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亭长 发表于 2005-4-27 12:32

来读一篇好文章

!!!)
让书法作品本身说话
书法判官
近翻书法报2005年第一期,读了朱以撒先生《评价的尺度》一文,大快朵颐;但看了刘艺先生为黄君写的展览前言,则大倒味口,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作为中国书协的顾问、原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老先生无视黄君作品之鄙俗,为老不尊,称黄君是“年轻一代书法家的优秀代表”,要求“书法同行,尤其是年轻朋友向他学习”。我不知道,作为书法同行,以启功、沈鹏、陈玉龙几位老师的书品人品,要向黄君学习什么!以师兄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张此夫的道德文章,要向黄君学习什么!以身边徐本一、陈新亚的笔法墨法,要向黄君学习什么!刘老先生如此指鹿为马,天下书家或碍于情面不便与言,或慑于权威敢怒不敢言,或心高气傲不屑与论。但如此妖言惑众,流毒甚广,我岂能不说,岂能不管?!
一、      黄君取法乎下,书法不足观!
我与黄君并不相识,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本不该扯下他的遮羞布。但黄君展出的5幅作品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从了3个师傅。一个是赵朴初。行草书中华谣诗条幅略有朴老和董书的影子,该作结体典雅、章法协调,算其上乘之作。从时贤入手,上溯魏晋,确也是一条正道,但黄君并未得朴老真传,书法语言苍白,寥寥3行字,同一种牵带竟达10处之多,不免为黄口小儿所耻笑。以如此肤浅之功力,黄君弃朴师而去,转临羲之《十七帖》“百通以上”,按刘老先生的速成理论,号称达到“精熟”且“深得王羲之神韵,又有自己的创新”。是否“精熟”,是否有“神韵”,是否有丁点儿的“创新”,黄君展出的十六连屏之首屏告诉我们,黄君所临,既无王书之形,更无王书之神!该幅“作品”黄君本人标明是“摩”的,刘老先生又一口咬定是“临”的,是临的是摩的,还是又临又摩,二人连这书法的启蒙知识都没有搞清楚!但既然扛了王羲之的招牌,我不能让书圣蒙羞,给二幅作品作了亲子鉴定,DNA鉴定结果显示:从用笔、结体到气韵,两幅作品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连怪胎也算不上!原来黄刘根本不懂王书,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
其实,据我的法眼,黄君真正的师傅是刘老先生。和许多有天资的青年人一样,黄君为求获奖,在书协混个一官半职,不得不委曲自己,取法乎下,转投到了刘老先生的门下。刘老先生并不懂书法!前几年我在《书法导报》上(2000年第20期)看了刘老先生的几幅“代表作”,当时对学生说,刘先生不懂章草的用笔,强用一捺来冠以章草,很可笑。章草没到位,又改练大草,用的是秃笔,如敝帚扫地,俗尘飞扬。上面的许多错别字也说明先生是半个文盲。比如“陳”,繁体的右边是“東”,草书与“柬”通用,但到了简化字中,“东”与简写的“练”的右半边则不能通用。我们看了刘老先生反复写的“陳”,就知道,先生早己将小学老师的谆谆告诫置之脑后!但先生既能做评委主任,想必精于鉴赏。这次看了刘老先生的无稽之谈,才知先生既好为人师,又喜信口开河,不但是半个文盲,还是半个流氓,不知误了天下多少良家子弟!以黄君的巨型九条屏《郁孤台法贴歌》为例,刘老先生称其“挥洒自如,神完气足”,实际上,该幅“作品”极力模仿刘艺的“风格”,有些字如“展”、“人”完全同刘老先生的“展”、“人”一样,毫无道理。黄君先祖山谷有云:“字中有笔,如禅句字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但黄君不知“笔”为何物,通篇线条疲软无力,信手涂鸦,败笔随处可见,章法上九屏如一,头重脚轻,密密麻麻,如一网死鱼。很多字如“去、山、水、者、俗、官”都是些常用字,要么不符合草书的规范,要么用行书的笔法和速度追求草书的“效果”,给人的感觉就象快镜头播放的动画片上,一个不会走路的人欲横冲直撞,立足总不稳,跌得鼻青脸肿。有其师,必有其徒。正如刘老先生不会写“陈”一样,黄君高徒也不会写“鍾”。“锺爱”的“鍾”,右边竞被写成了“童”。唉!
其实,办展览不一定要高水平,互相交流学习嘛 ,关键是要名符其实,肥皂泡吹大了,肯定要破,伪师劣徒总会现出原形。黄君刚过不惑,早日清醒,犹未晚矣。刘艺先生年纪一大把,更应自尊自爱,倘使冥顽不化,成千上万的人,今天笑掉牙的要赔牙,明天摇掉脑袋的要赔脑袋,刘老先生厚着脸皮辛辛苦苦骗来的几桶黄金本拟作养老之用,哪经得起赔呀!
二、      黄君不学无术,何敢称家?
刘艺先生说黄君是“创作达到一流水平”的书法家,此言外国人听了不打紧,若是看了作品,信以为真,还以为我泱泱中华尽是蠢才。事关国格,所以我才站出来说几句话。此外刘先生还说黄君是有成就的书法理论家、艺术评论家、诗人、佛教学者。刘先生早年可能当过帽子店的小二,买一顶,半价,再送二顶。能拿毛笔,尚未懂艺术为何物,就成了书法家;主编了一本丛书,摇身一变,又成了书法理论家、艺术评论家;跟朴老跑过几天龙套,又冠以佛教学者;仅能编几句顺口溜,还说是诗人。刘老先生的帽子尽管不值钱,但若送完了,自己岂不一无所有?其实黄君什么都想是,什么都不是!让我们看看他编的“中华谣”:“今日寰球亚细风,文明拥戴共朝东。谦和有礼真富贵,大道无垠正亨通。千载纲常成教化,百般艺求缀霞红。强权莫恃金戈利,美雨欧云亦转蓬。”这几句连“酸”也够不上的顺口溜,因不合平仄、文理也不通,黄君未敢称其为诗,便冠之以“谣”,谣者,或为“歌谣、民谣”,或为“谣言、谣传”,我不知说文尚有第三种解法。黄诗人的大作显然既非歌谣也非民谣,看来只能作第二种解释,黄君何苦自贬如斯!按标题,黄君造的是“中华谣言”,但矛头直指欧美,显然又是个“国际大玩笑”,让人读了象义和团的咒语,幸亏布什小儿不懂书法,要不,定会惹出国际争端,说不定由此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中华数万名书法家身负三纲五常,毁它欧美船坚炮利于蓝天碧海!
看来黄君先生艺术上虽不乍的,见识却是了得!据刘老先生介绍,黄君还重复过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格言,可惜黄君虽然认得这5个字,却不明其意。“我手写我口”第一个我指的是黄遵宪自己,第二个我指的是他同时代的人,黄君误解先人的真知灼见,以致走火入魔,练成了“我手写古口”,让我们拜读其大作后,立时想起了孔乙己的长衫!黄山谷、黄遵宪要是知道黄家有如此后人,他们还愿意姓黄么?刘老先生送给黄君一共5顶不名一文的假冒伪劣“刘家帽”,自己若不赶快取下来,走在大街上被顽童发现,一弹弓射来,小心伤了眼珠。
三、      黄君俗不可耐,年轻人莫学!
君子无才便是德,这话站不住脚。但有德终归是好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黄君先生是有德之人还是缺德之人,让我们先听听刘老先生的评价“黄君道德修养好。。。称得上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代表”。但观黄君行谊,天下书家都如黄君这般卖身投靠、扯起大旗当鼓皮的话,我中华5千年文明恐怕后继乏人。看看黄君的展览,有近一半的版面把名家拉出来当猴耍!沈鹏的题签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作为书协主席,沈老在艺术上是有很高造诣的,一些精品很能打动人。但沈老的精品少得可怜,绝大多数都是敷衍之作,那些题签都是被缠得没办法了,精力有限,心态使然,只好鬼画符。“黄君书法”4个字写得既无法度,又无灵气,象一个破箩筐里装着的几根狗骨头。这是沈老的废品,黄君求来悬之于报端撑门面,其俗鄙入骨,青年人不该学,不能学,也学不来!如果说沈老是碍于情面、刘老先生是义不容辞,为这无知小辈吆喝二句的话,那么,冯其庸、黄永玉、邱振中、丛文俊、毛仁寿诸先生的照片被挂在报屁股的尾巴里给黄君作陪衬,又作何感想?但我知道,朴老若泉下有知的话,他老人家仍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书法报上展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相信会得到天下书家的认同。但展览一定要让作品本身说话。如果都象黄君这样用近一半的版面来刊登名家题签、名家前言和名家照片,未免本末倒置,弄不好,这么好的一块场地,引来一些伪书家大贴狗皮膏药,岂不有辱斯文。

