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在京举办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12-29 23:01 编辑《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书艺公社 讯】贺进报道(彭再生 供稿)
新春将至,万象元亨。2012年12月29日,由《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主办,中国书法院展览馆承办的“《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隆重举办。
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东方艺术·书法》主编王镛,《东方艺术·书法》副主编、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原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正山,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院艺委会主任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艺委会副主任曾翔,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副院长杨涛,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青少年书法报》副社长李强,中国书法院展览部主任陈忠康,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北京印社理事蔡大礼,香港书谱社社长张培元,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书画博览杂志主编马汉跃,中国金融书协副主席李相国、《东方艺术·书法》编辑肖文飞、莫武、李澍周、彭再生,参展作者白云飞、白锐、柴天鳞、陈杰、崔向君、方建光、巩海涛、韩启超、何国门、胡紫桂、黄群、冷柏青、李明、刘建国、马德田、武亚和、夏鹏程、晏晓斐、衣雪峰、于剑波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新浪、书艺公社、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家网、中国书法家论坛、凤凰书画网、书画大世界、当代书法网等多家媒体,首都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展览盛典。
作为专业书法刊物,《东方艺术·书法》始终坚持“学术至上”的办刊理念,进行杂志的组稿、编辑工作。此次展览提名的“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即是以学术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来的优秀青年书法家代表,他们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在书法上进行过长期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凭借对书法的深刻体悟和表现,开创出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活跃于当今的书坛。此次展览共展出这批作者最新创作的书法作品100件,或典雅秀润、或苍茫浑厚、或狂狷恣肆,或简率稚拙,诸体纷呈,形式各异。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仅能解读出当前背景下对书法传统进行挖掘和继承的多元与深入,更反映出时代审美情境下书法家主体创造力实现的种种可能,体现了当代青年书法发展的整体风貌和特征。
展览现场举行了盛大开幕式,曾翔先生主持开幕式。提名书家代表马德田发言。随后,嘉宾、作者依次在开幕长卷上题写新春贺词,共同寄予对新春的祝福与祈盼,现场洋溢着春节将至前喜庆、祥和的气氛。据悉,为使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分享到此项年度书法盛宴,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元旦。作为横跨两个年度的展事,此项展览的成功举办也将为2013年书法事业的发展平添更多的期许与展望。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2-29 20:17 编辑
前 言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贡布里希)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亦可作如是观。如果说从甲骨文到秦汉篆隶到晋唐法帖是书法在体系和法度上不断完备和成熟的过程,那么晋唐以后的书法史却呈现出艺术高度自觉下技法上的某种消减或弱化,而这也并没有妨碍到书法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相反,正是由于顺应了“世易时移”情境下所提出的种种变化了的观念和要求,书法得以不断找到和新的时代及人的契合关系而始终葆有着迷人的魅力与勃勃的生机。
以明代为例,心学兴起之后所带来的思想与个性的大解放反映在人们认识和观念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了整个艺术和审美的价值体系与标准(如王铎与傅山的审美观),进而反映到书法上导致了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狂澜的勃发。那么,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这种总体的思想价值体系是什么?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条件又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观念和要求?面对这种变化和要求,我们又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做出回答的问题。
可以看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的当代书法浪潮,人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体察,有些是理论上的,有些是实践上的,比如王铎热、流行书风、二王书风、民间书风、现代书法、形式构成……虽然这些更多的只是书法的现象,但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却在于其背后人们认识和观念上的一些变化,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的。
本次展览提名的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这个群体即是置身于这种变化进程之中的实践者与探索者,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不仅是这种变化下的集体意识的某些反映,更闪耀着他们参与这种变化的个性的辉光。陈杰、方建光、李明作品明显地带有二王的风范,用笔细腻丰富,节奏流畅婉转,小字作品多如清涧之水潺潺流淌,清新隽永,而所做大字亦能有破竹之势,俊逸开阔;柴天鳞作品常以破体出之,夹行夹草,而气魄之处在融铸碑版之雄强,骨气洞达,恣肆沉雄;白云飞作品深得谢无量三昧,把文人的那种雅意和情致连同民间的稚拙之趣很好地融合了起来,下笔即见闲适与散淡;白锐作品出于二王而多着力于刻帖,面貌雄秀并臻,或简净空灵,或笔势斩截,爽爽有一种风神;湖南“三剑客”崔向君、胡紫桂、冷柏青同为流行书风之菁英,然书法之貌迥异,崔氏之笔别有独到,中侧诡变,翻折纷飞如雪花遍地,胡氏草书笔走狂龙,连绵不绝,而小楷却复有一种端妍静穆,冷氏载“冷风子”之美誉,其书大开大合,天真烂漫,章法上常有令人拍案称绝之奇;巩海涛常做大草书,气骨雄健、收纵自如,而对空间组合关系的处理多有用心;韩启超作品介于二王与明清之间,而参之以六朝碑版墓志,骨子里流淌着清劲秀润之气;何国门作品以颜为体,篆隶为用,结构上又多得汉碑之开张,最后晓以自家气质,机杼特出;刘建国作品以篆使笔,力昂气扬,耿介跌宕之气磅礴充盈,老辣酣畅;马德田、黄群作品或可归于形式构成一类而手法各异,马氏常用破体,夸张用笔、用墨及空间的疏密关系而出之以沉郁苍劲,黄氏则更着意于字形结构的解构与重组,在轻歌曼舞的点线穿插中营造出一种闲散迷濛的空间与韵致;武亚和作品多取民间之精髓,以简笔绘深意,借秦汉篆隶刻石以完成朴实、稚拙、简净的审美诉求;夏鹏程常以青藤笔意作书,狂草小字,皆雄放恣媚,潇洒练达,才气性情可见一斑;晏晓斐兼具五体之能而各臻其妙,小行草精致秀美,大榜书厚重沉涩,怀抱剑胆琴心;衣雪峰作品熔冶古今而多于王觉斯、宾虹老处取得真经,下笔果敢率意,结体向背有度、章法倚侧多姿;于剑波作品有山林摩崖之气,解散八法,纵横挥用,燥润相间,庄谐相生。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对时代观念与要求的解读与表达,更融入了自我的情感与追求。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许,还可以再进一步地说“这是一个平庸的时代,也是一个激荡的时代”,对于书法亦然,开放包容而泥沙俱下,而真正能够对这个时代有所回应和贡献的将会是那些融入了热情、智慧与才情的个体。对于这批年轻的作者,且容我们拭目以待!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高清作品导航
点击书法家名字直接进入对应的高清作品区域:
陈 杰柴天麟夏鹏程冷柏青
白云飞李 明崔向君韩启超
刘建国何国门胡紫桂晏晓斐
马德田方建光于剑波武亚和
黄 群白 锐衣雪峰龚海涛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今天北京的天儿真不咋地
冷的很
但是书法院展览馆还是有众多道友前来
向真正喜欢书法的朋友致敬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2-29 20:41 编辑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曾翔先生在现场扫视作品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曾翔先生在现场扫视作品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帅气的曾翔先生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这艺术范儿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现场一群观赏团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2012.12.29 北京 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现场一群观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