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发表于 2012-11-27 16:54

浅谈甘肃地域书风发展的几个要素

浅谈甘肃地域书风发展的几个要素
李安平甘肃是汉字诞生的源头,伏羲是文字的始祖,藉此中国书法的演变和发展才成为可能。在中国书法最为辉煌的前期,甘肃一直代表着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准在领跑。天水放马滩秦简、东汉仇靖所书的《西狭颂》、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被誉为书法博物馆的敦煌经卷,这么多的里程碑式的书法资料,再加上草圣张芝、亚圣张昶和张芝姊孙索靖等人创造的绝尘辉煌,就决定了甘肃书法的地域风貌底色。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域书风产生于何地,那么甘肃毫无疑问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域书风的制造者。正因为张芝的诞生,才注定了王羲之的横空出世,铸就了魏晋书法的辉煌,促成了中国书法无法逾越的巅峰时代。中国书法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已经涌现出了江浙书风、中原书风、齐鲁书风、辽宁书风、巴蜀书风、巴渝书风、三峡书风等等一系列的地域书风,当然也包括秋子先生鼎力呼吁鼓劲的敦煌书风。时至今日,甘肃作为中国书法的西部重镇,地域书风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可以这想,由于甘肃独特的书法史学地位和张芝无人可撼的草圣地位,加上赵正、翟万益、张改琴等地域书家的重量和秋子先生掀起的敦煌风大纛,已经汇成了甘肃地域书风的风标。由此可见,我们已经具备刮风的先决条件,但是风能不能刮起,能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去促成。一、甘肃地域书风的特征确立。这是摆在甘肃书法人,尤其是书法理论家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熟知,中原书风雄强,江浙书风秀雅流美,巴蜀书风外柔内刚,齐鲁书风雍容儒雅,那么,甘肃地域书风的特征是什么呢?他就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这一点是甘肃地域书风的识别特征和标签,我们要根据甘肃文化特征,对标志性书家的风格进行归纳分析,去总结。笔者以为,就张芝、张昶、索靖等人的书法而言,夺人者在势,沁人者在劲,以赵正、翟万益和张改琴而言,亦不外势劲二字。以甘肃诸名家而言,似乎也尽在此二字之间。窃以为,若论甘肃地域书风之特征,当以“沉雄豪迈”为妥。二、代表性书家群的框定。其实,代表性书家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有了人,才能谈到书风,才能谈到特征。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到第二位,因为甘肃有草圣的存在,有张芝、张昶和索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至高地位,其他代表性书家群的确立就理所当然的退为其次了。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这三十年中,甘肃产生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从广义上来说,在框定甘肃书法代表性书家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比较宽泛的包容的态度,把有实力的,风格接近的书家都框进来。三、草书大家的培养。细观甘肃书法史,草圣的出现和甘肃书法最早的繁荣都是草书奠定的,可惜张芝、张昶、索靖之后,后继乏人。时至今日,甘肃书坛还没有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草书书法大家,这不能不说是甘肃书法的最大尴尬。当然,在甘肃书法现有的草书阵营中,也有像韦国栋等一批有一定实力的书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更广泛的范围引起更大的关注。如果甘肃没有一群在全国叫得响的草书大家作支撑,甘肃的书法就很难汇合城强劲的地域书风,而且在传承上就没有一脉相贯的历史延续。四、书法纸质媒体的创立。中原书风之所以能在中国书坛独领风骚,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有自己发表声音的载体——《书法导报》和《青少年书法》杂志。这就决定了河南书法在全国书法阵营中优先的话语权。同样,北京有《中国书法》杂志,上海有《书法》杂志,当然他们一个是首都,一个是东方大都市,在文化上有绝对的地域优势,发言权就自不待言了。载体说到底是一个平台,一个汇聚书法信息、言论和作品的重要阵地。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有《甘肃书法》和《神州诗书画报》不错,我们有这两个纸媒,但是《甘肃书法》是内刊,《神州诗书画报》所承载的学术内容毕竟有限,视野不大,而且就全国影响力而言,毕竟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具备全国性的话语平台特征。甘肃有数十位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学者,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问世,但能在权威书法媒体中发表的非常有限。正因为这个平台的缺失,导致了我们的地域书法成就和最新学术声音的传播速度受限,使甘肃书法的发展一直比人家慢了半拍。五、学术交流的强化。