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间懿杰 发表于 2013-3-11 21:55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观后感 张杰厚

本帖最后由 仁间懿杰 于 2015-11-19 21:14 编辑

    有幸参加“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并且和书友提前一天来到合肥,想先睹为快,感受一下当前书坛“精英”的风采。走进“安徽省博物馆”(老馆),偌大个展厅分两层,参展的作品很炫目,亮点纷呈,让人目不暇接,驻足流连。    当时我最为担忧的是这几百件“佳作”要得看几天几夜,来不及细看,我就只好先拍照,待回去慢慢欣赏,尽管这样,也花了两天时间,因为欣赏艺术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走马观花”,即使“形式”再好,我们也要考量作品的“内涵”,包括作品内容、作者审美情感及价值取向。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总体构思很好,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作品体现了“尊重传统”;在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书法的传承性,作品的时代性等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上海的作者,竟把普通的信封拆开来写作品,并且把它装裱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可是,有些作品让人匪夷所思,连临帖的基本功都没有;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那些“不伦不类”的作品,连外国人看了都会直摇头,观后让人很失望 。    在“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上,“千人一面”,“拼接”起来的“作品”比比皆是,很多作者都按“固定的格式”去重复“机械”的书写,并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用的都是“色宣”;很多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集字”之作——也可以说是“临摹”的作品,简直是“抄”书,没能很好的表达作品思想内涵。古代书法美学强调“形”与“神”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形神兼备”,“形”是“有笔墨处”,“神”是“无笔墨处”(《游艺秘录》)。“形与神”、“意与法”、“天资与功夫”这几对审美范畴揭示了的艺术的基本规律,再看看这些入展的书法作品遵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了吗?    任何科学和艺术都来不得半点“虚假'。艺术是要经过“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曲折的“历练”过程,刚写几年字,刚经过培训,刚写几个字就获得全国书法“大奖”,这能说明什么?颁奖是小事,可它却伤害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自尊”及读者的热情,扭曲了“中国书法”的形象,因为这样的“全国大赛”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其权威性,导向性有多大,可想而知。所以广大书法爱好者常年乐此不疲,为了参赛不惜任何代价;为什么每次“全国大赛”的作品数以万计,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非中国书协的会员,入展作品的作者可以成为加中国书协的条件之一”。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参赛”!    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比赛”和“展览”无可厚非,在这里我们衷心的祝愿该组织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中国书协”始终坚持艺术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书法”前进和发展方向;尽快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完备的民主的“评审机制”;加快“中国书协”改革的脚步,提升评委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不能几个人说了算,要全国的广大书法爱好者放心;放手让地方“书协”搞好本职工作,发现培养各种书法人才;要“接地气”,让“书法”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老百姓才是书法的“沃土”。真正的书法家不是在象牙塔里诞生的,真正的传世之作不一定在所谓的“书法家”那里。书法艺术从来就不属于某些人,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一千个人写汉字可能就有一千个“书法家”。不要怕中国的书法家“多”了,就怕开宗立派,流芳百世书法家和优秀作品“少”了,让全民都来写汉字;让全世界都羡慕中国“书法”;让外国人喜欢写汉字,这才是中国书法的出路,民族文化才能得以弘扬。    广大书法爱好者都期盼着“中国书法的春天”早一点到来,到那时定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李双根 发表于 2013-3-12 10:37

言之有理。但真正的抄着就难了。也不能全怪评委。怎么评可能都难免出问题。我们这些爱好者就希望竟量公平一点。

唐德永 发表于 2013-3-12 11:32

{:1_253:}

六步斋 发表于 2013-3-12 14:24

不是所有的葡萄都是酸的!!!!!!!{:1_304:}

楚鲁墨人 发表于 2013-3-13 09:18

{:1_277:}{:1_277:}

仁间懿杰 发表于 2013-3-13 22:02

回复 5# 楚鲁墨人


谢谢鼓励!{:1_242:}

溪格 发表于 2013-3-14 09:18

玩呗!呵呵

沙咏 发表于 2013-3-17 20:40

{:1_277:}{:1_277:}

仁间懿杰 发表于 2013-3-20 16:01

{:2_13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回复 8# 沙咏

陈默是 发表于 2013-3-21 22:10

{:1_277:}{:1_277:}{:1_244:}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观后感 张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