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 发表于 2012-11-2 10:19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王海勇】无意雕琢方成大才——浅析的王海勇书画印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11-2 10:58 编辑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

无意雕琢方成大才
——浅析的王海勇书画印

文/贺进

海勇是我一个月之前认识的朋友。上月的深夜,央美徐涛打来电话,说要给我推荐一位八十年代的作者,他简要介绍了这位兄弟的情况,我记下了几点,一是央美在读研究生,二是书画印皆能,三是现师从徐海先生学习山水画及书法创作。这三点我印象很是深刻,说实话我们的“八零点将录”自从开办以来,在我接触的兄弟们中,大致还是延承了学院派的体系,大多数参展作者多是经过学院系统学习的,比如立山、圆满、乐辉等等,他们扎实的笔法学习及理论探究都铸就了这些朋友们的扎实功底,对于暂时还没深刻印象的海勇,我还是很期待的。

徐涛是要安排我们一周内见面聊天的,由于那段时间事情繁琐,一直拖延,也没来得及回复徐涛。期间在书法院展览馆,我与立山闲聊中谈到了海勇,立山在无意中渗透出对海勇的肯定。巧合的是我们在下楼中正好碰到海勇,立山介绍,我们便有了初次见面,由于当时要着急赶往外地,也没来得及多聊,便匆匆相往。直到这月初,时间稍有宽裕,便与徐涛联系,徐涛慨然应允。在花家地的一个餐厅,我和徐涛、海勇正式见面,其实我们当时话都不多,现在回想起来,倒有几分“相亲”的感觉,也很奇怪。席间,我们并无谈及我们的栏目,只是谈一些艺术的见解。吃过饭,我们一起前往海勇央美的宿舍,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看到海勇的日课作品,除了堆放杂乱的书籍外,到处挂着海勇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海勇的宿舍门后面被画案撑满了,画案上摆放着他几日内的画作,再往里走是书柜,摆满了杂书的书柜,可想海勇就是日夜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

我们的聊天就是围坐在这个画案周围,海勇还是很能说,天南海北话题他都善于说道。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山东汉子的形象颠覆了他对于艺术的那份肯定,这是我对海勇的认识。在这个地方,海勇拿了很多的画作及给我看,还有他本科毕业那年的篆刻作品,其实对于海勇的书画印,其它的不说,我觉得他最起码是真用功的,他能在他的思想空间内寻求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所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海勇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人。

海勇的篆刻是在“风樯阵马”的掩饰下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景象,他的印章类似与西域的粗犷风貌,那种不事雕琢的精神面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知道海勇是有意展现还是刻意为之,但凡看过他印章的朋友,似乎都能感受到那种无以言表的冲击氛围。这种冲击我似乎在传统的汉印中找不到,在明清印中也难以寻觅,但是我们可以在封泥、瓦当、刑徒砖等文字中体会得出,后来我曾经问过海勇,这种思维是否受这些东西影响?他只是说很喜欢斑驳的文字概念。我觉得海勇的印章大抵是走了一条不循规蹈矩的路子,这个路子或许是光明大道,或许是南墙,但凡他走上了这条路,我想他应该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比如我们看他的“沈波印章”这方印,就是在阐释点与线的穿插与交错,我们拿这方印来说,或者甚至拿每条线来说,都是出其不意的,“沈波”二字同一部首,右面的部分又极其相似,其实是很难雕琢的两个字,海勇采用了三点水的交织,打破二者的冲突,用一种极致的方法来呈现布局的不安分感。又如“章”字,横线与竖线的叠加部分也没有刻意雕琢,俨然“刑徒砖”的“奇怪”做法,仅在这方印当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海勇做印过程中的思维其实是跳跃的。

他的书画作品倒是与他的印章风格大相径庭,书画更趋于“象形”的原始表现。尤其是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不善于用浓烈的颜色,只是水墨的自然挥发配之青蓝或赭石,力图将画面呈现出自然的墨色变化,在他的画作中,善于用点,点的运用出现在山体的点缀,这种用法让整个画面更加精致,在淡淡的山水中,穿插几株树木,一幅素雅的山水画铺就而成。海勇的书法是呈现多种面貌的,他的书法作品尺幅都不是很大,几平尺内的作品表现大的气象。我倒是很喜欢他的隶书临摹作品,他把汉隶刻意放大来书写,将汉隶的空间解析变化,在大的空间内表现细微的变化,还有就是将每条线解析,运用毛笔与宣纸的摩擦来呈现“铁骨铮铮”的碑体线质,海勇在书法临摹上是将空间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所以我们看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在空间的表现上有了一定的把握,不夸大、不掩饰,都是海勇书法临摹的特征。

海勇经过书法专业的锤炼,现在依然在中央美院接受更高的专业熏陶,我相信海勇会在专业的道路上有自己更深刻的认识,只要把握住他对艺术的感悟,相信海勇会在以后的路子上会得到自己更大的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书家评论系列·王海勇】无意雕琢方成大才——浅析的王海勇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