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文的探索和传承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年~783年)时代的青铜鼎器,自清道光末年(公元1350年)于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近日,湖南长沙一位热心投稿者为组委会送来一幅以毛公鼎文写就的书法作品,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用笔如刀刻,使墨如铜铸。公鼎铭文,青铜铸字很难用干枯润湿一言蔽之。李瑞清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黄海德学习和研究毛公鼎文二十余载,对毛公鼎文书法艺术有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了解,从铸造、铭字、用笔、使墨等方面深究探源,绳之以理论。通过长期的摸索与体会,终悟得刀笔:格、挖、冲、切、钩、搭、断、扭八法。
怎样使毛公鼎的铜铸铭文字,翻版到当今现代的笔墨书文字,而不失其真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正值中央把文化复兴和发展确定为国策之际,毛公鼎铭文书法艺术的书法家、收藏家、爱好者应自觉地担当起这个历史的责任。黄海德根据毛公鼎铭文的字体风格与形态,并融入【毛公鼎刀笔八法】的用笔方法,创造出铭文结字笔划的一套【毛公鼎结字笔划十字诀】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值得推崇发扬。(http://www.aqhy.cc/Index.html)
http://www.aqhy.cc/Article/UploadFiles/201208/2012080417355434.jpg
大篆《道深存主义,德厚长梧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