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4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1-19 21:58 编辑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今天观看了张学群主席的新作感触颇多
回来的路上就给我朋友打电话
我说张学群的书法简直是“面目全非”
因为比前几年的作品精进了很多
气息高古、笔法融达、章法精进
张学群主席身兼政治之职务
没想到于书法他竟然有这般顿悟
令潜心造艺的精神令人汗颜

特此在展厅现场抓拍了几组张学群主席的作品局部与各位网友分享
看看张学群主席的笔法是否触动了你?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5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6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6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7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7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8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08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展览开幕式现场报道
张学群书法作品局部欣赏。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10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高清作品欣赏(张旭光先生题字)

贺进 发表于 2012-11-10 18:11


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
全国政协礼堂 2012.11.10



>>>高清作品欣赏
造境明心

文/张学群

和李兵有缘。世纪之初的2001年,我在中央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前就“依法治国”专题赴四川搞社会调研。正巧李兵那时是四川省某政法机关的办公室主任,负责此次调研接待的相关工作。接触中,彼此相互了解,知他执著丹青,并取得不小的成绩。此后,相交日深,成为好兄弟。

李兵是当代中国水墨画坛的一枝新秀,西域雪山画创始人。李兵不仅在山水画题材上开辟了雪山画的独特天地,而且也刷新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丰富了笔墨语言技巧和表现力。在借鉴古人皴法和留白技巧的基础上,把长短斧劈和大小斧劈结合起来形成了块斧劈,把积墨法和积水法相融合创造出了积白法和挤白法,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画黑白矛盾中黑分五彩而白无层次的问题,以多层次的笔触、多色彩的交融营造了西部雪山单纯而富变的景致,给人一种天高地远、出尘绝世的强列震撼力。李兵是典型意义上的中国西部水墨雪山的拓荒者,他现为中国雪山画研究会主席、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前不久,他从四川省政法部门领导岗位调任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书画同源”。书法与中国画不仅共同来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以自然为师,而且同器同根同形同质同神。中国画讲究画,更讲求写;对国画而言,构图当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用笔,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首位特点;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强烈的书法趣味决定了中国画品位的高低,假定抽掉书写的支撑,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画贵书意”。同样,书法应该是写意的。在写意方面中国画有其独特的优势,将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审美观念引入书法创作,使书法作品形成画境,是高层次的书法创作,而画境离“化境”已为时不远,“书贵画意”。“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其书其画类能运用一心,贯穿道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周星莲)。书与画的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仅从这个角度说,李兵提议和我办书画联展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书画以境为贵。“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是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意,二是境。意是情思的概括,境是形象的显现。“意”与“境”结合,即是精神世界的物质表达。它表现在物质形象上,又超越物质层面、技法层面。当我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首先感受的是这幅作品的气象。作品气象代表了一幅作品的形象。一幅能打动人的书画作品,应该是古意盎然、气息充盈、干净高雅、富有韵致,同时又能蕴含时代精神,激发人的情感和艺术遐想的作品。

“境”重要,境又在“造”。造境是中国书画创作的难点和突破点,更是一个书画家创作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如何造境?境由心造,用心以明。造境必须用心,造境是一个艺术形象酝酿的过程,是意在必先的过程,是成竹在胸的过程;造境必须净心,书画创作要有闲淡无为、清虚空灵的心境,要有不为物挠、不为利诱的定力,要有甘于寂寞、乐于独耕的坚毅。

造境须用心、净心,更需要明心。明心在明法、明理,明物、明已。“明心致良知,斯文幸未丧”。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心灵之境”,心灵之境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依赖的就是心源的滋养、情性的培育、意气的捶炼,依赖的是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襟和鲜活的生活储备。
我们正是本着如上的理路和定位,在造境、明心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实践,并一步一步地前行。虽不能算成功,但探索和奋斗是十分幸福的,我们为此而感到欣慰!

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安徽省文联、四川省文联以及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安徽省书协、四川省美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国政协礼堂、北京高良兴业展示公司提供很好的展览场地,大视野传媒公司精心策划设计,诸多道友亲朋付出了辛勤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枕!

筹展匆忙,不足和瑕疵定有不少,敬请多予批评指导!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现场】“徽风蜀韵——张学群、李兵书画作品展”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