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网在 2004/06/22 01:47pm 第 1 次编辑]开“书目”
接到《书法报》约稿函,要我开两份书目。一份“不超过十二种”,“作为一个有一定水准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家”必须攻读的“经典书籍”;一份“五种左右”,给有志于在本人工作领域进行深造者开列的“有专业针对性的必读书目”。
读过约稿函,我觉得这样的书目很难开。第一份书目,我想首先是关于中国文化的“经典”。多年以前读过一册蔡尚思的《中国文化史要论》,书中开列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书目,一百余种。我只读过其中一部分,而且大多是选读,通读过的不多。后来,听说人们反映这一百余种篇幅太大,实在读不过来,蔡先生又从中选出四十种,并且圈定二十种为首先阅读的书籍。
这二十种绝大部分是常见书,读过一些古书的知识分子都能开得出来──尽管各人开出的书目会有一些出入,但我相信都能使用,而且不会有大的失误。然而,蔡先生当年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图书馆工作,阅览室里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张书桌,他自称在数年之内,读完了图书馆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全部藏书。蔡尚思的“二十种”是他广泛阅读后的拣择,而其他人的“二十种”恐怕就只有依赖于自己有限的闻见了──这是两类性质大不相同的“二十种”。坦率地说,这种书目看来是常识,但除了极少数人,谁都没资格开──谁要在这份书目中放进一点个人的意见,比如说,要决定这书目是否收入一部清人词集,那就得对自宋至清的词集有广泛的阅读,而且还得对整个中国诗歌有自己的洞见。
隔了几天,偶尔又见到那封约稿函,突然感到编辑用心良苦,他们不过是想让这个领域的后来者在训练技巧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文化修养。我想,没法开“经典书目”,是不是可以开一份介绍经典的书目?有几本这样的书倒给过我不少启发,如姜亮夫的《楚辞讲录》,不仅对楚辞有准确的介绍,对学术研究的方法、路径也有极精彩的陈述。然而,十几本书名写下来,又觉得不对了。有的书我只粗粗翻阅一过,有的只认真阅读过其中的部分章节──这怎么开得下手?──想加入几册别的书,如《新华字典》之类,但又算不上“经典”,左思右想,还是作罢。
至于第二份书目,也有不少麻烦。我目前从事的书法理论研究,古代经典,《书谱》、《书断》之类,还用得着开么?再说其中并不包含引向现代研究的必然性。现代著作,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一两册而已,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比如说扩大到艺术学、美学,恐怕离题稍远;更麻烦的是,对我研究影响最大,我也认为最重要的,偏偏又都没什么“专业针对性”──不是文学,就是哲学,偶尔一本艺术,也离“专业”很远,例如《哲学中的变革》、《无穷的探索》、《最新西方文论选》、《色彩论》之类,哪一位书法研究者需要这种书目?记得八十年代中,与一位书法理论家谈到对书法起源的哲学思考,他一脸的疑惑:“你怎么还考虑这种问题?”九十年代,一位书法理论家对我说:“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书法?怎么可能得到文化界的承认?”我是觉得,从书法出发,能走到哪里、别人承认不承认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在深刻性、独创性上能走到多远──即使不同专业、不同观念,原来也是可以比较的。
一个领域的“必读书”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前人的重要成果,一种是有关研究的资料,这些都是常识,随便找本书法批评史翻翻,大抵明白;另一大类,能帮助人们获得从事某一专业所必需的智慧,也算是“必读书”,但不一定出自本专业,也没有哪一本是不可替代的,至于哪些最重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别人问顾颉刚做学问最重要的体会,他说:“真正读通一本书。”他没说是什么书,只是说“一本── 书”。我发现一位朋友善于读书,便问他是怎么学会读书的。他说:“《笛子吹奏法》。”我一听就明白。我读过这本书。这是一本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去读的书。跟着别人学吹笛子,动作并不复杂,但自学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琢磨透彻,指、唇、臂的位置、动作才可能准确无误。── 读书,说来也简单,一字一字,刨根究底,弄个明白,这样读过一册,便算学会读书了;如果再能对某些问题,如作者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层层深入地思考、怎样表述已经得到的结论,揣摩清楚,不说做学问已经入门,至少已经站在学问门口了。有了这种能力,随手拿起一本书,读个一两页,自己完全可以作出判断。
其实,书目我是经常开的,但没什么“针对性”,也不是“必读”。每当我在书店发现什么好书,或是读到什么让我感动的文字,总忍不住在上课时说说。久而久之,成了惯例,我不说,学生便要问了。成批的书也开,但什么内容的都有,每一类都开上好几本,因为不是都能找到,多开几本,找的人方便。
[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什么都没说,还不如羽版的书目。[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邱先生总是那么深沉,深沉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书目开出来了,反倒摸着头脑了。
[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是散文了[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希望斑竹在该专栏里多发些邱振中先生的文章,这几篇都很好,但还不过瘾,还想再多看一些!!![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真的很难开的!太浅与自已的身份不。。。太深了又让很多人莫名,与其不说,曰:不可说、不可说。[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没错书目二字打了引号。[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最好写个清单[分享]邱振中|开“书 目”
这是一本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去读的书。跟着别人学吹笛子,动作并不复杂,但自学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琢磨透彻,指、唇、臂的位置、动作才可能准确无误。── 读书,说来也简单,一字一字,刨根究底,弄个明白,这样读过一册,便算学会读书了;如果再能对某些问题,如作者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层层深入地思考、怎样表述已经得到的结论,揣摩清楚,不说做学问已经入门,至少已经站在学问门口了。有了这种能力,随手拿起一本书,读个一两页,自己完全可以作出判断。V有上面这句话就说明了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