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发表于 2012-11-10 11:16
福寿石全-----【物品名称】三彩芙蓉石挂件(南海观自在)
【物品描述】质地温润,细腻,双目垂视,眉如新月,大慈大悲,庄严肃穆,神韵尽出;造型则尽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柔美,形像端庄,线条流畅,发丝纤毫必显,衣摺过渡自然,令人叹服;红黄白芙蓉石姿彩动人,不可多得,令人动容。
李婷
发表于 2012-11-10 11:22
宏开眼界,取法广博,并且能学以致用,集诸家于一体,标领个性,大可形成自家风格!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11-13 11:28
http://www.shicijiayuan.com/
孤独的感觉妙不可言,是一个人独享的心灵盛宴。真心有追求的人才能享用。为情所痴的男女偶尔会有一丝玩味,只是短暂的持续,并指那些真正用心去爱的人。
对孤独的界定世人常有偏见。与世隔绝的人、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并不能都是孤独者。而混迹于闹市中亦不乏孤独者,尽管他们时而嬉笑打闹,自如的游走在人与人之间,但其心灵却一时也没有离开过真实的自己,他们只是给你显示的面具而已。孤独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体验,是在精神世界里独立存在的真实的你。
真正会享受孤独的人往往都会成为各个竞争领域里的胜者。这不意外。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11-13 11:30
http://bbs.zhsc.net/forum.php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既快乐又失落、既亮丽又黯然、既善良又狠心、既热情又冷漠、既神奇又平淡、既美好又苦涩、既博爱又妒嫉、既正直又小气、既获取又失去等等,千差万别的人生际遇总是相辅相成的纠缠着我们的人生圈子。
王燕
发表于 2012-11-13 15:29
《走向世界》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入展名单
书法家:钟明善 张旭光 陈初良 王旭东 林云珠
庞舜尧 戴武 曹双巧 李世宝
周继中 刘国峰 冯才权 王芾笠
邹宗淼 李树祥 汪德平 霍威
刘河村 刘小龙 陈泽雄 高延鸿
康旭刚 荆戈 杨宇力 舒惕非
王文勇 薛兆东 刘庆杰 韩存利
宋哲金 杨东亮 刘嵩山 陶云江
白翎 李鹏飞 胡玉忠 朱显民
王劲 杨宝泉 臧文禄 王红方
陆舍无 管布坤 朱宇华 师维
伏海翔 李 翠 张雪秋 王强
宋江安 曹伟革 童辉 吴峰
冯岽智 刘建国 张蕾唐晓斌
王莉莉 刘国峰 冯才权 王芾笠
张百朋 谢坤潮 王英超 柏云锦
张建盛 薛敏灵 王建业 刘楚汕
李振昌 杨泽勇 张建春 李双才
李达礼 闫长河 黄首铭 肖德权
贡安南 唐平甲 陈金木 李双才
罗波 任世豪 徐建国 李金城
席新梅 张玉宏 谷新峰 陈建桥
谷风 钱建忠 王强 卢志怀
国画家:柯明 门焕新 李海永 张爱华 邵剑 张海谋 刘登军张玉宏
海外入展: 李兆银 李春华 黄春云 刘剑尘
张 军张小琳 李京华
李翠
发表于 2012-11-14 15:24
人云艺无坦途,但似乎却有法门。如果想在艺术领域做踏实的事业,哪怕只想认真地玩玩也罢,则必须完成两项大指标,一曰创造图式,二曰拓展审美。所谓图式,是指平面艺术风格面目构成的外在形式。通俗地说,艺术家的创作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特有的面目。为使这面目和谐统一并达到他人难以模仿的技术高度,必须形成系统的法度结构和娴熟的技巧。然而创造图式仅是创作成功的一半,严格地说是皮相而已,如何让这皮相注入审美内涵,让它诉说作者的生命状态、人生感悟或者其他有意思的信息,尽量让这皮相丰满起来,才是最终达成艺术作品完善的另一半。
李翠
发表于 2012-11-14 15:29
艺如其人,活脱脱地在图式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要义,其实全部都是表现人,表现作者的生命状态、思想状态和处世状态。因此,如果能达到艺如其人的境界,也可以说就是成功的境界了。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11-15 08:38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11-15 08:57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11-15 08:58
本帖最后由 曹伟革 于 2012-11-15 09:00 编辑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而不知用字达意,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恰恰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这头二句。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其中最动我心的是王实甫的句子。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我至今对秋天的感受仍基本是从此出发的。后来读了些西方文学,破了自己的一些汉风之境又当别论,暂此不赘。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