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屁话系列之一:书画家润格-昔时很委婉 今人“直奔钱”
屁话连篇(代序 转)屁,人人厌之羞之。我儿时天真地以为女同学和老师,还有那些仰之弥高的大人物,体内是不会排出这种臭气的。放屁,只是我等小男孩儿以及平庸粗俗之辈,才有的自娱自乐式的穷开心。
小伙伴们在一起总是“有话就讲,有屁快放。”大家笃信“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的传言,宁可大放响屁遭人嗤鼻,也不偷放哑屁污染空气,甚至还举行“放屁擂台赛”。于是有人轮流被冠名为“放屁大王”,各领风骚三五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年校园中就流行过一段鼓励放屁的童谣:“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有屁就放,心情舒畅;没屁硬挤,锻炼身体;大家注意,我要放屁;屁声一响,热烈鼓掌!”那时的每一声屁响,都能引爆一串冲天的欢笑,那是童年的最快乐之一,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屁味无穷。
渐渐长大的男孩子的荣辱观也在悄然转变,我们开始意识到放屁竟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也很成熟地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偶尔免不了“擦枪走火”,但求无人听见。有时在人群中实在忍无可忍,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借着大声喧哗的烟幕,高度紧张地偷放一屁。哑屁果然臭气熏天,立即引起公愤。有人捏鼻大嚷:“呸!谁放的臭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当然不会有人坦白从宽了。又有人口吐粗言:“呸呸!吃屎的放屁虫,逮到了,老子往他肛门里打上一个木楔子。”更不敢有人投案自首了。
为了查出“真凶”,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有人提议大家齐唱一首特别的儿歌:“猪八戒的屁,震天又动地,响到海南岛,臭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兵,正在看电视,闻到这个屁,实在很生气,立即就追查,查到就枪毙!”大家边唱边相互察言观色,试图寻找蛛丝马迹,一遍不行,就反复唱下去。可怜那个暗屁者,终于承受不了这种自我诅咒的巨大压力,心理防线骤然崩溃,满脸羞惭地低头唱不下去了。于是大家纷纷以手指当“枪”,乱枪“击毙”了这个抗拒从严的“放屁虫”……
屁乃人身“正气”!上下通气,有利于身心健康。君子何乐而不放呢?放屁,固不可横冲直撞,但可以理直气壮!然而世人皆重面子,罕有当众放响屁者,不少有修养的绅士淑女,在公共场合下往往也被一个小小的“屁漏事故”弄得灰头土脸。据野史记载,唐朝女皇武则天有一次端坐在金銮宝座上议政,一时龙颜得意忘形,不慎泄露了一个大大的响屁(国家级机密)!举殿皆惊,女皇尴尬异常。此时,一位拍马有术的大臣即兴赋诗解围:“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香,臣在下风,不胜馨香之至!”这首有声有色的抒情朗诵诗《屁颂》(《全唐诗》未收录)及时巧妙地救了驾,保全了一代女皇的颜面,该大臣因此飞黄腾达。现在,人们讥讽“马屁精”时,通常讲“领导的屁,他都觉得香喷喷的!”大约缘于此典吧。
我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不曾有勇气当众肆无忌惮地放屁。只有独处时,才可以随心所欲,寻找一份属于“本我”的轻松。原来屁声也如天籁之音妙不可言!我却似躲在被窝里放屁——独享(响),陶然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里。在小家庭里,我从来都是无拘无束地让屁声唱起来。起初妻儿笑我不雅,后来司空见惯,嘲笑变成了会心的无声的微笑。假使君子都能坦荡荡,整个社会不也同样会习以为常吗?孔子云:“何陋之有?”