作为一个甘肃书法的学术支持群体,甘肃书法学术委员会应当开展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应当向甘肃省书协和甘肃书法人提供甘肃书法发展的学术依据和最新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从而推动甘肃地域书风的不断发展。当然就学术委员会而言,可以尽最大努力,申报、承担一些课题,举办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学术研讨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可以就甘肃书法发展的诸多问题展开学术争鸣,用学术理论去影响和推动甘肃地域书风的发展,进以扩大甘肃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六、宣传包装的深化。2010年,翟万益先生在《书法导报》开设了《陇军书阵》栏目,连续推出了30多位甘肃实力书法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震动。今年秋子先生在甘肃文化频道开辟了书法讲堂,以赏析的方式向甘肃电视观众宣传了书法知识,这个做法很好。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宣传平台对甘肃代表书家和实力书家进行推介宣传,对甘肃地域书风的宣传和本地宣传资源的占领都是十分有效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甘肃丰富的报刊杂志、内部刊物和网络阵地不断拓宽和加大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举办一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展,在全国具有权威地位的书法媒体上宣传甘肃书法和甘肃书法人。可以借鉴甘肃小说八骏和诗歌八骏的策划,把书法宣传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去做。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画之乡等地域书法命名的打造和申报。让甘肃书法氛围浓厚的一些地方能很快的争取到应该得到的书法待遇。七、市场地位的确认。甘肃是全国闻名的书法交易市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外地书法家蜂拥到甘肃来淘金,相反,我们甘肃大量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的作品的价位和市场都很疲软。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除过收藏界媚外的思想作祟以外,还与我们薄弱的市场意识有关。乌海是著名的全国书法城,他们书法家的作品都有价,而且书协对这种价位自觉进行确认,对书法家的利益进行自觉维护。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文人相轻的陋习严重地破坏了我们非常薄弱的书法市场体系。八、书法学科的开设。甘肃的高等学府除过极个别的院校开设了书法研究所而外,很多学校也把书法课当做选修课,依附美术专业而存在,书法专业的开设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就严重制约了甘肃书法的发展后劲。甘肃书法教育的除过省书协的书法提高班而外,官办的培训机构就显得非常的薄弱,大多地州市书法教育的开展都是个体经营的行为,这样就导致大批书法学习者走上了一条近亲繁殖的狭窄之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甘肃考生要报考书法专业,不但名额很少,也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的挤压,严重阻碍了甘肃书法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呼吁,让甘肃高等院校尽快开设书法专业,让甘肃书法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书法高等教育。九、兵团作战的策略。在当下这样一个泛文化背景下,仅仅靠可以的零敲碎打显然不可能汇成吸引别人眼球的地域书风,既然秋子先生的敦煌风已经给我们开了个头,我们就必须设法向里面填充东西,不断加大刮风的可能和力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善于借鉴河南、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的经验,积极树立兵团作战的意识,既要树大旗,又要抱团。让甘肃书法在省文联和省书协的指挥下,在代表书家的引领下,打一些漂亮的团体战,不断增强甘肃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甘肃地域书风的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合力出拳,需要我们甘肃书法人不遗余力的奋力拼搏。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甘肃书法一定会创造再一次的地域辉煌。

傅德锋 发表于 2012-12-1 11:32

这种思考很有实际意义,欣赏支持!

种纸山房 发表于 2013-1-31 16:48

“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这三十年中,甘肃产生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不敢苟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甘肃地域书风发展的几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