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2 17:36

形、义、情有机融合或将成为书法发展之方向

形、义、情有机融合或将成为书法发展之方向施政明隶篆在秦汉为鼎盛,楷书在唐宋为鼎盛,行草在明清为鼎盛。这就是说,书体到明清已基本完成。进入二十世纪后,书法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近一百年来,有人还在努力寻找新的书体,有人用绘画替代文字,有人以口气吹墨代替手写。看似百花齐放,实是停滞不前。虽然出现过类似现代书法的探索,并热闹了一阵子,但它只是一种不同视觉的尝试,而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承继。也曾出现过类似“广西现象”,但它启发大家的仅仅是包装意识,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刻骨铭心的沉淀。笔者的“苹果”理论即人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借用牛顿从司空见惯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倡导书法艺术形、义、情有机融合,实现书法“为内容而书”的大众艺术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这一答案。我们平时端视一幅书法作品,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初看令人赏心悦目,再看却缺少了一种能持续审美的情感激动,细看心里总有一个很大的角落空着,无法有沉甸甸的东西来填补。这就是书法发展到今天还不能突破的瓶颈。随着书法审美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对书法深层次的需求越来越渴望。我们渴望什么?原来我们需要形、义、情有机融合的书法作品。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4 08:56

本帖最后由 钱江五月 于 2012-12-4 09:00 编辑

譬如,“雷雨”与“细雨”这两个词,如果按传统书写,任何书体、任何笔画都有可以写。我们可以写成楷书,也可以写成隶书、行书、草书等;可以写成颜体,也可以写成欧体、赵体、柳体等;可以写成典雅的,也可以写成雄浑、飘逸、苍劲的等。但是,如果我们从书法艺术形、义、情有机融合角度来进行创作,就不能这样随意书写了。因为“雷雨”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所以,在创作“雷雨”时,以行书书写体现“雷雨”的运动感,以遒劲的笔法体现“雷雨”的剧烈,以厚重的笔画体现“雷雨”的滂沱之势,夸张“雷”字的第三笔横钩寓意“雷雨”放电现象,夸张“雨”字的第一笔横画寓意“雷雨”来临之时天空黑压压的形态(借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之意,并非空穴来风)。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4 09:01

“细雨”即小雨,是从云层中降落的小水滴,表现为细小飘落之状。所以,以行草书体体现“细雨”的洋洋洒洒的动态,以飘逸的笔法体现“细雨”的柔软,以纤细的笔画体现“细雨”细小的形象,这样的笔画形态是恰到好处的。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4 09:02

“雷雨”与“细雨” 形、义、情的书法创作,感觉是不是更好,更富有艺术感?是不是书写基础上的艺术体现?是不是比传统的书法更有难度?是不是在传统书法上的一大提升?是不是多了一份由内而外的美丽?笔者认为,凡对书法曾深思过的朋友们会有很明确的答案!

   书法一定要发展,这是未来社会的召唤!形、义、情有机融合即“为内容而书”或将成为书法发展的方向!

下篇预告:一直以来,我们只求把字写好,只重视笔法技法章法等等,却忽视了形象、思想、情感的有机融合。形象是外貌,思想、情感是精神,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形象,而缺少思想、情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敬请关注本栏近期新帖《不注重思想和情感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谢谢!




      






         施政明先生主要研究书法艺术形、义、情的完美融合,致力于当代中国书法形、义、情完美融合即“为内容而书”的倡导与实践。

创作宗旨:倡导书法形象、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承继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实现书法艺术大众化。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6 08:03

“细雨”即小雨,是从云层中降落的小水滴,表现为细小飘落之状。所以,以行草书体体现“细雨”的洋洋洒洒的动态,以飘逸的笔法体现“细雨”的柔软,以纤细的笔画体现“细雨”细小的形象,这样的笔画形态是恰到好处的。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10 16:19

下篇预告:一直以来,我们只求把字写好,只重视笔法技法章法等等,却忽视了形象、思想、情感的有机融合。形象是外貌,思想、情感是精神,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形象,而缺少思想、情感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敬请关注本栏近期新帖《不注重思想和情感的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谢谢!

石城山 发表于 2012-12-17 20:04

牵强了!!!!!!

钱江五月 发表于 2012-12-20 17:40

回复 7# 石城山


    谢谢关注{:1_2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形、义、情有机融合或将成为书法发展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