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hishui 发表于 2012-11-28 10:39

杨牧青:画坛艺苑之大乘者

杨牧青:画坛艺苑之大乘者

  他,看似清瘦且白皙 的脸庞儿透着一股儒雅和睿智。他的个性率真而淳朴,言谈爽快,诙谐生动。他是杨牧青,号草坪先生,艺术路上的一位大乘者,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应用学者、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亚太地区书书画家联谊会主席、世界和谐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华儿女孝行天下艺术团爱心大使、亚太联(APPCF)中国书画国学静修总主持。
  幼年的他就迷恋于书画的色彩世界中,民风朴厚的黄土陇原给予了一种不同常人的滋养,他在一种自我意识的促动下刻苦学习,临书摹画。同时,民俗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和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使得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及长,他在执着而又艰辛的求艺生涯中拜学求艺、广结善缘,得到数十位教授、贤达和社会“逸人”的点拨与教诲,使他在书法、国画、易学、佛学、文学、诗词、风水环境等多方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认知和提升,并在“困而学”的境遇中不断地践行“知行合一”的哲理。由此,他凭借着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打下了书画人所需要的深厚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亦由此而开始。

  杨牧青先生为了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和烟雨蒙蒙的江南山水秀色中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登华山、上天山,游云台、过雁荡,奔河西、赴敦煌,走塞上,西子湖畔曾写下了“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的艺术性感悟诗句。他多次参谒龙门石窟、大雁塔、卧龙寺、广元寺、大佛寺、白云观、静安寺、禅定寺等名迹胜地,深入藏、回、裕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地域采风写生,广交四海友,拓宽视野,丰富了艺术生活历程。
  其书法以率真为理念,擅草书,通魏、隶、榜诸体,将“二王”书法“阴柔、妍美、文人化特性强”的江南气象融入到汉魏碑刻摩崖、残纸破卷的“北国粗犷、浑厚”之中,在囿规囿矩中肆意洒脱、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书法的艺术美,使他书法作品不浮不矫,真实有情。
  他所倡导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或许,他领悟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精髓,故而细品他的画作之时就会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荡涤。亦或许,他的画作蕴含的思想过于深邃,落笔着彩,选题立意,一反世俗常态,一反时下水墨的跟风,致使人们难以理解,故而也遭一部分人的白眼。
  杨牧青先生说:“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又说:“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正因如此,他对世人的“白眼”便一笑而过。
  如今,他正以笔与墨的色彩而描述着一个大智大悲世界!

2012年10月22日《健康导报》第8版《名家画苑》:A8/15版 文/曹秋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牧青:画坛艺苑之大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