阳明祠茶客 发表于 2005-4-27 14:52

来读一篇好文章

痛快!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5-4-27 17:56

来读一篇好文章

黄君的书法理论文章尚有可看者,其佛学研究曾作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此文虽痛快淋漓,也不免有偏激之处。

天池 发表于 2005-4-28 09:42

来读一篇好文章

朱以撒先生有《古典幽梦》一书,很好,推荐书友们一读。

老书记 发表于 2005-4-28 15:00

来读一篇好文章

有血性.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不宜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每一位从事书法的人心态都是不一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毕竟是微乎其乎的,我认为象黄君这类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显有隐,显者条件成熟;隐者正在寻找机会.胸无点墨追求名利的人太多了,不应该把气都出在黄某一个人身上!这不公平.稻兄如果做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来研究一定会是一篇掷地有声的好文章.

mistral 发表于 2005-5-11 09:43

来读一篇好文章

[这个贴子最后由mistral在 2005/05/11 09:45am 第 1 次编辑]

批评是需要勇气的,对朱先生的批判精神给予鼓励,但不苟同其行文用词,批评别人首先应以帮助其醒悟和悔过为目标,有儒者风范,图一时痛快而刻薄用词只能从另一个层面造成别人对其人品的误解!

azhon 发表于 2005-5-19 20:51

来读一篇好文章

读了。

wennai 发表于 2005-5-26 23:23

来读一篇好文章

直言了当。

无言无为 发表于 2005-6-3 13:35

来读一篇好文章

感觉苍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读一篇好文章