如同许多人非要装作自己从来就不会放屁一样,世界的角角落落自以为是地上演着形形色色的假面舞会。那些漂亮的虚伪的面具,隔绝了皮肤与空气的亲密接触,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祖传“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哲学其实是一种作茧自缚,它会使你一步步蜕变为“装在套子的人”。
起来!不愿戴假面的人们,请撤下心中的盾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大胆放屁之类的小事做起……
让清脆的屁声,吹响我们行动的号角吧! 书坛屁话系列之一:书画家润格-昔时很委婉 今人“直奔钱”
书画家发布润格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怎么写润格却大有学问,看看下面这些润格,就知道具体情况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润格启事非常之有名是大家所共知的,他曾将润格大大落落张榜于市,其文曰:“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为秋风过耳边。”此文幽默诙谐,妙语如珠,风趣可掬,在说明了作品的尺寸价格的同时也道出了职业书画家靠卖字卖画为生背后的艰辛、苦涩、酸楚、凄然。此润看似斤斤于细、锱铢必较,但并非只要付润,他都会提笔的。
齐白石在1917年曾发布过这样的一则润格:“作画不为者:工细不画,着色不画,非其人不画,促迫不画。刻印不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石小字多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戏索者不刻。”这则润格虽然没有像郑板桥那样“赤裸裸”的标明作品的价格,但是对作品的题材和字数以及内容却做出了硬性规定。
抗战期间,齐白石曾在大门上贴出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待。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这则润格白石老人明言不愿意和日伪人员打交道,老人在非常时期所表现的勇气和胆量,实在令人钦佩。
在晚年,白石老人的润格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余年七十有余矣,苦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能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二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元,八尺七十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在这则润格里,白石老人一反前面润格无尺寸和价格的规定,明确了提出了作品的题材、尺寸价格,反映了老人“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闻一多先生的《治印润格》则是这样写的,全文如下:“秦玺汉印,雕金刻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源远。自非博雅君子,难率而以操觚,傥有稽古宏长,偶涉笔以成趣。浠水闻一多先生,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己;谈风雅之源始,海内推崇。斫轮老手,积习未忘;占毕余暇,留心佳冻。惟是温馨古泽,徒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并世。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缀短言为引,聊定薄润于后:石章每字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五字按一字计算,过大过小加倍。”这则用骈体文写的润格不但讲到了印章的流派,而且对偶工整,词采富丽,读来朗朗上口。
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润格也很有意思,他是怎么写的:“渊明不为五斗折腰去做官,我乃肯为五斗折腰来作书。做官作书何曾殊,但问意义之有无。做官不以福民乃殃民,此等官僚子孙。如我作书言言皆己出:读我诗篇,喜怒哀乐情洋溢;读我文章,嬉笑怒骂可愈头风疾;有时写格言,使人资儆惕。我今定价一联一幅一扇米五斗。益人身与心,非徒糊我口。还有一言,诸君谅焉。非我抬高声价趋人前,无奈纸币膨胀不值钱。”在这则润格里,鲜明地表露出了黄先生的为人、为官和为文之道。
郭守庐先生也写有一则润格,名为《卖文小启》,其文曰:“一、大不能为盗为寇,小不能为窃为偷。士生今世,本来命里该休。发甚穷愁,想出风头;二、笔不会挑事拨非,口不会称王道霸。闲空文章,自问也难值价。摆甚臭架,招人笑骂;三、妻不会卖乖鬻俏,子不会得势拿权。一支秃笔,与我生命相连。及甚新鲜,为的金钱;四、当不上旧式名流,交不上时髦政客。没字招牌,哪里有人认得。管甚黑白,出张润格。”这篇文字与黄炎培先生润例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牢骚太盛,文字略嫌辛辣刻薄,有失平和中庸之道。当然,可以理解,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作者郁郁而不得志,于是,玩世不恭之态也就溢于言表了。
著名书画家叶恭绰鬻字时是这样说的:“学书卅年,垂老少进,疲于应索,迎拒两难,复以灾祸荐臻,力穷拯济,爱订润例,以应急需,海内亲知,幸祈鉴助。”黄宾虹画格云:“书画雅事,可赠可索,兴来挥洒,工拙不计也,已若谆谆于尺寸之间,必如其意之所欲得,则务酬大痴子之酒资,供独往客人游橐,爱订斯例,鉴者谅之。”王一亭的润格是:“作书作画一而二,骨重由来不取媚;躬比阳冰入篆室,笔化鲁公争坐位。明年六十杖于乡,大好精神虑憔悴;求者踵接迸不得,加润商量苦缓辞。”
