“机枢”则不可能掌握、理解随机生发,随机而动的含义和妙趣,更不可能有好的作品的产生。兵家作战常常是相机而动的,书画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点感受和认识,也就有意无意关注与“机”有关的言辞和含义,想尽量去更多的了解感受他,认识他。“机”与“機”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qī)木树。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而我们谈到的是与“機”字有关的内容和含义。《庄子·至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在《天地》篇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资治通鉴》里说“事物变化之所由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皆出于机。——《列子·天问》。注:“机者,群有之始。”因机变化。——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简单的查阅一下机字词条,便有许许多多的新知,我也只好罗列一些常见的与机有关的的词,以此来说明“机会”时时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就是我们的“机缘”。那么把握“时机”,去体悟“禅机、机趣”吧,去认识事物的“机由、机理”吧,……机关,机智,机巧,机敏,机变,机动,机悟,玄机,机锋,机急,机捷,机诈……机遇太多了,几乎可以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编辑此期时就看到了刘彦湖先生在访谈中说“胡兰成说‘机’是中国人独有的一个概念,我想正可以用来匹配中国独有的书法。有机的造型就是好的造型,就是有生命的造型,圆融饱满的造型。到处充满着随机应变。”刘先生的话印证了自己先前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和认识,这是不是一种“机缘巧合”呢?赵之谦感叹自己“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的不幸,但机缘巧合却让他成了一代艺术大家,这对后人何尝不是一种大幸呢?这又是该是什么“玄机”呢? 我总觉得“机”中有“机”。 {:1_2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