这些润格大多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文字讲究,风格突出,与其说是一篇篇润格,还不如说这是一篇篇精美绝伦的小品文或散文,这其中既包含了“卖画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思想,又包含了“卖书画而不降人格”的宗旨,这样的特点在旧知识分子中是非常普遍的。他们在价目之前往往冠以诗文,藉以抒胸臆、吐块垒,按中国传统,君子自古耻于言利,所谓“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也。书画名家,文化匠师,博雅君子者流,开口谈钱,多少有辱于斯文。但其实不然,好的润格,阅之如新篁修竹,品之如金银丹桂,不仅不闻铜臭,反觉满颊溢香。而且,由于书画家各人阅历境遇、涵养心态、旨趣文风不同,诉诸笔端,或质朴清隽、直白无华;或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春兰秋菊,姿香殊异,却每每构成文苑奇葩、绝妙好词,细细咀嚼玩味,使人获益良多。
名人制定自己的润格,是属文化雅事,究其原委,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所迫,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当今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在商品社会里,书画收藏已成时尚,投资保值者,鉴赏怡情者,附庸风雅者,无不以得到名人寸缣尺幅以为幸事,或辗转请托,或登门求索,或拍卖掌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这促成了众多书画家走马灯似的更换自己的润格,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书画家们便会将自己的润格更新一遍。既然大思想者卢梭都说过,用作品捞回创作时的伙食费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名人们出张润格,明码标价,待价而沽,也就顺理成章了。现今讲究文字的润格,并不多见,大都简单明了,只按尺幅大小标明价格,如四尺三开、四尺斗方、三尺中堂、四尺对联等几元几元,或者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工笔画每平方尺几元几元,书法每平方尺几元几元。现举几例如下:
如白砥某次在网上发布的润格为:“2006年3月后调整 大字2000/平尺 中字4000/平尺 小楷6000/平尺”又如曹元伟2012年书法作品润格为“小行草1500元/平尺 大行草1000元/平尺 常规册页 小行草8000元 /本 大行草6000元/本 以上各形制点题加40%。量大价格协商。”再如尹海龙先生授权龙吟斋发布2012年7月1日润格 “书房对联:1000元每平尺 手卷:1500元每平尺 小楷:2500元每平尺 篆刻:10000元每方(三公分四字以内)紫砂印同价,特殊规格另议”。这些千篇一律的润格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开篇名义,直接说钱,但是其中也有例外,如陈新亚的润格就写了很有意思的前缀和后续,“陈新亚 2011年润例 谨按:笔者最喜订家惠款,大略由拙笔自主书写,少有拘束焉。于是,每随所读,即兴而书。文完幅止,无须瞻顾,往往能得佳趣也。则虽纸有超于所订尺幅,亦何必计酬。岂非彼此欢然!反之,若不加体恤,一要命书题,二要命书体,三要命款式,则若要命然。书家甘苦,倩谁知之?(当然,特殊情况,自可相商共议)故尔,凡命题与自作诗文,润笔加倍。低俗文词恕不应。平尺小品 800元 四尺4开 1500元 四尺3开 2000元 常规扇页 2000元 四尺对开、四尺对联 2500元 六尺对开、六尺对联 4000元 四尺整张 4000元 六尺整张 6000元 四尺4联屏 8000元 手札笺册 每开800元 成品册页 每开600元 (45×32cm以内。单面22开全本计12000元 ) 以上作品均按通常字数计。若小字润笔加半。300字左右文卷 5000元 按:凡完整长文300字左右手卷,如心经,兰亭序,岳阳楼记,后赤壁赋等等,每件计5000 元。小行\楷同此价,幅面以文尽为止;小卷纸幅一般用六尺四开。也可四尺对开2张相接,以文写完为止,不必成满幅。牌匾另议 书友斋号,视道谊而定。”这样的润格在当今算是很有特色的了。
除了陈新亚,贾平凹的润格也很有个性特色,他说:“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仟元,每张画仟伍,今年人老笔也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一、字斗方仟元,中堂仟伍;二、匾额一字伍佰;三、画斗方仟五,条幅仟伍,中堂贰仟。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不舍得钱,我不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
综上所述,润格多为书画家自己开列,基本上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其写法却有种种不同。历来润格不仅是书画篆刻家出售作品所列的价格单,而是一篇篇精美的充满情趣和思想的超短篇妙文,这些润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反映了书画篆刻家、文人墨客的志趣和风骨。今人出润格,或只列价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前缀作者自我宣传推销文字,此类“润格”,无甚深意,只不过“向钱看”而已。如何写好字,如何写好自己的润格,这里大有学问。 {:1_325:} {:1_52:} 好文章{:1_277:} 又读韩兄文章,好 {:1_277:} 长见识 {:1_277:}{:1_253:} {:1_253:}{:1_277:}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